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包括进料单元、清洗单元、分装单元、冷洗单元及成品处理单元,其中进料单元设有用于豆芽培植罐放置的承载台,清洗单元在承载台旁侧连接设有洗芽池,分装单元在洗芽池异于承载台的另一端设为将清洗后豆芽分装于料筒的装篓工作区,该分装单元通过自动轨道经冷洗单元与成品处理单元相连,且冷洗单元具有自动轨道和料筒贯通的冷洗池,冷洗池上部设有冷淋器,该自动轨道末端连至成品处理单元。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豆芽后段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后道中对豆芽的冷洗激冻,减弱了豆芽霉烂、腐化的条件,从而显著延长了豆芽在后续的运输、上市、家庭储藏中的新鲜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蔬菜工业化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于规模化生产豆芽蔬菜的尾段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豆芽是豆类作物种子发出的芽,因此具有豆类作物的营养特点,与其它蔬菜相比,豆芽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C、天门冬氨酸、钙、铁、食物纤维、有机物、维生素BI等,而且清脆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豆芽培育方法比较简单,分为选种、浸种、淋水、催芽、采收等步骤,一般采用缸盆瓦罐等器皿进行手工操作,凭经验控制温度、湿度,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另外,由于适合豆芽生长的水温不能超过32度,所以在温度较高的夏天传统的豆芽培育方法无法正常生产豆芽。传统作坊式的豆芽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农产品豆芽渐渐成为了一种工业产品被进行流水化产制。在流水化产制过程的各产段中,各类设备、装置、车间对应于豆芽培育的要求进行了专门研制。其中在豆芽完成培育后进行清洗、装箱的后段工艺期间,由于豆芽的长久保鲜是长期困扰生产厂家的重大难题,为避免豆芽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发生霉烂、变质,迫切需要本行业技术人员针对该后段生产设备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经过研究豆芽产品的产品特性并反复实践摸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并解决豆芽成品的保鲜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包括进料单元、清洗单元、分装单元、冷洗单元及成品处理单元,其中进料单元设有用于豆芽培植罐放置的承载台,清洗单元在承载台旁侧连接设有洗芽池,分装单元在洗芽池异于承载台的另一端设为将清洗后豆芽分装于料筒的装篓工作区,所述分装单元通过自动轨道经冷洗单元与成品处理单元相连,且冷洗单元具有自动轨道和料筒贯通的冷洗池,冷洗池上部设有冷淋器,所述自动轨道末端连至成品处理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冷洗单元中冷淋器的水温保持在0°C。进一步地,所述洗芽池中沿豆芽流动方向设有三级清洗滚筒。豆芽经过滚筒下方时,豆芽与豆芽壳得到有效的分离,豆芽壳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滚筒一侧略高于水位的鼓风口将漂浮的豆芽壳吹向对面的芽皮分流槽。经过三级滚筒、三次过滤,豆芽壳达到98%以上的清洗率。进一步地,对应绿豆芽生产,所述洗芽池沿豆芽流动方向分级设有一级以上清洗滚筒且每个清洗滚筒的尾端设有芽皮分流槽,各芽皮分流槽汇聚连至垃圾收集筒。进一步地,对应黄豆芽生产,所述洗芽池沿豆芽流动方向分级设有一级以上清洗滚筒且洗芽池末端相连设有垃圾收集筒。进一步地,所述成品处理单元为运输车辆或冷藏柜。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的高度满足豆芽培植罐的底部高于洗芽池的池沿。更进一步地,所述洗芽池设有自池沿至豆芽培植罐的导料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较之于传统设备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基于水流、自动轨道的传输实现了培育后豆芽从清洗、分装、冷激的半自动化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后道中对豆芽的冷洗激冻,减弱了豆芽霉烂、腐化的条件,从而显著延长了豆芽在后续的运输、上市、家庭储藏中的新鲜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对应绿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应黄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旨在解决豆芽连续生产的清洗、保鲜问题,以便于提高产品产量及远销。