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231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结构简单且防伪效果好。该瓶盖包括瓶口、外盖、内盖以及套设在瓶口的下管,所述内盖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盖的内螺纹与所述瓶口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内盖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的旋向与内盖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同,螺旋槽内设置有由外盖驱动的与外盖同步运动的沿螺旋槽移动的外盖止转筋,外盖的底面与下管的顶面接触;内盖的螺旋槽的内部设置有内盖止转筋,当外盖止转筋由外盖驱动越过内盖止转筋后,外盖止转筋与内盖止转筋共同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且外盖的底面与下管的顶面之间形成防伪间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领域应用的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在白酒包装领域中,防伪瓶盖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在白酒封装后,必须要破坏防伪瓶盖才可以打开酒瓶,这样就防止了制假者回收利用白酒酒瓶。但目前的防伪瓶盖一般是需要对瓶盖上的防伪结构进行破坏才能起到防伪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瓶盖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防伪效果好的防伪瓶盖。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伪瓶盖,包括瓶口、外盖、内盖以及套设在瓶口的下管,所述内盖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盖的内螺纹与所述瓶口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内盖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的旋向与内盖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同,螺旋槽内设置有由外盖驱动的与外盖同步运动的沿螺旋槽移动的外盖止转筋,外盖的底面与下管的顶面接触;内盖的螺旋槽的内部设置有内盖止转筋,当外盖止转筋由外盖驱动越过内盖止转筋后,外盖止转筋与内盖止转筋共同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且外盖的底面与下管的顶面之间形成防伪间隙。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盖止转筋设置在外盖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盖的内壁与内盖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内盖的与外盖紧配合的卡环,所述外盖止转筋与卡环的内壁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盖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环卡接的卡勾。进一步的是:沿卡环的外壁的周向设置有多个防滑筋。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盖止转筋设置在螺旋槽的顶部。进一步的是:所述螺旋槽的旋向与内盖的内螺纹的旋向都为右旋。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盖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盖的螺旋槽的底部连通的用于将外盖止转筋由内盖顶部向下插入至螺旋槽的底部的导向槽。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向槽由内盖的顶端向螺旋槽倾斜设置,且导向槽的顶端比导向槽的底端更靠近内盖的轴心线,导向槽的底端形成用于防止位于螺旋槽的底部的外盖止转筋由导向槽反向滑出的限位台阶。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盖止转筋和内盖止转筋都为楔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外盖旋转使外盖止转筋随外盖旋转越过内盖止转筋,可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使得外盖无法反向旋转,只能沿着原始方向继续旋转,进而可带动内盖转动,最终将瓶盖开启。瓶盖开启后,由于外盖无法反向转动复位,使得形成的防伪间隙无法消除,从而达到良好的防伪效果。该防伪瓶盖结构简单,且瓶盖开启过程中不需要将瓶盖破坏,简化了结构。使得制造成本相应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外盖与内盖以及下管的位置关系剖视图;图2为内壁设置有外盖止转筋的外盖的示意图;图3为卡环与内盖装配的立体图;图4为内盖示意图;图5为卡环示意图;图6为卡环与内盖装配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外盖1,下管2,内盖止转筋3,外盖止转筋4,防伪间隙5,内盖6,螺旋槽7,顶部末端8,底部9,轴心线10,导向槽11,卡环12,瓶口 13,限位台阶14,防滑筋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防伪瓶盖,包括瓶口 13、外盖1、内盖6以及套设在瓶口 13的下管2,所述内盖6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口 1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盖6的内螺纹与所述瓶口 13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内盖6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7,螺旋槽7的旋向与内盖6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同,螺旋槽内设置有由外盖I驱动的与外盖I同步运动的沿螺旋槽7移动的外盖止转筋4,外盖I的底面与下管2的顶面接触;内盖6的螺旋槽7的内部设置有内盖止转筋3,当外盖止转筋4由外盖I驱动越过内盖止转筋3后,外盖止转筋4与内盖止转筋3共同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且外盖I的底面与下管2的顶面之间形成防伪间隙5。