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167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1:31
一种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包括位于笔壳前端的阻尼笔尖套,该阻尼笔尖套带有复位弹簧,旋转控制杆设置在笔壳内且其头部露出笔壳的后端,笔芯的一端和阻尼笔尖套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笔芯驱动件,该笔芯驱动件和旋转控制杆的杆部单向位移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的部件少,装配方便,位移机构对笔芯表面无直接夹持力,不会产生损伤,可以适用于各种粗细软硬不同的蜡笔芯、橡皮擦芯、固体荧光芯、固体胶水芯、美工炭芯、铅笔芯等,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过程中在阻尼笔尖套接触纸张时,可以自然位移驱使内部机构进行自动出芯,操作自然方便,笔芯不易折断,特别适合儿童学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的自动出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有了能够自动出芯的活动铅笔,笔尖可以弹性位移,当露出的铅笔芯写完后能够自然按动笔尖,使笔内的自动出芯装置动作送芯,使用很方便。但是这种自动出芯装置的结构相当复杂,需要的部件多,装配麻烦,而且机构的动作夹持力作用在笔芯表面,容易产生损伤,只适用于较细较硬的铅笔芯,对于松软质地的蜡笔芯、橡皮擦芯、固体荧光芯、固体胶水芯、美工炭芯等较粗笔芯无法应用,推广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简单,适用各种笔芯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位于笔壳前端的阻尼笔尖套,该阻尼笔尖套带有复位弹簧,旋转控制杆设置在笔壳内且其头部露出笔壳的后端,笔芯的一端和阻尼笔尖套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笔芯驱动件,该笔芯驱动件和旋转控制杆的杆部单向位移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单向位移配合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旋转控制杆上设有单向齿条,笔芯驱动件的顶部设有弹性翼片,弹性翼片的自由端和单向齿条相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或者还可以是,笔芯驱动件的上部设有锥形面,套在笔芯驱动件上的摩擦帽也设有锥形面对应配合,该摩擦帽和旋转控制杆的杆部摩擦阻尼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的部件少,装配方便,位移机构对笔芯表面无直接夹持力,不会产生损伤,可以适用于各种粗细软硬不同的蜡笔芯、橡皮擦芯、固体荧光芯、固体胶水芯、美工炭芯、铅笔芯等,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过程中在阻尼笔尖套接触纸张时,可以自然位移驱使内部机构进行自动出芯,操作自然方便,笔芯不易折断,特别适合儿童学生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主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旋转控制杆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笔芯驱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阻尼笔尖套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的另一形式示意图。图7是图1的另一形式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的主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笔芯驱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8中的摩擦帽的立体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阻尼笔尖套2位于笔壳I前端,该阻尼笔尖套2带有复位弹簧3,旋转控制杆4设置在笔壳I内且其头部露出笔壳I的后端,笔芯6的一端和阻尼笔尖套2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笔芯驱动件5,该笔芯驱动件5和旋转控制杆4的杆部单向位移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笔芯驱动件5和旋转控制杆4的单向位移配合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的旋转控制杆4上设有单向齿条7,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设有弹性翼片8,弹性翼片8的自由端和单向齿条7相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使用过程中,当露出阻尼笔尖套2的笔芯6写完后,阻尼笔尖套2的前端自然接触到纸张,在书写压力下阻尼笔尖套2收缩内退一点距离,此时笔芯6还被笔芯驱动件5顶住保持固定。当阻尼笔尖套2略微提起离开纸面时,复位弹簧3将阻尼笔尖套2弹性回复,此时通过阻尼作用会将笔芯6向外拉,笔芯驱动件5也被拉动,由于弹性翼片8的自由端顺着单向齿条7移动上抬,不会卡住齿部,这样笔芯6即可被自动拉出一段并露出阻尼笔尖套2供书写描绘。