电子装置及其连接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677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及采用这种机构的电子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一锁固件、一弹性件及一设置于第二固定件上的结合件。锁固件穿过第一固定件并可沿一第一方向旋转,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上并抵接锁固件的一外表面,以限制锁固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旋转。当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向压合时,锁固件锁入结合件内以使第一、第二固定件相互接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达到拆装方便的目的,更能确保电子装置的整体美观,故相当适合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各式电子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以连接电子装置上的壳体与外盖的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1,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背面通常设有一外盖C2,前述外盖C2大多是利用螺丝S锁固于机壳Cl上,当欲更换电脑内部零件或进行维修时,必须先逐一将螺丝S卸除后才能移开外盖C2。如前所述,鉴于传统的螺丝S装卸过程需要浪费许多时间与人力,且螺丝S通常会显露于外盖C2表面而影响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整体的美观,故如何设计出一种使用方便且可确保电子装置整体美观的连接机构开始成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连接机构,及采用这种连接机构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一锁固件、一弹性件以及一结合件。前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第二侧相反于第一侧。前述锁固件穿过第一固定件并可相对第一固定件沿一第一方向旋转,其中锁固件具有一头部以及一尾部,头部位于第一侧并具有一外表面,尾部则凸出于第二侧。前述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侧并且抵接前述外表面,以限制锁固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旋转。前述结合件设置于第二固定件上并且具有一中空结构,当第一固定件受到一朝第二固定件方向的外力作用时,锁固件的尾部锁入结合件内,以使第一、第二固定件相互接合。在一实施例中,前述锁固件的尾部形成有一凸螺纹,且结合件形成有一凹螺纹,当锁固件的尾部锁入结合件内时,凸螺纹与凹螺纹相互耦合。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外表面形成有一连续的齿状结构或为一粗糙面。在一实施例中,前述锁固件的头部的直径大于该尾部的直径。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弹性件形成有相互连接的一卡合部以及一弹性部,前述卡合部卡合于一容纳部内,弹性部抵接头部的外表面,以限制锁固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旋转。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弹性部由卡合部朝锁固件方向延伸,且弹性部与卡合部之间具有一钝角。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卡合部具有一 Π字型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固定件还具有一圆形的凹槽以及一穿孔,前述穿孔形成于凹槽的底侧,且锁固件穿过前述穿孔。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固定件还具有一容纳部以及一凹孔,弹性件设置于容纳部内,凹槽与容纳部相通,且凹孔形成于容纳部的底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外盖、一壳体以及前述连接机构,其中前述第一、第二固定件分别通过热熔方式固定于前述外盖以及壳体上。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外盖具有一开孔,一杆体穿过前述开孔并压迫弹性件朝锁固件的外侧方向变形,以使弹性件脱离锁固件。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杆体的一端形成有渐缩的锥体结构。本专利技术不仅能达到拆装方便的目的,更能确保电子装置的整体美观,故相当适合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各式电子装置中。