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9934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它主要是在整块农田上沿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纵向水道,沿垂直于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横向水沟,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全部相通;纵向水道与水源相通;在作物播种至幼苗生长期间,在横向水沟之间开挖地下土洞;需要灌溉时,把水放入纵向水道中,从纵向水道进入横向水沟,再进入条田中的土洞中,使整个农田进入灌溉过程,直至所有土洞灌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灌溉一次用水不超过150立方/亩,比传统的灌溉大水漫灌方法,节约用水75%,比喷灌方法节约用水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灌溉技术。
技术介绍
在农业种植技术中,遇到干旱天气进行农田灌溉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丰收。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可使用量越来越少,造成地面塌陷和生态环境恶化。一般天气情况下,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因此,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目前的灌溉法大多不能满足要求。以往农业生产大多为浅耕浅耙,只在15_20cm深度耕作,20cm以下为硬实层,对自然降雨吸收少,则水渗不去形成涝灾;不下雨则土壤表层跑墒,形成干旱;不仅灌溉次数多,灌溉成本高,而且效果差。传统的灌溉方法大多为大水漫灌,既在田间地头一般灌溉一次需用水400立方/亩,而且需要修造明渠,灌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看沟改道,一沟一沟顺序进行,灌溉速度效率低,两个农民一天浇地仅5-6亩。由于漫灌后的蒸发量在3.0mm/每天,只能维持10天,又需要继续灌溉才能维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现代的滴灌、喷灌、微灌等先进技术,灌溉效率高,不需要修造明渠,可显著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灌溉设备投资费用高,在小块农田、中型农场等集约化土地经营中很少使用,也难以大面积推广;而且灌溉设备还有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地下埋设管道的灌溉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大水漫灌传统方法的范围,只是不修明渠减少修明渠而已,但在生产上并不节约用水,而且成本较高。地下管材料大多为PPR塑料管,在浇水前进水过程中 一 般不易出问题,但在停止灌溉水流回流时,逆压力易造成PPR管瘪偏压碎,只好每隔一段时间设进出气口,大田中到处是露出地面的管阀,不利于耕作措施的实现。随着农村土地向中型农场集约化方向发展,和节水环保的要求,以上的灌溉方法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新的灌溉方法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灌溉方法的不足,专利技术。该方法不需要埋设地下管件和阀门;不需要修造明渠;灌溉速度快;既能节水又具排涝功能。,技术方案是:第一步,首先制作一个钻洞犁,钻洞犁的构造是,在一个与拖拉机悬挂装置配套的牵引架上安装上1-2个扁状犁腿,扁状犁腿的底端连接一个直径8-12cm的圆锥头;为了减小扁状犁腿的阻力,扁状犁腿厚度不大于lcm,扁状犁腿的前端面设计为刃状;第二步,在农作物种植前对土地耕深35cm以上,细耙1_2遍,使土壤疏松起到吸收集聚降雨、降雪作用;既可以很好地利用降水,又可以及时消化过多的降水,避免作物因地面反水造成危咅;第三步,在整块农田上沿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纵向水道,沿垂直于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横向水沟,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全部相通;纵向水道与水源相通;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低于50cm ;第四步,在作物播种至幼苗生长期间(如冬季或早春的冬小麦田或夏玉米播种-苗期生长的玉米田)的条田中,用拖拉机牵引第一步制作的钻洞犁进行犁洞,犁洞时从条田的横向水沟中钻入土层,在拖拉机牵引下牵引到对面的横向水沟,使土层中的土向四周挤压形成一条地下土洞;每间隔3m-5m打造一条地下土洞,地下土洞的深度不低于50cm ;第四步,需要灌溉时,把灌溉的水源源不断地放入纵向水道中,从纵向水道进入横向水沟,再进入条田中的土洞中,使整个农田进入灌溉过程,直至所有土洞灌满。为了实现农业干旱模式下的精细化灌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建立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布置水分测量仪,在农田的地表以下深30_50cm处,放置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将土壤水分信号传输给水分测量仪,水分测量仪实时显示土壤水的相对含水量;当土壤水分低于作物需水的指标值时,发出供水警报,中心工作人员可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决定是否灌溉。