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体(4);支撑轮(5),转动安置在台体(4)下部;偏心轮(3),位于支撑轮(5)下方与支撑轮(5)接触,通过固定的支承座支承并可进行偏心转动,以便通过支撑轮(5)推动台体上升或下降。同时公开了升降台的升降结构,该升降台升降机构设计简单,且运行平稳,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台。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升降舞台普遍采用的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螺母丝杠升降机构、齿轮链条式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平行四边形升降机构等。其中,滑动螺母丝杠升降机构,虽然升降运行平稳,但升降效率低下;平行四边形升降机构,在升降机中运用广泛,但受其结构限制,升降的平稳性较差;齿轮链条式升降机构,其升降传动精确,但是造价高;液压升降机构,虽运行平稳,但安装维护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升降台的升降机构,该升降台的升降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效率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台,包括:台体;支撑轮,转动安置在台体下部;支撑座;偏心轮,安装在支撑座上并可进行偏心转动,偏心轮位于支撑轮下方与支撑轮接触,以便通过支撑轮推动台体上升或下降。此外,还包括:垂直于台体的导向杆,安置在台体底部;固定的导向套,其内套接安置导向杆,使得所述导向杆沿导向套移动。优选地,偏心轮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相连。优选地,升降台体具有限位开关,包括:固定在台体下方的立柱,其上设置有高位触点和低位触点;安置在所述台体底部的触杆,其上设置有可与高位触点和低位触点接触的触头。此外,还包括:固定在台体下方的支撑柱,以及安装在支撑柱上的顶升螺栓。优选地,动力装置为电动机。优选地,支撑轮和偏心轮的轴心在同一垂直于台体的平面内。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升降台的升降结构,包括:支承座;偏心轮,安置在支承座上进行偏心转动;转动安置在台体下部的支撑轮,位于偏心轮上方与偏心轮接触,通过偏心轮的转动使其上升或下降。优选地,支撑轮和偏心轮的轴心在同一垂直于台体的平面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技术的升降台采用偏心轮作为顶升驱动装置,使得升降台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升降;并且设置升降台升降导向机构,使得升降台升降平稳,升降台结构设计简单,方便适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升降台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3中的升降台升至高位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_动力装置;3_偏心轮;4_升降台体;5_支撑轮;6_减速箱传动轴;8_支撑座;9-导向套;10-导向杆;11_立柱;IIa-高位触点;IIb-低位触点;12_触杆;12a_触头;13-支撑住;14-顶升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不,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包括:基座I ;安装在基座I上的动力装置2 ;安装在基座I上与动力装置2连接的偏心轮3,偏心轮3在动力装置2的驱动下转动;设置在基座I上方的升降台体4 ;固定在升降台体4底部与偏心轮3接触的支撑轮5,当偏心轮3转动时,通过支撑轮5使台体4上升或下降。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台体4的尺寸大小需要,设置多个偏心轮3和与偏心轮3接触的支撑轮5。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偏心轮3和支撑轮5分别为4个,每两个偏心轮3为一组,四个偏心轮3分成两组,分别安置在升降台体4的两侧,从而确保升降台体4能够平稳地升降。4个偏心轮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2连接,以便在动力装置2的驱动下同步转动。其中,本技术的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6,其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装置输出轴连接;传动轴7,与减速箱6输出轴连接;偏心轮3安装在传动轴7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动力装置2安装在基座I上,动力装置2位于两组偏心轮3之间,每组偏心轮中的两个偏心轮之间设置有一个减速箱6,动力装置2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联轴器与一个减速箱6的输入轴连接,以便将动力装置2的动力分别传递给两个减速箱6,每个减速箱6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联轴器与一根传动轴7连接,传动轴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于基座I上的支撑座8上,四个偏心轮3分别安装在四根传动轴7上。当动力装置2启动时,分别带动两个减速箱6转动,每个减速箱6分别带动两根传动轴7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传动轴7上的偏心轮3转动。如图3所示,由偏心轮3支承的支撑轮5处于垂直方向的最低位置。当偏心轮3绕传动轴7由如图3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偏心轮3便向上顶升支撑轮5,由此推动升降台体4随着支撑轮5 —起上升,直至偏心轮3转动至图4所示的状态时,支撑轮5顶升至最高位置,此时升降台体4处于最高位置。当偏心轮3由如图4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支撑轮5随着偏心轮3的转动逐渐下降,升降台体4也随着支撑轮5 —起下降,直至偏心轮3转动至图3所示的状态时,支撑轮5下降至最低位置,此时升降台体4处于最低位置。为了保持升降台体4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稳定升降,不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如图2、3、4所示,本技术在基座I上还固定有导向套9,升降台体4的底部固定有伸入导向套9内的导向杆10。这样便使得升降台体4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导向杆10只能沿着导向套9上下移动,而不能水平移动,从而避免了升降台体4的摇晃。另外,为了使得升降台体4升高至最高位和下降至最低位时能够定位,本技术在基座I与升降台体4之间设置有限位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基座I上的立柱11,其上设置有高位触点Ila和低位触点Ilb ;固定在升降台体4底部的触杆12,其上设置有可与高位触点和低位触点接触的触头12a。高位触点Ila和低位触点Ilb之间的距离与偏心轮3的行程相等,当升降台体4在偏心轮3的作用下升高至最高位时,触杆12上的触头12a刚好与高位触点Ila接触,使得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动力装置2连通,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2停止工作,使得偏心轮3停止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台体4定位在最高位;当升降台体4在偏心轮3的作用下下降至最低高位时,触杆12上的触头12a刚好与低位触点Ilb接触,使得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动力装置2连通,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2停止工作,使得偏心轮3停止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台体4定位在最低位。其中,本技术的动力装置2为电动机。此外,为了方便对偏心轮3的检修,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基座I上还固定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的顶部安装有用来支撑升降台体4的顶升螺栓14。当需要对偏心轮3或支撑轮5进行检修时,拧动顶升螺栓14,使得顶升螺栓14的顶部与升降台体4接触,然后继续拧动顶升螺栓14,直至顶升螺栓14将升降台体4顶起,支撑轮5与偏心轮3脱离,此时便可以对偏心轮3或支撑轮5进行检修。尽管上述对本技术做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技术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台体(4); 支撑轮(5),转动安置在台体(4)下部; 支撑座(8); 偏心轮(3),安装在支撑座上并可进行偏心转动,偏心轮(3)位于支撑轮(5)下方与支撑轮(5)接触,以便通过支撑轮(5)推动台体上升或下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垂直于台体的导向杆(10),安置在台体(4)底部; 固定的导向套(9),其内套接安置导向杆(10),使得所述导向杆(10)沿导向套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3)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体(4);支撑轮(5),转动安置在台体(4)下部;支撑座(8);偏心轮(3),安装在支撑座上并可进行偏心转动,偏心轮(3)位于支撑轮(5)下方与支撑轮(5)接触,以便通过支撑轮(5)推动台体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郑志荣,温庆林,龚奎成,尚文,常嵩,郑辉,李洁,孙冲,鲍加铭,李同进,李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