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90303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3:47
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涉及2-D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呈现蓝色荧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10N6O4Zn。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为:一、配体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的制备;二、合成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作为金属有机蓝色发光材料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有机发光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2-D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对于金属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一直是发光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具有长荧光寿命和结构稳定的蓝光化合物在有机光致发光方面有很大的用途。呈现蓝色荧光的有机发光材料一直以贵金属为主导,所需成本较高。在制备蓝色有机发光材料中,利用金属配位聚合物的金属离子和配体的可调性来设计和合成出高效的蓝色有机发光材料非常具有挑战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半刚性且具有共轭大η键的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为配体,设计合成一例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有机金属蓝色发光材料2-D锌配位聚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呈现蓝色荧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2tlHltlN6O4Zn,在其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中心金属锌离子,两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其中,中心金属锌离子呈现四配位四面体构型,与来自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氮原子NI以及其对称位置的NlA配位成键,与另外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氧原子02以及其堆成位置的02A配位成键。相邻的两个锌离子之间通过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配位氧原子和氮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的链之间通过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配位原子连接锌离子形成2-D网络结构,其孔道大小为11.99X20.04 A。由于其孔道大且无游离小分子,而且在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中存在柔性可旋转的-CH2-基团,因此2-D锌配位聚合物形成二重贯穿的(4,4)网络结构;如果将2-D结构中的有机配体简化成一个点,每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连接两个金属,每个中心金属连接四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以此种方式无限重复,形成一个具有二重贯穿的(4,4)连接的2-D网络结构。—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配体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的制备:4_氯甲基苯甲氰、三氮唑、氢氧化钠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在温度140 180°C的条件下反应10 20h,即得到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其中,所述的4-氯甲基苯甲氰和三氮唑的摩尔比为I: (0.5 3),所述的 4-氯甲基苯甲氰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 (0.5 3),所述的2,2'-联咪唑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的比为3.03g: (30 70)mL;二、将步骤一制备的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和醋酸锌置于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至混合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3 6,放入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60 180°C下反应5 8天后降至室温,得到无色透明长方体状晶体,所得晶体即为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其中,所述的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和醋酸锌的摩尔比为(0.5 2): (1 3)。上述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在于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作为金属有机蓝色发光材料使用。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产率在75%左右。2、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以半刚性且具有大共轭π键的咪唑羧酸作为有机配体,咪唑羧酸类配体同时含有氮原子和氧原子,可以与锌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形成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当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有机配体可以调控配位聚合物的发光范围。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具有稳定的蓝色发光性能,在蓝色发光材料又广阔的应用前景。室温固态下,以345nm为激发波长,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呈现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10nm,有机发光材料2-D锌配位聚合物的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固态时的荧光寿命τ I和τ 2分别是1.25 μ s和11.01 μ S。4、本专利技术使用半刚性且具有大共轭π键的咪唑羧酸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与醋酸锌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合成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试验一合成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图;图2为试验一合成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二维网络图;图3为试验一合成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二重贯穿的拓扑图;图4为试验一合成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固态荧光光谱图;图5为试验一合成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固态荧光寿命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l0N6O4Zn,在其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中心金属锌离子,两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其中,中心金属锌离子呈现四配位四面体构型,与来自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氮原子NI以及其对称位置的NlA配位成键,与另外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氧原子02以及其堆成位置的02A配位成键。相邻的两个锌离子之间通过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配位氧原子和氮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的链之间通过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配位原子连接锌离子形成2-D网络结构,其孔道大小为11.99 X 20.04 A。由于其孔道大且无游离小分子,而且在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中存在柔性可旋转的-CH2-基团,因此2-D锌配位聚合物形成二重贯穿的(4,4)网络结构;如果将2-D结构中的有机配体简化成一个点,每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连接两个金属,每个中心金属连接四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以此种方式无限重复,形成一个具有二重贯穿的(4,4)连接的2-D网络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配体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的制备:4_氯甲基苯甲氰、三氮唑、氢氧化钠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在温度140 180°C的条件下反应10 20h,即得到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其中,所述的4-氯甲基苯甲氰和三氮唑的摩尔比为I: (0.5 3),所述的4-氯甲基苯甲氰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 (0.5 3),所述的2,2'-联咪唑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的比为3.03g: (30 70)mL;二、将步骤一制备的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和醋酸锌置于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至混合均匀 ,调节体系pH值为3 6,放入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60 180°C下反应5 8天后降至室温,得到无色透明长方体状晶体,所得晶体即为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其中,所述的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和醋酸锌的摩尔比为(0.5 2): (I 3)。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产率在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二重贯穿结构的2?D锌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10N6O4Zn,在其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中心金属锌离子,两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其中,中心金属锌离子呈现四配位四面体构型,与来自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氮原子N1以及其对称位置的N1A配位成键,与另外一个4?(1?三氮唑基亚甲基)苯甲酸配体的氧原子O2以及其对称位置的O2A配位成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瑞清张会杰陈威郑绪彬李凯杨玉林曹文武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