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533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包括基座、立柱、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转瓶动力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立柱固定在基座上,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均固定在立柱上,压杆装置位于旋转装置的上方,转瓶动力装置与转瓶旋转装置连接。转瓶动力装置带动转瓶旋转装置转动,转瓶旋转装置带动药液瓶转动,压杆下压稳定住药液瓶,使药液瓶可以高速稳定转动;转盘旋转装置用于控制转盘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转盘控制药液瓶的位置,托环高速旋转,托瓶孔上大下小,使药液瓶受力均匀,转动时摩擦力更大,有利于高速旋转的稳定;主杆下压稳定住药液瓶,又可自动复位,操作方便,可自动化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属于瓶装液体药品可见异物检测仪中的一个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液体药品是医疗机构日常必备使用的一种药品,在现代临床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及封装技术的原因,瓶装药液内可能含有直径大于50微米的、不溶于药液的各种微小物质。这些微小物质包括颗粒,丝线,白块或玻璃屑等。由于可能存在上述物质,使输入患者血液后,容易发生循环障碍或者因组织缺氧导致静脉炎、水胂等,这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瓶装药液的检测主要还是采用“人工灯检”的方式进行管控,即在规定的灯照条件下,通过人工用肉眼直接观察瓶装药液,并依靠人工发现药液中是否存在异物。采用人工灯检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由于人眼分辩率的限制,不能识别很小的微粒,一般来说,异物微粒直径小于50微粒,人眼就无法识别,另一方面,人眼识别不可能对观察到的微粒数量进行计数,更无法测量出各可见微粒的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工进行观察检测,其主观因素占有较多,检测结果会因检测人员的情绪,疲劳程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性标准,不能很好的判断药液的质量状况。另外,虽然有不少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在研究可见异物的检测方法,有些理论上存在实现的可能,但目前为止,对于检测药液可见异物的检测设备还没有真正可以实现。因而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瓶装药液可见异物检测仪,而本技术则提供了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转盘转动精度高,能带动药液瓶稳定旋转的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J-U装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包括基座和立柱,立柱固定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转瓶动力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均固定在立柱上,压杆装置位于转瓶旋转装置的上方,转瓶动力装置与转瓶旋转装置连接。转瓶动力装置带动转瓶旋转装置转动,转瓶旋转装置带动药液瓶转动,压杆下压稳定住药液瓶,使药液瓶可以高速稳定转动;转盘旋转装置用于控制转盘转动。所述的转盘旋转装置包括转盘、蜗杆、涡轮和转盘电机,转盘套在立柱外侧,转盘通过转盘轴承与立柱活动连接,转盘外侧套有涡轮,涡轮与转盘固定;蜗杆与涡轮互相啮合,蜗杆的一端与转盘电机连接,转盘电机固定在基座上。通过蜗杆的旋转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转盘绕立柱转动,达到转盘转动的目的。所述的转瓶旋转装置包括托瓶座、轴承套、转套、转瓶轴承和托环,托瓶座与转盘固定,轴承套与托瓶座固定,转套位于轴承套内,转套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转瓶轴承连接;所述的托环固定在转套的上端,托环内开有托瓶孔。转瓶旋转装置带动转套旋转,转套带动托环旋转,托环上的托瓶孔用于放置药液瓶,托环带动药液瓶旋转。所述的压杆装置包括压杆座、主杆、安装套、弹簧和压头,压杆座与转盘固定,安装套固定在压杆座上,主杆穿过安装套,主杆的上端设置有端帽,弹簧套在主杆上,并位于端帽与安装套之间,压头固定在主杆的下端。通过外部设备将主杆下压,压头压在药液瓶上,进行作业,压杆装置下压稳定住药液瓶,使药液瓶可以高速稳定转动;操作完成后,主杆通过弹簧复位,有利于操作完成后的取瓶方便。本技术所述的转瓶动力装置固定在基座上,转瓶动力装置包括转瓶电机、摩擦轮和摩擦环,转瓶电机上设置有传动轴,摩擦轮与传动轴固定,摩擦环固定在摩擦轮的外侧,摩擦环与转套连接。