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瑞专利>正文

乒乓球捡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910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包括,主体框架、纱窗布和把手;所述主体框架上固定有隔条,所述纱窗布为圆筒状,纱窗布一端与主体框架的外周连接,纱窗布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所述把手固定在主体框架的一侧。有益效果是:由于隔条与隔条之间略小于球体直径,因此只要将主体框架罩住球体,稍加用力乒乓球就会进入圆筒纱窗体内,从而能够轻松拾球,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捡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乒乓球用捡球器。
技术介绍
乒乓球是一项全民喜爱的健身运动,由于球技不同,特别是初学者,会经常弯腰拾球,影响了打球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需弯腰就可以拾球的乒乓球用捡球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包括,主体框架、纱窗布和把手;所述主体框架上固定有隔条,所述纱窗布为圆筒状,纱窗布一端与主体框架的外周连接,纱窗布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所述把手固定在主体框架的一侧。所述隔条为3个或4个,隔条之间的距离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隔条与隔条之间略小于球体直径,因此只要将主体框架罩住球体,稍加用力乒乓球就会进入圆筒纱窗体内,从而能够轻松拾球,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乒乓球捡球器的结构示意图。10.主体框架20.纱窗布30.纱窗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乒乓球捡球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乒乓球捡球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包括,主体框架10、纱窗布20和把手30 ;所述主体框架10上固定有隔条11,所述纱窗布20为圆筒状,纱窗布20 —端与主体框架10的外周连接,纱窗布20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把手保证使用者无需弯腰即可以拾球;所述把手30固定在主体框架10的一侧。所述隔条11为3个或4个,隔条之间的距离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本技术由于隔条与隔条之间略小于球体直径,因此只要将主体框架罩住球体,稍加用力乒乓球就会进入圆筒纱窗体内,当拾取数量一定多时,可以通过圆筒状纱窗布所预留的端口倾倒出,省去了人们弯腰拾球的麻烦,从而能够轻松拾球,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率高,环保效果好,具有推广利用的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0)、纱窗布(20)和把手(30);所述主体框架(10)上固定有隔条(11),所述纱窗布(20)为圆筒状,纱窗布(20) —端与主体框架(10)的外周连接,纱窗布(20)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所述把手(30)固定在主体框架(10)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捡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11)为3个或4个,隔条之间的距离小于乒乓球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包括,主体框架、纱窗布和把手;所述主体框架上固定有隔条,所述纱窗布为圆筒状,纱窗布一端与主体框架的外周连接,纱窗布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所述把手固定在主体框架的一侧。有益效果是由于隔条与隔条之间略小于球体直径,因此只要将主体框架罩住球体,稍加用力乒乓球就会进入圆筒纱窗体内,从而能够轻松拾球,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A63B47/02GK203029922SQ20122067601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伟瑞 申请人:王伟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乒乓球捡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0)、纱窗布(20)和把手(30);所述主体框架(10)上固定有隔条(11),所述纱窗布(20)为圆筒状,纱窗布(20)一端与主体框架(10)的外周连接,纱窗布(20)的另一端部分与把手固定;所述把手(30)固定在主体框架(10)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瑞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