上述外盖止转筋4和内盖止转筋3的形状可为矩形片等形状,优选为楔形,因楔形的外盖止转筋4和内盖止转筋3在使用时,一方面可便于外盖止转筋4顺利越过内盖止转筋3,同时,形成的棘轮机构牢固可靠。上述瓶盖使用时,将外盖I旋转使外盖止转筋4随外盖旋转越过内盖止转筋3,当外盖止转筋4越过内盖止转筋3后,外盖止转筋4与内盖止转筋3共同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也就是外盖止转筋4无法反向越过内盖止转筋3,又由于外盖止转筋4与外盖I是同步运动,使得外盖I也无法反向旋转,只能沿着原始方向继续旋转。如图4所示,当外盖止转筋4转动至螺旋槽7的顶部末端8时,继续转动外盖I可驱使外盖止转筋4推动内盖6转动,进而可带动内盖6逐渐与瓶口 13分离,最终将瓶盖开启。瓶盖开启后,由于棘轮止动机构的存在,外盖I与内盖6之间存在的防伪间隙5无法通过旋转外盖I消除,因此开启后的瓶盖无法重新利用,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上述外盖止转筋4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与外盖I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图2所示,所述外盖止转筋4设置在外盖I的内壁上。上述外盖止转筋4可沿外盖周向设置多个,相应的,内盖6上可设置对应数量的螺旋槽7和内盖止转筋3。这样可使形成的棘轮机构的止动效果更加牢靠。上述外盖I在装配时,可通过外力挤压方式由上而下将外盖I压下,使外盖I的外盖止转筋4压入内盖6的螺旋槽7内。上述外盖止转筋4的设置形式虽然简单,但存在不足:由于装配时,需要将外盖止转筋4对准螺旋槽7的底部9,也就是需要将外盖止转筋4准确定位,这就使得当外盖I由透明材料制成时,这种定位相对容易,而当外盖I由有色材料制成,使得外盖I不透明时,这种定位相对较难。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外盖I的内壁与内盖6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内盖6的与外盖I紧配合的卡环12,所述外盖止转筋4与卡环的内壁相连。上述卡环12的内壁上也可设置多个外盖止转筋4,使得形成的棘轮机构的止动效果更加牢靠。上述结构中,外盖止转筋4是设置在卡环12的内壁,卡环12与外盖I是分体式的,装配时,可先将卡环12与内盖6装配在一起,由于卡环12是一个环形,很容易确认其内壁上的外盖止转筋4的位置,这就使得卡环12与内盖6装配时,很容易将外盖止转筋4对准螺旋槽7的底部9,进而可十分便捷的安装到位。然后可将外盖I直接与卡环12装配,也就是通过外力下压外盖1,使外盖I由上而下运动直至外盖I的底面与下管2的顶面接触,此时,卡环12与外盖I之间是紧配合,也就是卡环12与外盖I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外盖I可驱动卡环12同步运动。设置时,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卡环12与外盖I之间的摩擦力,可在卡环12的外壁的周向设置多个防滑筋15,这样可使卡环12与外盖I之间的紧配合更加牢靠。而且,为了提高外盖I与卡环12之间的紧配合的牢固程度,还可所述外盖I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环12卡接的卡勾。外盖I内可设置多个卡勾,卡勾可卡紧上述卡环12的下端面,这样可使外盖I与卡环12的紧配合更加牢靠,有效防止外盖I与卡环1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上述内盖止转筋3可设置在螺旋槽7的靠下位置、中间位置或顶部。由于内盖止转筋3设置位置过低时,上述防伪间隙5相对较小,不便于观察。为了使防伪间隙5较大,便于观察确认,如图4所示,所述内盖止转筋3设置在螺旋槽7的顶部。上述螺旋槽7的旋向与内盖6的旋向相同,都可以为右旋或左旋,为了符合常规使用习惯,所述螺旋槽7的旋向与内盖6的内螺纹的旋向都为右旋。为了便于将外盖止转筋4顺利装配至螺旋槽7的底部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内盖6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盖6的螺旋槽7的底部连通的用于将外盖止转筋4由内盖顶部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伪瓶盖,包括瓶口(13)、外盖(1)、内盖(6)以及套设在瓶口(13)的下管(2),所述内盖(6)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口(1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盖(6)的内螺纹与所述瓶口(13)的外螺纹相匹配,其特征是:所述内盖(6)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7),螺旋槽(7)的旋向与内盖(6)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同,螺旋槽内设置有由外盖(1)驱动的与外盖(1)同步运动的沿螺旋槽(7)移动的外盖止转筋(4),外盖(1)的底面与下管(2)的顶面接触;内盖(6)的螺旋槽(7)的内部设置有内盖止转筋(3),当外盖止转筋(4)由外盖(1)驱动越过内盖止转筋(3)后,外盖止转筋(4)与内盖止转筋(3)共同形成棘轮止动机构且外盖(1)的底面与下管(2)的顶面之间形成防伪间隙(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昌红郭姗杨吉红黄西安周立权王传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