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喷砂机,由储砂装置、喷砂机构和加料机构座于在底座[6]上分布三只以上滚轮[5]组成的移动装置构成,一处滚轮可用二只并装于同一轴组成导向结构[8],并受手柄[10]控制。加料机构的料斗[9]沿道轨[12]运动完成加料工作。在储砂筒[3]上方设置加高护圈[2],以增加储砂量。在直式出砂流量阀[4]、喷砂胶管[19]、喷砂嘴[22]由特殊连接机构的快速接头组、喷砂嘴接头[20]及其它易损件来连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料或微粒材料的喷射机,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压喷砂机。利用喷出砂流或其它微粒的冲击力,将材料表面的锈蚀加以清除的喷砂设备,在
技术介绍
中,如美国公司的产品大多采用内封头和插板式出砂流量阀,而日本公司的产品大多采用外封头和直式出砂流量阀。本设计人经实践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外封头的设备高度大于内封头,特别是在吊装搬运时经不起碰撞,封头易断裂,内封头则不但可避免此缺陷,还可充分利用封头内空间用来装载砂粒或其它微粒;又所述插板式出砂流量阀虽然价格略低于直式出砂流量阀,但其插板受砂流或其它微粒流的冲击后极易磨损,而偏心结构的插板又无法调换,致使所述插板式出砂流量阀只能整个报废,从而造成更大的耗费,而所述的直式出砂流量阀则与砂流或其它微粒流接触的部位都有易损部件可供调换的,故其使用寿命长,且砂流或其它微粒流的流量可以调节,从而使直式出砂流量阀优于插板式出砂流量阀。从上可知两种类型的喷砂设备,各有利弊,但有其共同的缺陷,即都是固定式的,设备难以移动;且又都无装料机构,使装料成为一项极其费力的事。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由内封头与直式出砂流量阀相结合的,既能储藏较多砂粒或其它喷射微粒,又可快速更换易损零件的气压喷砂除锈设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能提供快速连接结构,以便能按需要快速搭配不同规格的出砂系统和快速更换其备附零件的气压喷砂除锈设备。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具有机械加料装置来完成加料任务的气压喷砂除锈设备。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具有移动装置,从而可方便地迁移的气压喷砂除锈设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在储砂装置的内封头储砂筒上方加设一加高护圈来增加储砂量,而在加高护圈上则另设筒盖。而储砂筒与直式出砂流量阀连接处的法兰上设置圆形的或是腰圆形的连接通孔;直式出砂流量阀与喷砂胶管,则用一由凸台、凸缘和槽口依次分布组成连接机构的快速接头组来相连接;喷砂咀与喷砂胶管则通过喷砂咀接头来相接。另由装于料架上的道轨、料斗、变速箱和卷扬机构组成加料机构,来完成加料工作。再设置一底座,在其上分设三只或三只以上的滚轮来组成一个移动装置,所述装置可用一手柄来推动。并将整个设备,包括储砂装置、喷砂机构和加料机构,全部座于移动装置的底座上而构成一体。本技术的效果是明显的,如采用了本技术所述的气压喷砂机,所述的喷砂机能借助加高护圈在内封头上方,预储存较大量的砂粒或其它喷射微粒,以待喷射之用,并可减少因等待装砂而造成的停机损失。快速连接结构的采用,使机构之间的装卸极为简便和敏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按需用不同规格配件搭配出砂系统和更换易损件创造了条件;而易损件的采用则只需更换易损件,使整台设备仍可正常运转,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使用费用。加料机构的应用,降低了装砂口高度,从而便于装砂,再通过机械将砂输入储砂筒内,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本技术设置移动装置,可以极其方便地和随意的将所述气压喷砂机,移动至所需的工作场所。总之,采用本技术后,可以实现本说明书所述的预期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加以描述,从而使本技术的结构细节、特点、目的和优点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出砂系统配件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盖 2-加高护圈 3-储砂筒 4-直式出砂流量阀 5-滚轮 6-底座 7-卷扬机构8-导向结构 9-料斗 10-手柄 11-变速箱 12-道轨 13-料架 14-衬套 15-出砂口接头座 16-快速接头 17-工字形密封圈 18-快速接头 19-喷砂胶管 20-砂咀接头 21-内螺纹 22-喷砂咀23-凸台 24-凸缘 25-凸缘端头 26-槽口 27-凹槽 28-凸条 29-螺钉沉头座。