还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生长的要求计算出灌溉水量,实现精量灌溉。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不需要大量的人工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看沟改道,灌溉效率高,一般情况下1200亩的农田,2个人工只一天就可以灌溉结束。2、不需埋设地下管道和遍地的水阀,节约设备。3、土洞灌满水后从地下向地上慢慢渗透,这样可大大减少地面的蒸发,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墒情,长久地被作物充分利用灌溉水,二是不伤作物,传统方法是人工在农田中来回走动,引导水流前进和挖土挖掘作物对作物造成损伤。4、本专利技术的灌溉一次用水不超过150立方/亩,比传统的灌溉大水漫灌方法,节约用水75% (传统灌溉400立方/亩),比喷灌方法节约用水45%。5、本专利技术还具有蓄水排涝功能;当降雨时,雨水可通过打洞时留下的残留缝流入土洞中蓄水,防止地面积水被太阳晒热后烫死庄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灌溉方式平面布置图;图2是地下土洞的放大图;图3是钻洞犁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一条犁腿的状态。图中:1-纵向水道,2-横向水沟,3-地下土洞,4-牵引架,5-扁状犁腿,6-圆锥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某家庭农场占地1200亩,前茬为夏玉米,9月30日玉米收获后,准备种植小麦,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灌溉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制作一个钻洞犁,钻洞犁的构造如图3所示,它是在一个与拖拉机悬挂装置配套的牵弓I架4上安装上1-2个扁状犁腿5,扁状犁腿5的底端连接一个直径8-12cm的圆锥头6 ;为了减小扁状犁腿5的阻力,扁状犁腿5厚度不大于1cm,扁状犁腿的前端面设计为刃状;第二步,在农作物种植前在农田中施土杂肥,用拖拉机深耕35cm后再旋耕15cm,细耙1-2遍。使土壤疏松起到吸收集聚降雨、降雪作用。既可以很好地利用降水,又可以及时消化过多的降水,避免作物因地面反水造成危害;第三步,如图1所示,在整块农田上沿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深60cm、宽IOOcm的纵向水道I (图中示出了两道,其中一道设在地头),沿垂直于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深50cm、宽80cm的横向水沟2 (图中示出了五道),纵向水道I和横向水沟2全部相通;纵向I水道与水源相通;纵向水道I和横向水沟2的深度和宽度不低于50cm ;在冬季降雪IOmm的水平下不需灌溉。第四步,在来年的2月底-3月10日小麦返青前,用拖拉机牵引第一步制作的钻洞犁进行犁洞,犁洞时从条田的横向水沟2中钻入土层,在拖拉机牵引下牵引到对面的横向水沟,使土层中的土向四周挤压形成一条地下土洞3 ;每间隔3m-5m打造一条地下土洞3,地下土洞3的深度不低于50cm ;地下土洞3至少与一道横向水沟2贯通;地下土洞3的形式如图2所示,图2中的竖向狭缝为犁洞时留下的残留缝。第五步,当地表下3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以下时,根据未来两周天气预报本地无降水,确定需要灌溉;根据本地的土壤类型,拟达到灌溉后的地表下3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50%,据此计算所需灌溉量,再加上两周的蒸发量,总共所需灌溉水量为150立方/亩。打开地头上的水阀,把灌溉的水源源不断地放入纵向水道I中,从纵向水道I进入横向水沟2,再进入条田 中的地下土洞3中,使整个农田进入灌溉过程,直至所有地下土洞3灌满。全部灌溉完毕仅需I天时间,用水量为150立方/亩,而按原先的灌溉方法灌溉量为300方/亩,需10个工人,灌溉至少需20天。采用本专利技术可维持冬小麦正常生长25天左右。而原先的灌溉方法由于蒸发量在3.0mm/m2每天,同样时间条件下,只需维持10天,又需要灌溉一次,才能维持冬小麦的正常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制作一个钻洞犁,钻洞犁的构造是,在一个与拖拉机悬挂装置配套的牵引架上安装上1?2个扁状犁腿,扁状犁腿的底端连接一个直径8?12cm的圆锥头;扁状犁腿厚度不大于1cm,扁状犁腿的前端面设计为刃状;第二步,在农作物种植前对土地耕深35cm以上,细耙1?2遍,使土壤疏松起到吸收集聚降雨、降雪作用;第三步,在整块农田上沿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纵向水道,沿垂直于农作物地垄的方向间隔开挖横向水沟,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全部相通;纵向水道与水源相通;纵向水道和横向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低于50cm;第四步,在作物播种至幼苗生长期间,用拖拉机牵引第一步制作的钻洞犁进行犁洞,犁洞时从横向水沟中钻入土层,在拖拉机牵引下牵引到对面的横向水沟,使土层中的土向四周挤压形成一条空心洞;每间隔3m?5m打造一条地下土洞,地下土洞的深度不低于50cm;第五步,需要灌溉时,把灌溉的水源源不断地放入纵向水道中,从纵向水道进入横向水沟,再进入条田中的土洞中,使整个农田进入灌溉过程,直至所有土洞灌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建杰刘建栋田咏梅周勋波盛一璟董洁吕振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