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铰链机构及具有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铰链机构包括基座、轴心部及磁环。基座为金属材质,基座具有枢接部。轴心部枢接于基座的枢接部以相对于基座而转动,其中轴心部具有至少一导槽。磁环套接于轴心部上并藉由磁力以接触于基座,磁环具有至少一导柱,磁环的至少一导柱可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滑动。当轴心部相对于基座转动时,磁环与基座分离,以藉由至少一导柱以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移动。当轴心部相对于基座停止转动时,磁环藉由磁力以吸附于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铰链机构及具有此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磁力的方式以产生扭力的铰链机构及具有此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机构装置中,掀盖式(Clamshell)装置已经非常频繁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中。掀盖式装置的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藉由铰链结构互相连结,使得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可相对转动。而掀盖式装置的铰链结构若要产生扭力,通常是利用垫片式结构或是双包式结构来达成。但在现有技术中,不论是垫片式结构或是双包式结构若要产生扭力,大多是利用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来转换为扭力。但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必定会产生损耗及热能产生。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必须要常常添加润滑液于零件与零件之间,来延长使用寿命及减缓损耗。但此方式会造成在维护上的成本增加,且添加太多的润滑液也有可能有漏油的情形发生。有鉴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减少损耗的铰链机构,以及具有此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Hinge Mechanism)及具有该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该铰链机构具有可利用磁力的方式以产生扭力的效果,以克服上述缺陷。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基座、轴心部及磁环。基座为金属材质,且具有枢接部。轴心部枢接于基座的枢接部以相对于基座而转动,其中轴心部具有至少一导槽。磁环套接于轴心部上并藉由磁力以接触于基座,磁环具有至少一导柱,磁环的至少一导柱可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滑动。当轴心部相对于基座转动时,磁环与基座分离,以藉由至少一导柱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移动。当轴心部相对于基座停止转动时,磁环藉由磁力以吸附于基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掀盖式装置,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铰链机构。铰链机构连接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使得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可相对转动。铰链机构包括基座、轴心部及磁环。基座为金属材质,并连接第一盖体,且具有一枢接部。轴心部枢接于基座的枢接部以相对于基座而转动,其中轴心部具有至少一导槽。磁环套接于轴心部上并藉由磁力以接触于基座,磁环具有至少一导柱,磁环的至少一导柱可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滑动。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相对转动时,轴心部同时相对于该基座转动,使得磁环与基座分离,以藉由至少一导柱沿着轴心部的至少一导槽移动。当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停止转动时,磁环藉由磁力以吸附于基座。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机构构造较简单,并利用磁力的方式产生扭力,可以降低损耗,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为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铰链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掀盖式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铰链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机构朝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机构朝第二旋转方向转动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铰链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用于掀盖式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掀盖式装置 I 铰链机构10a、10b基座20 枢接部21第一接触区域 22 轴心部30导槽31 第一斜部311第二斜部312 磁环40导柱41 第二接触区域 42延伸支架50 铆钉51弹性元件60 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先参考图1,为本专利技术铰链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掀盖式装置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掀盖式装置I包括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与铰链机构10a。铰链机构IOa用于连接掀盖式装置I的第一盖体2及第二盖体3,并且使第一盖体2及第二盖体3能相对旋转。举例来说,掀盖式装置I可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或是其他装置,在图1中掀盖式装置I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且第一盖体2为笔记本电脑的下盖,第二盖体3为笔记本电脑的上盖,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掀盖式装置I亦不限定必须为电子装置。于图1中,掀盖式装置I具有一个铰链机构10a,但掀盖式装置I所具有的铰链机构IOa的数量可依实际需求而改变,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掀盖式装置I仅能具有单一或两个铰链机构10a。而关于铰链机构IOa的详细构造请参考图2,为本专利技术铰链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铰链机构IOa包括基座20、轴心部30、磁环40与延伸支架50。基座20由一金属材质所制成,可利用螺丝锁固等方式来与第一盖体2互相连结。基座20具有枢接部21,用以与轴心部30枢接,使得轴心部30可以相对于基座20而转动。轴心部30可再利用铆钉51与延伸支架50互相铆接,延伸支架50再与第二盖体3连接,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轴心部30亦可直接与第二 盖体3连接。因此当第一盖体2及第二盖体3相对旋转时,轴心部30也会相对第一盖体2旋转。轴心部30上还具有至少一导槽31,导槽31的作用在之后会有详细说明,固在此先不赘述。磁环40套接于轴心部30上,并藉由磁力,使得基座20的第一接触区域22能与磁环40的第二接触区域42相接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区域22与第二接触区域42各自具有相对应的砌齿结构(即齿啮合结构)以互相契合,藉此提供额外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第一接触区域22与第二接触区域42亦可各自具有相对应的多个凸凹结构,例如第一接触区域22具有多个凸点,第二接触区域42具有多个凹点。此多个凸点与多个凹点互相配合,让基座20与磁环40能互相卡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第一接触区域22与第二接触区域42上所具有的结构,只要能互相契合或是可提供摩擦力的形状或结构皆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磁环40的内侧具有至少一导柱41,用来嵌入轴心部30上的至少一导槽31,以配合至少一导槽31,让磁环40可沿着轴心部30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磁环40的内侧平均分布三个导柱41,以分别对应轴心部30上的三个导槽31。此三个导柱41之间及三个导槽31之间的夹角约120度,使得导柱41及导槽31可以平均受力。当轴心部30转动时,导柱41会沿着导槽31而滑动,使得磁环40与基座20分离而作轴向运动。而当轴心部30停止转动时,磁环40会因为磁力的作用来重新吸附于基座20,藉此即可提供铰链机构IOa所需的扭力。接着请参考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机构朝第一旋转方向(即图3中弧形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的示意图。轴心部30的导槽31具有第一斜部311及第二斜部312。当轴心部30朝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磁环40的导柱41沿着导槽31的第一斜部311的导引方向而滑动。轴心部30转动的速度可由第一斜部311与轴心部30的轴向间的夹角所决定,当第一斜部311与轴心部30的轴向间的夹角越大时,亦即第一斜部311的倾斜程度越倾斜时,轴心部30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时的可转动速度就越快。相反地,当第一斜部311与轴心部30的轴向间的夹角越小,亦即第一倾斜部311的倾斜程度越平缓时,轴心部30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时的可转动速度就会被限制。接着请参考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机构朝第二旋转方向(即图4中弧形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的示意图。同样地,当轴心部30朝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磁环40的导柱41沿着导槽31的第二斜部312上滑动。轴心部30转动的速度可由第二斜部312的倾斜程度所决定。当第二斜部312与轴心部30的轴向间的夹角越大时,亦即第二斜部312的倾斜程度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为一金属材质,该基座具有一枢接部;一轴心部,枢接于该基座的该枢接部以相对于该基座而转动,其中该轴心部具有至少一导槽;以及一磁环,套接于该轴心部上并藉由磁力以接触于该基座,该磁环具有至少一导柱,该磁环的该至少一导柱可沿着该轴心部的该至少一导槽滑动;当该轴心部相对于该基座转动时,该磁环与该基座分离,以藉由该至少一导柱沿着该轴心部的该至少一导槽移动;当该轴心部相对于该基座停止转动时,该磁环藉由该磁力以吸附于该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佑威,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