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747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照明模块、三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光学平台、固定杆和颚托,所述颚托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光学平台上,所述成像模块固定在三维运动平台上;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光源固定板、光强调节器和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呈环形排列的近红外LED发光管,所述近红外LED发光管的红外光束与CCD相机的主光轴平行;所述三维运动平台包括丝杆滑块机构、步进电机和驱动器。可以根据眼睛所在的位置调整使得眼睛充满图像正中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三维运动平台的移动来实现左右眼的拍摄,自动对中对焦算法能够实现快速的对中对焦,拍摄清晰的虹膜图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反馈式、无接触的自动虹膜图像采集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虹膜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特征,具有非接触性、唯一性、稳定性、非侵犯性等优点。基于虹膜的身份鉴别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虹膜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虹膜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虹膜图像的获取是虹膜识别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由于虹膜的直径非常小,而采集的虹膜图像又要求必须有足够多的像素,所以虹膜图像的获取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环节。由于现有的虹膜采集装置仍存在着价格昂贵、对被检验者有要求、需人工操作等问题,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价格低廉、方便快速、非接触式的自动虹膜采集装置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利用虹膜定位法来确定虹膜内边界,在现有的一些文献中已经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如叶永强,沈建新,周嘯.基于瞳孔灰度特征的快速虹膜定位.光电工程,2010,37(3):127 132;叶永强.虹膜图像的定位及特征提取,.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清晰获取虹膜图像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照明模块、三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光学平台、固定杆和颚托,所述颚托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光学平台上,所述成像模块固定在三维运动平台上,其包括定焦镜头、CXD相机以及半透半反镜,其中,半透半反镜位于CXD相机与定焦镜头之间;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光源固定板、光强调节器和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呈环形排列的近红外LED发光管,所述近红外LED发光管的红外光束与CCD相机的主光轴平行;所述三维运动平台包括丝杆滑块机构、步进电机和驱动器。进一步地,本技术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定焦镜头的焦距为35mm。进一步地,本技术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丝杆滑块机构包括研磨丝杆、导轨和移动平台。进一步地,本技术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CXD相机为近红外黑白CXD相机。进一步地,本技术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近红外LED发光管的数量为4-6个且等角度地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同时,为了实现自动对中对焦,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CXD相机位置初始化,驱动电机让CXD相机自动走到设定的零点,该零点远离对焦点,设置电机每4000脉冲有一个停顿,以便CXD相机采集图像;步骤2、利用虹膜定位算法确定虹膜内边界;步骤3、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虹膜内边界,利用对焦算法获取虹膜图像的评价值;步骤4、判断虹膜图像采集次数,当采集次数大于I时,则与上幅图像的评价值进行比较,判断评价值是否增大,若评价值增大则返回步骤1,否则执行步骤5 ;当采集次数小于等于I时,返回执行步骤I;步骤5、判断虹膜图像采集次数,当采集次数大于2时,执行步骤6 ;否则返回步骤I ;步骤6、判断评价值是否连续减小,若连续减小则执行步骤7,否则返回步骤I ;步骤7、对步进电机进行细分控制,判断细分次数是否小于2,若小于2则将步长减少1/2,之后将细分次数加I并驱使CCD相机向相反方向移动,并返回步骤1,否则执行步骤8 ;步骤8、取最后一次采集图像的评价值所对应的点及其相邻两点,利用二次曲线拟合这三个点并算出中间点,之后移动CCD相机至中间点完成对焦并执行步骤9 ;步骤9、采集完成对焦的清晰虹膜图像;步骤10、定位虹膜内圆中心,确定虹膜内圆中心与图像中心在X轴和γ轴上的差值ΛΧ和ΛΥ,并判断Λ X2+Λ Y2是否小于100,若小于100则结束操作,否则驱动三维运动平台沿X方向移动ΛΧ,沿Y方向移动ΛΥ,并返回步骤9。