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增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846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窦增高装置,包括:一柱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为一切削刃,该底部为一咬合座;一传动轴,具有一顶部,该顶部为一传动座,该传动座的形状与该咬合座的形状有一相对应关系;一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该传动座,用以在该咬合座与该传动座之间提供一弹力;以及一密封元件,包围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以及该传动座;其中当该切削刃受到一阻力时,该传动座会朝向该咬合座的方向移动前进,直到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互相咬合;当该阻力减少时,相互咬合连结的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借由该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互相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鼻窦增高装置,其在操作过程中可避免鼻窦黏膜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窦增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穿透皮质骨时,可立即停止切削刃的旋转切削的鼻窦增高装置。
技术介绍
在植牙(dental implant)手术中,需要在齿槽骨(alveolar bone)上施予切骨手术,并以钻头钻出一圆孔,然后才可将植体(implant)紧密地植入牙龈骨内。但是目前植牙手术中,当碰到患者上颚骨脊高度不足时,需要先把患者鼻窦黏膜先撑高补骨后再植入植体,才不会使植体穿破鼻窦黏膜,此手术称之为鼻窦增高术。在一般鼻窦增高手术中,常见的方法为骨凿法与侧边开窗法,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形式进行,皆需要以齿槽骨剩余高度来决定,传统认定齿槽骨剩余高度小于5mm须采用治疗时间较长的侧边开窗法,而齿槽骨剩余高度等于或大于5_则可采用骨凿法来进行鼻窦增高。 骨凿法使用槌子敲击骨凿的方式,将最后一层皮质骨(约广2_)借由敲击的力道形成鼻窦窦底骨折穿孔并利用骨凿顶端凹面的边缘将周围的骨头刮下送入鼻窦腔内,借由骨屑的保护在撑高鼻窦时使鼻窦黏膜不易造成撕裂穿孔,同时自体骨也有利于新生骨的生成,无须再另外取骨,减少自体骨流失,也无需植入人工骨降低成本。为避免鼻窦黏膜被打穿,医师会先进行计算机断层作术前规划,检查骨质高度与密度;此方式常常倚赖医师的经验与手感,目前临床上常因敲击力道过大,导致患者头晕、脑震荡的后遗症。鉴于上述临床缺点,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80293010公开了一种鼻窦增高器械。如图2所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00042222中的鼻窦增高器械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80293010的鼻窦增高器械的改良设计。参考图1及图2,鼻窦增高器械包括了前端圆筒型钻头110和后端的杆件120,杆件120可连接到手机,而圆筒型钻头110中间有一通道130。而顶出杆140被装置在圆筒型钻头110中的通道130,在圆筒型钻头110旋转时可随旋转轴自由的动作。在顶出杆140下方有一弹簧150,可将顶出杆140向前推进。手术方法一开始是以一般植牙手术流程为主,接下来再以此专利所开发的器械进行最后一层皮质骨210的破坏,当切削时,中间顶出杆140受挤压而内缩,并借由外围刀刃切削,当最后一层皮质骨210被破坏后,因压力减少使中间顶出杆140弹出将鼻窦黏膜220顶高,避免破坏鼻窦黏膜220。但是因为侧边刀刃还在持续旋转,还是有可能接触到鼻窦黏膜220,对其造成破坏。如图1所示,因顶出杆140前端面积小,会使应力集中于一点,可能于顶出瞬间对鼻窦黏膜造成破坏。如图2所示,因为原先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80293010的鼻窦增高器械的顶出杆140前端面积小会使应力集中于一点,使之与鼻窦黏膜接触造成应力集中于一点顶破鼻窦黏膜220,因此改良设计中增加了中间顶出杆140的直径,使之接触面积增加来分散压力,不过还是有侧边刀刃持续旋转破坏鼻窦黏膜的问题。如图3所示,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142731,图3中的钻头设计包含:一个切削部位310 ;—个连接部位320,其直径较切削部位310小并延伸于其下;一个螺纹部位330,此螺纹部位330连接退屑部位340,为逆向螺纹。而切削部位310包含一切削刃311,此切削刃311在其侧视角来看,器械旋转轴心为最低点,在圆周处为最高点(故为中心内凹头),而在其正视角来看其垂直于器械旋转轴(故为平头);切削部位310并包含一退屑路径312,此退屑路径312会与钻入方向相同。如图4所示,使用此器械对最后一层皮质骨410进行破坏时,此器械前端切削刃311为平头(减少应力集中),故在旋转时不会直接刺破鼻窦黏膜420,且此器械的退屑机制为逆向退屑,故向上切削所产生的屑亦会向上堆积,进而保护切削刃311,使其在完成破坏最后一层皮质骨410后,在向上增高的过程不会破坏鼻窦黏膜420,能以旋转方式安全准确地提供增高鼻窦黏膜420,可是因为其破坏皮质骨410后,器械还在持续旋转,虽然前端刀刃为平头设计,不过还是有因为旋转而与鼻窦黏膜420摩擦造成撕裂的可能。