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859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外壳,所述充电外壳内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分为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所述发电腔室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能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自发电单元,所述自发电单元产生电能,所述能源管理模块将产生的电能转换输出至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于所述电池腔室内,充电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室内并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以存储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易于携带、组装方便、易于制造、成本低,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自发电单元、能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电池安装于两个分离的腔室内,便于散热且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带动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在工业、航天、通讯、商业、消费及军事领域逐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特别是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及应用,但仍然面临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即如何保障这些无线传感单元及移动通讯设备的电能供给。传统工业较为流行的做法是使用电池,因为电池成本低廉,具有反复充电循环利用等特点。但是,传统的充电装置必须利用供电网络,将高电压通过降压后向电池充电,这就要求必须存在供电网络,否则无法实现充电,例如专利CN201120488223.9公开了一种具有备电输出功能的手机充电器,必须使用外部电源对充电器内的电池充电,所以不能充分满足无线传感网络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要求。另外,传统的充电装置还存在携带不便的问题,所以,采用传统充电装置已经不能满足无线传感网络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可为微纳系统提供长期可靠的电能保障的高能电池或供电单元,并且能满足体积,外形及成本等诸多要求,携带方便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该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成本低。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外壳,所述充电外壳内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分为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所述发电腔室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能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自发电单元,所述自发电单元包括壳体、支撑于所述壳体上的弹性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产生电能的发电部件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两个与所述发电部件电连接的导电焊针,所述电池腔室内设有充电接口,充电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室内并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一端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以将所述发电部件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充电电压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作供电来源,其电力来源于自身自发电单元,可对充电电池提供长期可靠的电能保障,且本技术将所述自发电单元、能源管理模块和待充电的充电电池装设在一个充电外壳内,使得该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体积小易于携带;另一方面,本技术将发电部件封装于一壳体内制成一个自发电单元,使得所述自发电单元可以做的很小,且本技术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制作时,直接将自发电单元的壳体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安装于电路板上,组装方便、易于制造、成本低。再一方面,本技术将所述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分离开来,并将自发电单元和能源管理模块安装于所述发电腔室内,将充电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室内,便于散热,提高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的寿命,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电磁干扰。较佳地,所述发电部件包括压电部件、磁电部件、静电部件和驻极体部件及W1-FI集能部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其中:所述压电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弹性板上的压电片,所述压电片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的焊盘以输出电能;所述磁电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组绕组线圈和设于所述弹性板上的磁性振子,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以输出电能;所述静电部件包括设于壳体内且环绕所述磁性振子的第一导电膜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以一定间距环绕所述第一导电膜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以输出电能;所述驻极体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环绕所述磁性振子的第一极化膜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以一定间距环绕所述第一极化膜的第二极化膜,所述第二极化膜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以输出电能。所述W1-FI集能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至少一组绕组线圈和设于所述壳体上端和/或下端的磁性单元,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以输出电能。该方案使得所述自发电单元可为微纳系统提供长期可靠的电能保障的高能电池或供电单元。另一方面,本技术所自发电单元的发电部件可包括压电部件、磁电部件、静电部件和驻极体部件,W1-FI集能部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因此本技术可将这些相对独立的输出电力集成在一起对外供电,通过吸收环境中的机械能(如震动、风能、气流能等)、静电能,W1-FI电磁能等产生电力输出,为微纳系统提供长期可靠的自供电能,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得该装置具有微小型化、重量轻的特点,并具有经济、安全、环保的特点。具体地,所述磁性振子为电磁铁或线圈单元。具体地,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阻力系统,所述阻力系统在所述弹性板来回弯曲时对所述弹性板提供阻力和/或动力。这样,受到震动时弹性板上下震动,当弹性板向下弯曲到下极限位置时,所述阻力系统对所述弹性板提供向上的推力,防止过分位移而损坏弹性板和压电片,反之,当弹性板向上弯曲到上极限位置时,所述阻力系统对所述弹性板提供向下的拉力以形成一简谐振动,该简谐振动使得所述弹性板带动其上的压电片和/或磁性振子往复震动,从而不断向系统供电。较佳地,所述充电外壳内设有间隔墙,所述间隔墙将所述装配腔分为所述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该方案将所述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方便了电池在电池腔室内的安装。具体地,所述间隔墙为外表面具有绝缘层的金属间隔墙,可有效地隔离所述发电腔室对电池腔室的干扰。具体地,所述充电外壳上设有封闭所述发电腔室的上盖。较佳地,所述充电外壳呈柱状或立方体或其他异形体,该方案使得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可以做得更小,便于携带。较佳地,所述壳体呈空心柱状,其内形成有安装所述发电部件的发电腔室。该方案使得焊接自发电单元时,只需要将其壳体设置(焊接、导电胶安装等方式)于电路板上,操作方便,节省空间,且在自发电单元具有若干个时,可很方便的将若干个自发电单元排列于电路板上。较佳地,所述自发电单元具有若干个且呈矩阵地排列于所述电路板上。该方案进一步提高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较佳地,所述充电电池为普通I号、5号或7号电池,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设于所述电池腔室两相对侧壁上的导电片和弹簧片。较佳地,所述充电电池为移动电子设备电池,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设于所述电池腔室之一侧壁上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较佳地,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导电纽扣,所述导电纽扣可与所述充电电池扣接。较佳地,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的导电接口,所述导电接口部分显露于所述充电外壳外且用于对外部设备供电。其中,所述导电接口与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之放电单元电连接,通过能源管理模块之放电单元将充电电池内存储的电能转换输出至导电接口,以实现外部设备供电。具体地,所述导电接口包括USB接口、1394接口或触片式接口。较佳地,所述导电焊针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一端与所述压电片之焊盘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下端并与电路板电连接,便于自发电单元在电路板上的安装,实现实现无线焊接,安装稳定。较佳地,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还包括便携包,所述充电外壳装设于所述便携包内,方便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的携带,使用时,可将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装在衣服里面、手套里面、手提包里面甚至鞋子里面。其中所述便携包可以通过拉链打开和闭合,也可以通过磁性片或者粘贴片打开和闭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无源充电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无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外壳,所述充电外壳内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分为发电腔室和电池腔室,所述发电腔室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能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自发电单元,所述自发电单元包括壳体、支撑于所述壳体上的弹性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产生电能的发电部件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两个与所述发电部件电连接的导电焊针,所述电池腔室内设有充电接口,充电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室内并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能源管理模块一端与所述导电焊针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以将所述发电部件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充电电压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兰彭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嘉岳同乐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