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91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水堆核电厂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该坡口结构中,在待焊接的主管道管壁或主设备上开有第一V形、第二V形和第三V形坡口,其中,第三V形、第二V形和第一V形坡口从上至下依次相连,形成口径逐渐内缩的三段V形结构,其中,下端口径最小的第一V形坡口的底端钝边厚度为h0,第一V形坡口钝边组对间隙为k1,且在主管道或主设备上内镗孔的长度为k2,内镗孔与主管道或主设备内径之间通过α≤10°的角进行的过渡。该焊接坡口结构的坡口宽度相比以往手工焊坡口更窄,尺寸精度高,便于实施主管道窄间隙的自动焊接,可提高核电站主管道现场安装焊接质量、缩短核岛建造施工工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水堆核电厂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
,具体涉及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
技术介绍
主管道是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高温、高压、高流速、放射性介质,其现场安装是核岛安装关键路径。国内以前一回路主管道现场安装均采用手工焊接,接头质量很大程度上受焊工状态影响,并且焊工劳动强度大、焊接效率低、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可以进行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接,可提高核电站主管道现场安装焊接质量、缩短核岛建造施工工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在待焊接的主管道管壁或主设备上开有第一 V形坡口、第二 V形坡口和第三V形坡口,其中,第三V形坡口、第二 V形坡口和第一 V形坡口从上至下依次相连,形成口径逐渐内缩的三段V形结构,其中,下端口径最小的第一 V形坡口的底端钝边厚度为h0,第一 V形坡口钝边组对间隙为kl,且在主管道或主设备上内镗孔的长度为k2,内镗孔与主管道或主设备内径之间通过α <10°的角进行过渡。所述的第一 V形坡口的高度hi为18mm,第二 V形坡口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待焊接的主管道管壁或主设备上开有第一V形坡口(1)、第二V形坡口(2)和第三V形坡口(3),其中,第三V形坡口(3)、第二V形坡口(2)和第一V形坡口(1)从上至下依次相连,形成口径逐渐内缩的三段V形结构,其中,下端口径最小的第一V形坡口(1)的底端钝边厚度为h0,第一V形坡口(1)钝边组对间隙为k1,且在主管道或主设备上内镗孔的长度为k2,内镗孔与主管道或主设备内径之间通过α≤10°的角进行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待焊接的主管道管壁或主设备上开有第一 V形坡口(I)、第二 V形坡口(2)和第三V形坡口(3),其中,第三V形坡口(3)、第二 V形坡口(2)和第一 V形坡口(I)从上至下依次相连,形成口径逐渐内缩的三段V形结构,其中,下端口径最小的第一 V形坡口( I)的底端钝边厚度为hO,第一 V形坡口( I)钝边组对间隙为kl,且在主管道或主设备上内镗孔的长度为k2,内镗孔与主管道或主设备内径之间通过α ( 10°的角进行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V形坡口( I)的高度hi为18mm,第二 V形坡口(2)的高度h2为50mm。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红王保平任云蒲小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