以下便结合附图,从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绿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的实施结构示意图。从图示可见,该生产设备由进料单元、清洗单元、分装单元、冷洗单元及成品处理单元几部分组成。其中进料单元为用于培育后的罐装豆芽的装盛,其设有用于豆芽培植罐I放置的承载台21。一罐罐豆芽采用叉车设备装载到承载台21之上进行倒料清洗。为满足其与后侧清洗单元的配合,该承载台的高度满足豆芽培植罐I的底部高于洗芽池的池沿。该清洗单元在承载台旁侧连接设有洗芽池3,且洗芽池沿豆芽流动方向分级设有一级以上清洗滚筒,本实施例中为三级。对应绿豆芽生产,由于芽皮量较大,顺应豆芽流动方向在第一个清洗滚筒41的尾端设有第一芽皮分流槽61,在第二个清洗滚筒42的尾端设有第二芽皮分流槽62,在第三个清洗滚筒43的尾端设有第三芽皮分流槽63,各芽皮分流槽汇聚连至垃圾收集筒6。在洗芽池3中注有单向流动的洗芽水5且各清洗滚筒的底端浸没于洗芽水中。作为清洗滚筒而言,豆芽经过清洗滚筒下方时,豆芽与豆芽壳得到有效分离,豆芽壳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滚筒一侧略高于水位的鼓风口(未图示)将漂浮的豆芽壳吹向对面的芽皮分流槽。经过三级滚筒、三次过滤,豆芽壳达到98%以上的清洗率。作为洗芽池的进一步优化,该洗芽池设有自池沿至豆芽培植罐的导料板。该分装单元在洗芽池3异于承载台21的另一端设为将清洗后豆芽分装于料筒7的装篓工作区,且该分装单元通过自动轨道9经冷洗单元8与成品处理单元10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该冷洗单元具有自动轨道和料筒贯通的冷洗池81,冷洗池81上部设有冷淋器82,该自动轨道末端连至成品处理单元10。通过自动轨道的运送,定量装载有豆芽的料筒7经过冷洗池81的浸润,而冷洗池液面以上的豆芽经冷淋器82的冷洗,被送至最后的成品处理单元。这其中冷洗单元中冷淋器的水温保持在0°C左右,一般出超过3°C,以便豆芽成品被锁定在一个持久保鲜的温度下。再者,该成品处理单元为运输车辆或冷藏柜。根据成品的处理方式不同,经冷洗后的豆芽可以直接装入运输车辆向市场投放,也可以装入冷藏柜中进一步强化保鲜以便于远销运输。如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黄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的实施结构示意图。从图示可见,该生产设备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其区别在于对应豆芽的种类,由于黄豆芽的芽壳比较少,因此清洗单元无需在每个清洗滚筒的尾端均设置芽皮分流槽,其只在洗芽池的末端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筒6。除该步骤清洗上的差别,后续生产设备的结构及豆芽产品的生产工艺均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省略赘述。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豆芽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较之于传统设备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基于水流、自动轨道的传输实现了培育后豆芽从清洗、分装、冷激的半自动化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后道中对豆芽的冷洗激冻,减弱了豆芽霉烂、腐化的条件,从而显著延长了豆芽在后续的运输、上市、家庭储藏中的新鲜程度。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包括进料单元、清洗单元、分装单元、冷洗单元及成品处理单元,其中进料单元设有用于豆芽培植罐放置的承载台,清洗单元在承载台旁侧连接设有洗芽池,分装单元在洗芽池异于承载台的另一端设为将清洗后豆芽分装于料筒的装篓工作区,所述分装单元通过自动轨道经冷洗单元与成品处理单元相连,且冷洗单元具有自动轨道和料筒贯通的冷洗池,冷洗池上部设有冷淋器,所述自动轨道末端连至成品处理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洗单元中冷淋器的水温保持在0°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芽池中沿豆芽流动方向设有三级清洗滚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豆芽的培育后连续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包括进料单元、清洗单元、分装单元、冷洗单元及成品处理单元,其中进料单元设有用于豆芽培植罐放置的承载台,清洗单元在承载台旁侧连接设有洗芽池,分装单元在洗芽池异于承载台的另一端设为将清洗后豆芽分装于料筒的装篓工作区,所述分装单元通过自动轨道经冷洗单元与成品处理单元相连,且冷洗单元具有自动轨道和料筒贯通的冷洗池,冷洗池上部设有冷淋器,所述自动轨道末端连至成品处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仕达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