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584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端大梁、冷端扇形板、实时检测冷端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还包括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提升杆、密封座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冷端大梁端部下方,并穿过冷端大梁端部与冷端扇形板联接;所述密封座穿过提升杆,一端与冷端大梁相接,另一端与提升杆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在发电机组非满负荷运行时,控制空气预热器冷端扇形板上下运行,以控制冷端扇形板与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使其时刻保持最小值,以减少漏风,提高锅炉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预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预热器在非满负荷运行时,转子会出现变形量不足,以及转子冷端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之间间隙较大的现象,容易导致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量大的情况,这样冷端的漏风率会对机组整体性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时控制空气预热器冷端扇形板与转子冷端径向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使此间隙在任何负荷下均保持最小值或设定值的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端大梁、冷端扇形板、实时检测冷端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还包括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提升杆、密封座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冷端大梁端部下方,并穿过冷端大梁端部与冷端扇形板联接;所述密封座穿过提升杆,一端与冷端大梁相接,另一端与提升杆相接;所述提升杆一端与冷端扇形板联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联接;所述止动机构焊接在冷端大梁,一端与冷端扇形板浮动联接。还包括冷端扇形板位置指示组件,所述位置指示组件的标尺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指针焊接在提升杆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底座、支座铰链、升降机、减速机、联轴器、传动轴以及限位开关箱;所述支座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所述底座通过支座铰链安装在支座上;所述减速机及升降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减速机通过传动轴、联轴器连接升降机;所述限位开关箱安装在升降机的外侧。所述限位开关箱安装在升降机输入轴上。所述提升杆的一端与冷端扇形板通过提升杆铰链连接。所述提升杆一端与所述提升杆铰链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机连接;提升杆铰链焊接在冷端扇形板上。所述密封座一端焊接在大梁上,另一端焊接在提升杆上。所述传感器包括探头、安装支架、波纹管、弯管法兰、直管法兰、封盖以及接头;所述安装支架焊接在冷端扇形板的侧面;所述探头、波纹管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波纹管另一端与弯管法兰一端联接;所述弯管法兰另一端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所述直管法兰一端焊接在冷端大梁上,另一端与所述封盖联接;所述接头安装在封盖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冷端扇形板侧面。本技术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在发电机组非满负荷运行时,控制空气预热器冷端扇形板上下运行,以控制冷端扇形板与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使其时刻保持最小值,以减少漏风,提高锅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传感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1,冷端大梁2,冷端扇形板3,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4,实时检测所述冷端扇形板3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5。冷端扇形板3安装在冷端大梁2的上方,驱动机构4安装在冷端大梁2端部的下方,并穿过冷端大梁2的端部与冷端扇形板3联接,传感器5安装在冷端大梁2的侧面。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还包括提升杆9、提升杆铰链10、密封座8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11。密封座8穿过提升杆9, 一端与冷端大梁2焊接,另一端与提升杆9焊接;提升杆9 一端通过提升杆铰链10与冷端扇形板3联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4联接;所述止动机构11焊接在冷端大梁2上,一端与冷端扇形板3浮动联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4还包括支座6、支座铰链7、底座12、减速机13、传动轴14、联轴器15、升降机16。支座6焊接在冷端大梁2侧壁上;底座12通过支座铰链7与支座6联接;减速机13及升降机16安装于底座12上;所述传动轴穿过减速机13,并通过联轴器15与升降机16联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还包括冷端扇形板位置指示组件17,该位置指示组件17的标尺焊接在冷端大梁2上,指针焊接在提升杆9上。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传感器5,包括探头18、安装支架19、波纹管20、弯管法兰21、直管法兰22、封盖23以及接头24。安装支架19焊接在冷端扇形板3侧面;所述探头18、波纹管20安装在安装支架19上;所述波纹管20另一端与弯管法兰21 —端联接;弯管法兰21另一端焊接在冷端大梁2上;直管法兰22 —端焊接在冷端大梁2上,另一端与所述封盖23联接;接头24安装在封盖23上。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端大梁、冷端扇形板、实时检测冷端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提升杆、密封座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冷端大梁端部下方,并穿过冷端大梁端部与冷端扇形板联接;所述密封座穿过提升杆,一端与冷端大梁相接,另一端与提升杆相接;所述提升杆一端与冷端扇形板联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联接;所述止动机构焊接在冷端大梁,一端与冷端扇形板浮动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端扇形板位置指示组件,所述位置指示组件的标尺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指针焊接在提升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底座、支座铰链、升降机、减速机、联轴器、传动轴以及限位开关箱;所述支座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所述底座通过支座铰链安装在支座上;所述减速机及升降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减速机通过传动轴、联轴器连接升降机;所述限位开关箱安装在升降机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箱安装在升降机输入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杆的一端与冷端扇形板通过提升杆铰链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杆一端与所述提升杆铰链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机连接;提升杆铰链焊接在冷端扇形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一端焊接在大梁上,另一端焊接在提升杆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探头、安装支架、波纹管、弯管法兰、直管法兰、封盖以及接头;所述安装支架焊接在冷端扇形板的侧面;所述探头、波纹管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波纹管另一端与弯管法兰一端联接;所述弯管法兰另一端焊接在冷端大梁上;所述直管法兰一端焊接在冷端大梁上,另一端与所述封盖联接;所述接头安装在封盖上。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冷端扇形板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端大梁、冷端扇形板、实时检测冷端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还包括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提升杆、密封座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冷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控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端大梁、冷端扇形板、实时检测冷端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冷端扇形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提升杆、密封座以及用于固定冷端扇形板的止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冷端大梁端部下方,并穿过冷端大梁端部与冷端扇形板联接;所述密封座穿过提升杆,一端与冷端大梁相接,另一端与提升杆相接;所述提升杆一端与冷端扇形板联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联接;所述止动机构焊接在冷端大梁,一端与冷端扇形板浮动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艳青匡俊马玉顺王立刚邱冬雷杨迪汪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