附图说明图1表不现有电子装置的外盖固定于壳体上的不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示意图;图3A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不意图;图3B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锁固件不意图;图3C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弹性件示意图;图3D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示意图;图3E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件不意图;图4表示第一、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于一电子装置的壳体和外盖的示意图;以及图5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杆件不意图。 其中,第一固定件10 ; 第一侧101 ;第二侧102 ;凹孔11;凹槽12 ;穿孔121;容纳部13 ;锁固件20 ;头部21 ;外表面211 ;尾部22 ;凸螺纹221 ;弹性件30 ;卡合部31 ;弹性部32 ;第二固定件40 ; 座体41 ;结合件50 ;凹螺纹51 ;杆件60 ;锥体结构61 ;壳体Cl;外盖C2;开孔C21;第一方向Dl ;钝角Θ。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可用以结合一电子装置上的壳体与外盖(例如第I图中所示的壳体Cl与外盖C2),其主要包括一第一固定件10、一锁固件20、一弹性件30、一第二固定件40以及一结合件50,前述锁固件20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第一固定件10上,结合件50则是埋设在第二固定件40上方的一中空座体41内部。如图2、图3A图所示,前述第一固定件10的第一侧101形成有一凹孔11、一圆形之凹槽12以及一容纳部13,其中容纳部13用以容置弹性件30,且容纳部13与凹槽12相通,凹孔11则形成于容纳部13的底侧。应了解的是,在凹槽12的中央位置另形成有一穿孔121,前述锁固件20经由穿孔121穿过第一固定件10,并可相对于第一固定件10旋转;如图2、图3B所示,锁固件20的头部21直径较尾部22更大,其中头部21容置于凹槽12内,尾部12则穿过第一固定件10。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20的头部21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外表面211,且前述外表面211具有连续的齿状结构,或者也可为一粗糙面;此外,锁固件20的尾部12凸出于第一固定件10下方的第二侧102,且在尾部12的表面上设有凸螺纹221,藉以和结合件50相互耦合。接着请一并参见图2、图3C,前述弹性件30具有一卡合部31以及一弹性部32,其中卡合部31具有π字型结构并且卡合于第一固定件10的容纳部13内,弹性部32与卡合部31之间则形成有一钝角Θ,其中弹性部32自容纳部13朝凹槽12方向延伸,并且与锁固件20的头部21周围的外表面211相互抵接(如第2图所示)。再请一并参见图2、图3D、图3E,在本实施例中的结合件50埋设于第二固定件40上的座体41内部,其中在结合件50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凹螺纹51,对应于锁固件20尾部12表面上的凸螺纹221。需特别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固定件10、40可为塑胶材质,并可分别通过热熔方式固定于一电子装置的壳体Cl和外盖C2表面(如图4所示)。当欲使壳体Cl和外盖C2相互结合时,可直接施加一外力将外盖C2朝壳体Cl方向压合,此时位于第一固定件10上的锁固件20可通过其尾部12的凸螺纹221与结合件50内侧表面上的凹螺纹51相互耦合,并使得锁固件20可沿一第一方向Dl旋转(如图2所示)。由图2中可以看出,因为弹性件30上的弹性部32与锁固件20的头部21周围的外表面211相互抵接并形成一倾斜角,因此锁固件20仅能沿第一方向Dl旋转,而无法沿第一方向Dl的反向旋转。如此一来,当锁固件20受到外力压迫而与结合件50相互耦合固定后,可有效确保两者间紧密结合以避免松脱。举例而言,前述外表面211可形成有连续的齿状结构,其中通过弹性件30上的弹性部32与锁固件20的外表面211相互抵接,使得锁固件20仅能沿单向(第一方向Dl)旋转;或者,前述外表面211亦可为一粗糙面,透过弹性件30上的弹性部32与外表面211之间接触时的摩擦力,亦可限制锁固件20仅能沿单向(第一方向Dl)旋转,藉以防止锁固件20由结合件50上松脱。再请一并参见图2、图4、图5,当欲使锁固件20脱离结合件50时,可将一细长的杆件60穿过外盖C2的开孔C21并延伸至容纳部13底侧的凹孔11处(如第4图所示),此时位于容纳部13中的弹性件30会受到杆件60的挤压而朝锁固件20的外侧偏移(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由于弹性件30受到杆件60的挤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二侧相反于该第一侧;一锁固件,穿过该第一固定件并可相对该第一固定件沿一第一方向旋转,其中该锁固件具有一头部以及一尾部,该头部位于该第一侧并具有一外表面,该尾部凸出于该第二侧;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件的该第一侧并且抵接该外表面,以限制该锁固件沿该第一方向的反向旋转;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结合件,设置于该第二固定件上并且具有一中空结构,当该第一固定件受到一朝第二固定件方向的外力作用时,该锁固件的尾部锁入该结合件内,以使该第一、第二固定件相互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远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