进一步 的优选方案,本技术一种虹膜图像采集对焦方法中,步骤三中利用对焦算法来确定虹膜图像的评价值,具体为,(3-1)选取计算虹膜内边界任意五个点的灰度梯度值作为评价标准,每一个点的坐标为: f X) (00^{θ)\ f X0 )\ = r+ 0l>7式中,Xc^yci表示图像瞳孔圆心的坐标;Θ表示下边界的点和瞳孔连线与零度半径的夹角表示瞳孔半径的大小;(3-2)在虹膜内边界两边沿着半径方向上每隔N (N=2,3)个像素取一个灰度值计算梯度,共取25个点,分别求出那25个特征像素点的M值取其中最大的值:Gn=max (M1, M2, M3,.....M25)(3-3)确定虹膜图像的评价值,其评价值P如下:P = Y^iGnPn >C)IT=1式中,C是设定的一个灰度梯度的阈值,T是达到要求的个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1、设计了一个三维运动平台,可以根据眼睛所在的位置调整使得眼睛充满图像正中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三维运动平台的移动来实现左右眼的拍摄。应用控制软件内的自动对中对焦算法能够实现快速的对中对焦,拍摄清晰的虹膜图像。2、采用近红外光源,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正常自然光或日光灯情况下提取的虹膜不清晰现象,也可以防止由于采用可见光光强过大导致的眼睛不适感。3、使用半透半反镜,能有效的消除虹膜图像上可见光的反射点,减少图像噪声。4、采用黑白C⑶相机,有效地解决了彩色相机对近红外光感光不明显的特点,使采集的图像纹理清晰、对比度强,降低识别错误率。5、装置价格低廉、无需人工辅助、非接触。6、采用虹膜内边界的灰度梯度评价图像清晰度完成虹膜对焦,与常用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如能量梯度函数法、频谱函数法、熵函数法相比计算量大大减小,运算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加快虹膜图像的采集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虹膜图像采集装置整体结构图;图2为照明装置平面示意图;图3为三维运动平台示意图;图4 (a)为主观式照明电路示意图;图4 (b)客观式照明电路示意图;图5为虹膜图像采集对焦流程图;图6为系统对焦运作方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自动对中对焦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照明模块、三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9、光学平台7、固定杆和颚托5,所述颚托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光学平台上,所述成像模块固定在三维运动平台6上,其包括定焦镜头3、C⑶相机I以及半透半反镜2,其中,半透半反镜位于CXD相机与定焦镜头之间;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光源固定板8、光强调节器和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呈环形排列的近红外LED发光管4,所述近红外LED发光管的红外光束与CXD相机的主光轴平行;所述三维运动平台包括丝杆滑块机构、步进电机61和驱动器;所述丝杆滑块机构包括研磨丝杆62、导轨63和移动平台64。( I)成像模块成像模块是由945nm敏感的近红外黑白CXD相机、半透半反镜、焦距f=35mm的定焦镜头等三部分组成。根据人眼的大小,对焦距离大约在200mm左右;半透半反镜位于CXD相机和定焦镜头之间;其中CCD相机具有异步采集功能,该功能能够在很高的快门速度下捕捉到没有模糊点的高质量图像,可以消除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者的晃动而造成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相机的有效像素范围为752X582,满足像素要求。(2)照明模块照明模块是由4个到6个近红外LED光源等角度地安装在光源固定板上,其方向与镜头、CCD主轴平行;光源的波长为940nm,并且亮度可以调节。调节的方式分为两种:主观式和客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模块、照明模块、三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光学平台、固定杆和颚托,所述颚托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光学平台上,所述成像模块固定在三维运动平台上,其包括定焦镜头、CCD相机以及半透半反镜,其中,半透半反镜位于CCD相机与定焦镜头之间;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光源固定板、光强调节器和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呈环形排列的近红外LED发光管,所述近红外LED发光管的红外光束与CCD相机的主光轴平行;所述三维运动平台包括丝杆滑块机构、步进电机和驱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新黄健梁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