转瓶电机带动摩擦轮和摩擦环旋转,摩擦环带动转套旋转。本技术所述的转盘旋转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固定在基座上,转盘电机与支架固定;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蜗杆轴承,蜗杆轴承固定在支架上;蜗杆轴承外侧设置有轴承盖,轴承盖固定在支架上,用于保护蜗杆轴承;支架将转盘旋转装置固定,蜗杆轴承用于提高蜗杆的转动精度,安装方便。本技术所述的压头包括压头轴和压瓶头,所述的主杆底端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上端与主杆固定,下端设置有压头安装孔,压头轴通过压头轴承固定在压头安装孔内,压头可在连接套内旋转。压瓶头与压头轴固定;所述的压瓶头为圆锥形,能有效地稳定药液瓶,防止药液瓶在压紧旋转状态下会损坏;连接套制造方便,组装快捷,生产成本降低。本技术所述的摩擦轮与摩擦环之间通过压板固定,摩擦轮与传动轴之间通过挡板固定。压板和挡板使得摩擦环和摩擦轮固定稳固,工作时不会脱离,而且安装更换方便。本技术所述的转套上设置有挡环,轴承套上设置有挡圈,转瓶轴承上设置有隔环。挡环、挡圈和隔环互相配合将转套限位,不易移动。本技术所述的转盘装置还包括支杆、接近开关和感应块,支杆固定在基座上,接近开关固定在支杆上端,感应块固定在托瓶座的边缘,接近开关的高度与感应块平齐相对应。通过接近开关与感应块的配合,确定转盘的转动角度,并通过接近开关连接的电控装置反应给转盘电机是否停止或继续工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转盘控制药液瓶的位置,托环高速旋转,托瓶孔上大下小,使药液瓶受力均匀,转动时摩擦力更大,有利于高速旋转的稳定;主杆下压稳定住药液瓶,又可自动复位,操作方便,可自动化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转盘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转盘旋转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转瓶旋转装置和转瓶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压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基座1、立柱2、转瓶旋转装置3、压杆装置4、转瓶动力装置5和转盘旋转装置6,立柱2固定在基座I上,转瓶旋转装置3、压杆装置4和转盘旋转装置6均固定在立柱2上,压杆装置4位于转瓶旋转装置3的上方,转瓶动力装置5与转瓶旋转装置3连接。转瓶动力装置5带动转瓶旋转装置3转动,转瓶旋转装置3带动药液瓶10转动,压杆下压稳定住药液瓶10,使药液瓶10可以高速稳定转动;转盘旋转装置6用于控制转盘61转动。所述的转盘旋转装置6包括转盘61、蜗杆62、涡轮63和转盘电机64,转盘61套在立柱2外侧,转盘61通过转盘轴承65与立柱2活动连接,转盘61外侧套有涡轮63,涡轮63与转盘61固定;蜗杆62与涡轮63互相啮合,蜗杆62的一端与转盘电机64连接,转盘电机64固定在基座I上。通过蜗杆62的旋转带动涡轮63转动,涡轮63带动转盘61绕立柱2转动,达到转盘61转动的目的。使用时,转盘电机64带动蜗杆62转动,当蜗杆62转动一周时,蜗杆62带动涡轮63转动一个齿距,涡轮63转动的角度为一个齿距对应的圆心角,大大减小了转盘61转动的误差,提高了精度。转盘旋转装置6还包括支架66,支架66固定在基座I上,转盘电机64与支架66固定;所述蜗杆62的另一端设置有蜗杆轴承67,蜗杆轴承67固定在支架66上;蜗杆轴承67外侧设置有轴承盖68,轴承盖68固定在支架66上,用于保护蜗杆轴承67 ;支架66将转盘旋转装置6固定,蜗杆轴承67用于提高蜗杆62的转动精度,安装方便。所述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见异物检测仪的转盘装置,包括基座和立柱,立柱固定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转瓶动力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转瓶旋转装置、压杆装置和转盘旋转装置均固定在立柱上,压杆装置位于转瓶旋转装置的上方,转瓶动力装置与转瓶旋转装置连接;所述的转盘旋转装置包括转盘、蜗杆、涡轮和转盘电机,转盘套在立柱外侧,转盘通过转盘轴承与立柱活动连接,转盘外侧套有涡轮,涡轮与转盘固定;蜗杆与涡轮互相啮合,蜗杆的一端与转盘电机连接,转盘电机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的转瓶旋转装置包括托瓶座、轴承套、转套、转瓶轴承和托环,托瓶座与转盘固定,轴承套与托瓶座固定,转套位于轴承套内,转套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转瓶轴承连接;所述的托环固定在转套的上端,托环内开有托瓶孔;所述的压杆装置包括压杆座、主杆、安装套、弹簧和压头,压杆座与转盘固定,安装套固定在压杆座上,主杆穿过安装套,主杆的上端设置有端帽,弹簧套在主杆上,并位于端帽与安装套之间,压头固定在主杆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猛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