笔芯6的前端书写过程中接触到纸张也受到压力,但是笔芯驱动件5在向里推趋势时,弹性翼片8的自由端逆着单向齿条7被下压,径向长度扩张,牢固卡住单向齿条7,这样笔芯驱动件5连同笔芯6无法移动。使用时,旋转控制杆4可以转动控制单向齿条7和弹性翼片8的接触配合。在笔芯6长度被使用过短时,即笔芯驱动件5也移到单向齿条7尽头时,可以转动脱离单向齿条7和弹性翼片8的配合,这样能够将笔芯6完全取出并更换。本实施例的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设有二片弹性翼片8,一般如图4所示,相向错开布置,当然也可如图6所示,二片弹性翼片8为V型分布。旋转控制杆4上的单向齿条7也有二条,分别和二片弹性翼片8对应配合,这样卡位更可靠。在弹性翼片8自由端的下方、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上还可设有光滑垫条9,构成翼片下压支撑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弹性翼片8下压变形,支撑更牢固。实际上,笔芯驱动件5的侧壁还设有销钉10,可以防止转动。如图7所示,旋转控制杆4和笔壳I在轴向上有位移间隙,是可按动式配合,这样在必要时也可以按动旋转控制杆4,将笔芯驱动件5外移,进而使笔芯6也移出一段,达到手动出芯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结构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是在笔芯驱动件5的上部设有锥形面,套在笔芯驱动件5上的摩擦帽11也设有锥形面对应配合,该摩擦帽11和旋转控制杆4的杆部摩擦阻尼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使用过程也类似,当露出阻尼笔尖套2的笔芯6写完后,阻尼笔尖套2的前端自然接触到纸张,在书写压力下阻尼笔尖套2收缩内退一点距离,但是当阻尼笔尖套2略微提起离开纸面时,复位弹簧3将阻尼笔尖套2弹性回复,通过阻尼作用会将笔芯6向外拉,笔芯驱动件5也被外拉,由于此时笔芯驱动件5的锥形面和摩擦帽11的锥形面是脱离接触趋势,不会受阻碍,这样笔芯6即可被自动拉出一段并露出阻尼笔尖套2供书写描绘。笔芯6的前端书写过程中接触到纸张也受到压力,但是笔芯驱动件5在向里推趋势时,笔芯驱动件5的锥形面将摩擦帽11的锥形面外撑,径向尺寸扩张趋势,摩擦帽11和旋转控制杆4的摩擦阻尼增大,使笔芯驱动件5连同笔芯6无法移动。本实施例在摩擦帽11上还设有开口变形槽12,这样摩擦帽11的径向尺寸变化趋势更明显,和旋转控制杆4的摩擦接触更可靠。同样,本实施例的旋转控制杆4和笔壳I也能够是可按动式配合,这样在必要时也可以按动旋转控制杆4,达到手动出芯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包括位于笔壳前端的阻尼笔尖套,该阻尼笔尖套带有复位弹簧,其特征为:旋转控制杆(4)设置在笔壳(I)内且其头部露出笔壳(I)的后端,笔芯(6)的一端和阻尼笔尖套(2)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笔芯驱动件(5),该笔芯驱动件(5)和旋转控制杆(4)的杆部单向位移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旋转控制杆(4)上设有单向齿条(7),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设有弹性翼片(8),弹性翼片(8)的自由端和单向齿条(7)相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设有二片弹性翼片(8 ),旋转控制杆(4)上的单向齿条(7 )也有二条,分别和二片弹性翼片(8 )对应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在弹性翼片(8)自由端的下方、笔芯驱动件(5)的顶部上还设有光滑垫条(9),构成翼片下压支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笔芯驱动件(5)的上部设有锥形面,套在笔芯驱动件(5 )上的摩擦帽(11)也设有锥形面对应配合,该摩擦帽(11)和旋转控制杆(4)的杆部摩擦阻尼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摩擦帽(11)上设有开口变形槽(1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旋转控制杆(4)和笔壳(I)是可按动式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其特征为:旋转控制杆(4)和笔壳(I)是可按动式配合。全文摘要一种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包括位于笔壳前端的阻尼笔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的自动出芯装置,包括位于笔壳前端的阻尼笔尖套,该阻尼笔尖套带有复位弹簧,其特征为:旋转控制杆(4)设置在笔壳(1)内且其头部露出笔壳(1)的后端,笔芯(6)的一端和阻尼笔尖套(2)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笔芯驱动件(5),该笔芯驱动件(5)和旋转控制杆(4)的杆部单向位移配合,构成笔芯单向位移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昌鸣张辉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新亚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