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压喷砂机,是由包括储砂装置、喷砂机构所组成,所述储砂装置、喷砂机构连成一体,所述储砂装置的储砂筒3上方设置一加高护圈2,以扩大储砂筒3中内封头上方的容积。如此,当设备工作时,在储砂筒3内的砂粒或其它可供喷射的微粒不断被消耗的同时,可不断地向内封头上方,包括由加高护圈2在内组成的空间内添加砂粒,当需向储砂筒3内添加砂粒时,只需打开顶阀,内封头上方空间内预存的砂粒即可一下倾倒入储砂筒3内供喷砂使用。而在加高护圈2的上方则另设一筒盖1,以保证不工作时储砂筒3内部的整洁。在储砂筒3底部与直式出砂流量阀4相连接处的两法兰上设置圆形的或是腰圆形的连接通孔,从而使直式出砂流量阀4与储砂筒3的装卸,可方便地调整和定位。而直式出砂流量阀4的出砂口,则改变传统的一体结构,由易损件与快速接头16相连接而组成,当磨损后只需更换衬套14、接头座15,而无需更换整个出砂流量阀,从而可大量地节省材料和费用。为了在更换零部件时便于装和拆,以减少辅助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起见,如附图2、3所示,所述直式出砂流量阀4与喷砂胶管19,将通过一快速接头组相连接,其中一只快速接头16装于直式出砂流量阀4的出砂口接头座15处,另一只快速接头18与喷砂胶管19相接。在所述快速接头相互连接的端口,沿其外周边处,分别由凸台23、凸缘24和槽口26依次分布组成的两组连接机构;在所述凸台23上设有凹槽27,其与所述的凸缘24相匹配。使用时只需将快速接头16、18上的凸台23,分别相应地插入另一快速接头的槽口26中,然后将快速接头16、18相对地转动一下,使所述的凸缘24分别地插入设于另一快速接头上,并与其相匹配的凹槽27中,并可由设于两快速接头上的凸缘端头25与槽口底端的相阻来定位,从而极简易地将两快速接头连接成一体。为保证接头之间连接的密封,在所述快速接头16、18连接端口处,各设有工字形的密封圈17。为连接的方便和可靠,在快速接头的外侧表面设有多条凸条28,以增加磨擦力,可紧握住快速接头而便于连接。在快速接头18与喷砂胶管19相接端的内腔处,设有螺旋槽,以便于胶管的插入;而在其凸条28间,则可设多个螺钉沉头座29,以便另用止头螺钉将胶管定位。为使已连接的两接头,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意外的松散开,可在凸台23与凸缘24上设有相通的孔,以用绳索穿插入所述的通孔中,并加以结扎。为确保喷砂咀和喷砂胶管间的连接,如附图2所示,所述喷砂咀22通过喷砂咀接头20与所述喷砂胶管19相接,在喷砂咀接头20与喷砂咀22相接端则具有内螺纹,用于连接;而在与喷砂胶管19相接端的内腔处则具有螺旋槽,以便胶管的插入;在其外侧表面则具有多条凸条28,凸条间可设多个螺钉沉头座29,以实现上述相同的效果。为改变传统由人工加料的落后面貌,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可在所述储砂装置旁相连设置一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料架13及装于料架13上的道轨12、料斗9、变速箱11和卷扬机构7所组成。可以用人力或电力来作为动力,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则是靠人力摇动手轮来实施工作的。动力经变速箱11变速后驱使卷扬机构7带动用来盛装砂粒或其它供喷射用微粒的料斗9沿道轨12上下运动来完成加料工作。加装砂粒时,是当料斗9位于最低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喷砂机,由包括储砂装置、喷砂机构所组成,所述储砂装置、喷砂机构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砂装置的储砂筒[3]上方设置加高护圈[2],在加高护圈[2]上则另设筒盖[1];在储砂筒[3]底部与直式出砂流量阀[4]相连接处的两法兰上设置圆形的或是腰圆形的连接通孔;而直式出砂流量阀[4]的出砂口,由衬套[14]、接头座[15]与快速接头[16]相连接而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通州市中庆除锈涂装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