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自动分配排导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坝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407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分配排导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坝及其设计方法。所述分流坝包括坝体基础及设于坝体基础之上的坝体主体;坝体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排导槽的分流孔,坝体主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停淤场的分流堰;分流堰位于分流孔的侧上方,分流孔的顶面高程与分流堰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的横截面大小根据排导槽设计流量确定,分流堰的横截面大小根据停淤场设计流量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分流孔控制进入排导槽的泥石流流量,合理、高效地将泥石流分配给排导槽和停淤场,防止超设计标准泥石流在排导槽内满溢威胁下游保护对象,而且也防止超设计标准泥石流进入主河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产生二次灾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
技术介绍
泥石流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三眼峪暴发大型泥石流,泥石流淤埋县城、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淹没了近半个县城,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8月13日,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暴发大型泥石流,堵塞主河,造成十余人死亡和失踪,及大量汶川地震后重建民房被淤埋。泥石流堵塞主河产生的二次灾害越来越被关注。随着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泥石流工程治理需求越来越旺盛。为了防止泥石流堵塞主河产生二次灾害,申请人于2010年12月31日申请了专利号为ZL201010617466.8、名称为“一种主河输移控制型泥石流防治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提出在最大限度利用主河输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物质进行沿程合理分配,采用相应工程措施进行泥石流防治,实现泥石流的安全排泄,避免过度排泄泥石流导致堵塞主河产生堰塞湖的二次灾害;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例如泥石流在排导槽和停淤场之间如何合理、高效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发相应的工程结构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泥石流防治中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分配排导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坝,包括坝体基础(1)及设于坝体基础(1)之上的坝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排导槽的分流孔(2),所述坝体主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停淤场的分流堰(3);分流堰(3)位于分流孔(2)的侧上方,分流孔(2)的顶面高程与分流堰(3)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2)的横截面大小根据排导槽设计流量确定,分流堰(3)的横截面大小根据停淤场设计流量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清游勇崔鹏陈建刚李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