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670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辉光放电电极,具体公开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该电极包括真空引线、设置在真空引线一端的电极、套在真空引线和电极外的和屏蔽罩其中,所述的屏蔽罩与真空引线之间设有绝缘子,电极、真空引线与屏蔽罩之间均形成缝隙;所述的缝隙的间距为5~20mm,绝缘子远离电极的头部,绝缘子为纯度大于等于的Al2O3陶瓷材料。该电极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中子辐照性能;同时能够避免对周围系统产生寄生放电和射频干扰;无需定期维修,或延长定期维修间隔时间,满足聚变实验堆对回光放电电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该电极既适用于聚变实验堆,也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超高真空装置的辉光放电电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
本技术属于一种辉光放电电极,具体涉及一种将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器壁锻炼的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
技术介绍
在热核聚变实验堆中用于器壁锻炼的回光放电电极的电绝缘性能是电极的设计与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器壁锻炼期间,由于气体压强正是处于帕性定律的最易击穿区域附近,辉光放电电极与周围位于地电位(与真空室同电位,一起作为阴极)的部件之间的局部放电以及绝缘件表面爬弧是限制电极的电绝缘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中子辐照将降低绝缘材料的电绝缘性能;再则,位于高电位的回光放电电极对其周围其他系统的寄生放电,和在等离子体放电运行中感生的微波能量对周围其他系统的干扰,都将是聚变实验堆设计、建造中极为关注问题。在当前的聚变实验装置中的辉光放电电极都是由真空绝缘材料制作的绝缘子支撑,并采用不锈钢屏蔽罩对绝缘子进行局部遮挡屏蔽,或者通过电极结构进行遮挡的电绝缘结构。这种屏蔽结构的特点是由屏蔽罩局部屏蔽的绝缘子在经历长期的辉光放电和等离子体放电运行后,绝缘子容易被再沉积层短路而失效,需要定期维修,其安全可靠性收到严重制约。基于上述原因,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无需定期维修或延长维修间隔的辉光放电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绝缘强度和耐中子辐照能力,并防止对周围系统产生寄生放电和射频干扰,满足聚变实验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该电极包括真空引线、设置在真空引线一端的电极、套在真空引线和电极外的屏蔽罩,所述的屏蔽罩与真空引线之间设有绝缘子,电极、真空引线与屏蔽罩之间均形成缝隙。所述的缝隙的间距为5 20mm。所述的绝缘子远离电极的头部。所述的绝缘子为纯度大于等于99%的Al2O3陶瓷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电极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中子辐照性能;同时能够避免对周围系统产生寄生放电和射频干扰;无需定期维修,或延长定期维修间隔时间,满足聚变实验堆对回光放电电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该电极既适用于聚变实验堆,也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超高真空装置的辉光放电电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缝隙绝缘,2-绝缘子,3-真空引线,4-电极;5_屏蔽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该电极包括绝缘子2、真空引线3、电极4和屏蔽罩5,真空引线3的一端与电极4连接,屏蔽罩5套在真空引线3和电极4外,且屏蔽罩5与真空引线3之间设有绝缘子2。绝缘子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或八个等偶数个,且两个相邻绝缘子2对称设置在真空引线3两侧。通过设置绝缘子将电极4、真空引线3与屏蔽罩5之间均形成缝隙I。缝隙I要均匀,缝隙I间距在5 20mm范围内,绝缘子2远离电极4的头部,绝缘子2为纯度大于等于99%A1203的陶瓷材料。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技术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真空引线(3)、设置在真空引线(3)—端的电极(4)、套在真空引线(3)和电极(4)外的屏蔽罩(5),所述的屏蔽罩(5)与真空引线(3)之间设有绝缘子(2),电极(4)、真空引线(3)与屏蔽罩(5)之间均形成缝隙(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隙(I)的间距为5 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子(2)远离电极(4)的头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子(2)为纯度大于等于99%的Al2O3陶瓷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辉光放电电极,具体公开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该电极包括真空引线、设置在真空引线一端的电极、套在真空引线和电极外的和屏蔽罩其中,所述的屏蔽罩与真空引线之间设有绝缘子,电极、真空引线与屏蔽罩之间均形成缝隙;所述的缝隙的间距为5~20mm,绝缘子远离电极的头部,绝缘子为纯度大于等于的Al2O3陶瓷材料。该电极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中子辐照性能;同时能够避免对周围系统产生寄生放电和射频干扰;无需定期维修,或延长定期维修间隔时间,满足聚变实验堆对回光放电电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该电极既适用于聚变实验堆,也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超高真空装置的辉光放电电极。文档编号H01J1/02GK203026477SQ20122072953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王明旭, 王英翘, 潘宇东, 任晓坜, 但敏, 王丁, 李波, 李伟, 江涛, 沈丽如, 舒筱丹, 甘明杨, 张智勇 申请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缝隙电绝缘结构的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真空引线(3)、设置在真空引线(3)一端的电极(4)、套在真空引线(3)和电极(4)外的屏蔽罩(5),所述的屏蔽罩(5)与真空引线(3)之间设有绝缘子(2),电极(4)、真空引线(3)与屏蔽罩(5)之间均形成缝隙(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旭王英翘潘宇东任晓坜但敏王丁李波李伟江涛沈丽如舒筱丹甘明杨张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