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鼻窦增高装置,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鼻窦增高装置,其在操作过程中可避免鼻窦黏膜受到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鼻窦增高装置,包括:一柱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为一切削刃,该底部为一咬合座;一传动轴,具有一顶部,该顶部为一传动座,该传动座的形状与该咬合座的形状有一相对应关系;一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该传动座,用以在该咬合座与该传动座之间提供一弹力;一密封元件,包围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以及该传动座。当该切削刃受到一阻力时,该传动座会朝向该咬合座的方向移动前进,挤压密封兀件内的弹性兀件,并使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互相咬合。其中,当该阻力减少时,相互咬合的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借由该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互相分离。`其中,该咬合座以及该传动座都包括多个锯齿,用以互相咬合。其中,该咬合座及该传动座的该锯齿以环形排列。其中,该锯齿为等腰三角形立体状。其中,该等腰三角形立体状的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度为90度、45度及45度。其中,该传动轴具有一底部,用以组装于一电动的牙科手机。其中,该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及该咬合座的一外表面都设有一螺纹,且该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及该咬合座的该外表面的螺纹用以相互螺接。其中,该密封元件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直径小于该传动轴的传动座直径,且大于该传动轴的本体直径。其中,在该密封元件、该弹性元件以及该传动轴被移除后,该柱体的该咬合座用以结合于一手动的骨凿转接部件。本专利技术的鼻窦增高装置,在该切削刃受到一阻力时,该传动座会朝向该咬合座的方向移动前进,挤压密封元件内的弹性元件,直到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互相咬合,带动切削刃旋转并切削皮质骨;以及当该阻力减少时,相互咬合连结的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借由该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互相分离,促使切削刃停止旋转切削,借此保护鼻窦黏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鼻窦增高装置在操作时,在穿透皮质骨时,可立即停止切削刃的旋转切削,以避免鼻窦黏膜受到伤害,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鼻窦增高装置能通过使用骨凿转接部件将旋转切削方式转换至骨凿方式,进而提供医生施术选择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80293010公开的一种鼻窦增高器械的剖面图。图2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00042222公开的一种鼻窦增高器械的剖面图。图3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142731公开的一种鼻窦增高器械的立体图。图4为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142731公开的一种鼻窦增高器械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鼻窦增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A及6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鼻窦增高装置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鼻窦增高装置的柱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 鼻窦增高装置的传动轴的立体图。图9A、9B、9D、9F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鼻窦增高装置作业流程的剖面图。图9C为图9B中A处剖面放大图。图9E为图9D中B处剖面放大图。图9G为图9F中C处剖面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110:圆筒型钻头120:杆件130:通道140:顶出杆150:弹簧210,410,710:皮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窦增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为一切削刃,该底部为一咬合座;一传动轴,具有一顶部,该顶部为一传动座,该传动座的形状与该咬合座的形状有一相对应关系;一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该传动座,用以在该咬合座与该传动座之间提供一弹力;以及一密封元件,包围该咬合座、该弹性元件以及该传动座;其中当该切削刃受到一阻力时,该传动座会朝向该咬合座的方向移动前进,挤压密封元件内的弹性元件,并使该传动座与该咬合座互相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敬杰罗凯斯刘南佑陈一雄郭献南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