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冷水机系统和具有其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7470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冷水机系统和具有该风冷冷水机系统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所述风冷冷水机系统包括:压缩机、连接在压缩机的下游的冷凝器、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的过冷换热装置以及水冷换热器,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与过冷换热装置相连且制冷剂出口端与压缩机相连。所述水冷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且水冷换热器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过冷换热装置相连,从而达到使过冷换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与水冷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冷冷水机系统,使得从过冷换热装置流出的制冷剂被充分冷却,进而达到足够的过冷度,由此提高了系统的能力能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冷水机系统和具有其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
技术介绍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是以制冷剂为媒介,制冷剂在换热盘管中吸收或者释放空气中的能量,再通过另外一个换热装置传递冷量(热量)给水,来制取冷(热)水,再以水为供冷、供热介质的中央空调机组。在环境工况恶劣情况下运行,系统制冷剂压力上升,整机运行功率增加,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氟系统的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无法被充分冷却,因而很难获得足够的过冷度(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低于相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前者叫过冷液体,二者温差叫过冷度),导致系统能力和能效下降。现有风冷热泵冷热水机获取过冷度的方法是在风冷冷凝器上增加过冷段,这种方法属于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效果更好的风冷冷水机系统。本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冷冷水机系统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冷冷水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以接收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并将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却;过冷换热装置,所述过冷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水冷换热器,所述水冷换热器具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制冷剂入口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水冷换热器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并共同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以使所述过冷换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与所述水冷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根据本技术的风冷冷水机系统,通过设置有过冷换热装置且在水冷换热器与过冷换热装置之间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从而使冷凝器的出口流入到过冷换热装置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进一步的换热,进一步使得从过冷换热装置流出的制冷剂被充分冷却,进而达到足够的过冷度,由此提高了系统的能力能效。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风冷冷水机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水源连接。在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水管适于与外部储水容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水管与外接水源或外部储水容器连接。在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或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风冷冷水机系统进一步包括节流部件,所述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的出口之间,以对从过冷换热装置排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风冷热泵冷热水机,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冷冷水机系统。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冷冷水机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压缩机;2、冷凝器;3、过冷换热装置;4、水冷换热器;41a、第一进水口 ;41b、第一出水口 ;42a、第一水管;42b、第二水管;5、节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风冷冷水机系统,所述风冷冷水机系统用于风冷热泵冷热水机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下游”指的是沿着制冷剂的流向。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冷冷水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过冷换热装置3和水冷换热器4。如图1所示,冷凝器2与压缩机I的排气口连接,以接收压缩机I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且将其冷却,过冷换热装置3与冷凝器2的出口相连以接收冷却后的低温制冷剂。水冷换热器4具有制冷剂入口 40a、制冷剂出口 40b、第一进水口 41a和第一出水口 41b,制冷剂入口 40a与过冷换热装置3相连,且制冷剂出口 40b与压缩机I的吸气口相连,以通过水与从过冷换热装置3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进行换热然后供入到压缩机I内,水源(图未示出)中的水通过第一进水口 41a供入到水冷换热器4内,而换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口 41b流出。进一步地,在水冷换热器4和过冷换热装置3之间还通过第一水管42a和第二水管42b相连,这样,使得过冷换热装置3可通过第一水管42a、第二水管42b与水冷换热器4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由此可对过冷换热装置3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进一步的换热,从而使得从过冷换热装置3流出的制冷剂被充分冷却,进而达到足够的过冷度。相较于传统的与空气换热,通过水与制冷剂的换热效果明显更好。根据本技术的风冷冷水机系统,通过设置有过冷换热装置3且在水冷换热器4与过冷换热装置3之间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42a和第二水管42b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使得从与冷凝器2的出口流入到过冷换热装置3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进一步的换热,从而使得从过冷换热装置3流出的制冷剂被充分冷却,进而达到足够的过冷度,由此提高了系统的能力能效。具体地,从水冷换热器4引出水进入第一水管42a内从而供入到过冷换热装置3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在本技术的第一个示例中,第一水管42a与水源连接,也就是与第一进水口 41a的进水侧相连。在本技术的第二个示例中,第一水管42a与第一进水口41a连接以取水供入到过冷换热装置3内以进行换热。在本技术的第三个示例中,第一水管42a与第一出水口 41b连接以取水供入到过冷换热装置3内以进行换热。而在本技术的第四个示例中,第一水管42a适于与外部储水容器(图未示出)连接,即从整个根据本技术的风冷冷水机系统的外部环境中取水。同样地,经过冷换热装置3换热后的水从第二水管42b中排出,此时第二水管42b的排出方式也有以下几种: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冷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以接收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并将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却;过冷换热装置,所述过冷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水冷换热器,所述水冷换热器具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制冷剂入口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水冷换热器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并共同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以使所述过冷换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与所述水冷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冷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以接收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并将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却; 过冷换热装置,所述过冷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 水冷换热器,所述水冷换热器具有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制冷剂入口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水冷换热器进一步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所述过冷换热装置相连并共同形成循环的换热水路,以使所述过冷换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与所述水冷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与外接水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艺锋何理李钱生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