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轴式移调设备、尤其是太阳能面板单元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6502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围绕两个不相互平行地走向的枢转轴线借助每轴各一个被驱动的或可被驱动的枢转单元而相对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对一设备部分(尤其是太阳能面板单元)加以双轴式地移调的装置,其中,每个枢转单元包括各两个彼此同中心的环,这些环彼此挨着得到支承,并且为了进行彼此相对移调而与驱动装置连接或能与驱动装置连接,其中,两个枢转单元的各一个环与共同的装配组件连接,而各另外那个环则一方面与有待移调的设备部分联接以及另一方面则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绕两个不相互平行走向的枢转轴线、借助每个轴线各一个被驱动的或可被驱动的枢转单元而相对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呈双轴式地移调一个设备部分、尤其是太阳能面板单元的装置。
技术介绍
DE 31 00 835A1公开了依据类属的系统。其中的双轴驱动装置用于将定日镜朝向太阳取向。在此,每个转动轴线由物理的轴形成,在轴上压紧有各一个环,在环的外壳面上固定焊接各一个设有啮合部的环,而两个轴端部则借助滚动轴承支承在壳体中。啮合部与各一个马达驱动的蜗杆相啮合。这种系统有多个缺陷:一方面要么必须使用特别有力以及因而笨重的轴,要么滚动轴承的直径较小,并且然后在相应较小的圆周上每列仅能布置很少的滚动体,滚动体然后必须承受很大的负荷。由此产生一个很大的、作用到滚动体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因而无法避免对滚动体和/或滚道持续损害,尤其也是因为这种追踪件转动得极慢并且还总是停转,这被认为对于滚动体上的润滑膜是极为不利的,并且总的来说对滚动轴承不利。另一方面,这种轴基于其较小的直径而不提供最佳的连接面一端侧虽然是平坦的,但较小;而且壳面也受到限制,但通过轴向的延长可以扩大,但其中,拱曲表现为对于连接的大挑战一要么存在一种带有缝隙的缝隙配合,缝隙防止了整面的抵靠,要么必须制造一种带过渡配合部的空心的连接部件,并且紧接着将空心的连接部件花极大的力气牵拉到轴端部上。但然后存在的风险是:在热膨胀时会出现极大的应力。因此这两种情况持续地导致材料的提前疲劳并且因而妨碍这种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在设备部分制造出拱曲的连接面要比制造出平坦的连接面花费多得多。
技术实现思路
由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得到引出本专利技术的问题,S卩:尤其是为了使太阳能面板单元追踪太阳高度,从而使太阳能面板单元的底面始终垂直于当前的太阳高度来取向,以如下方式来改进依据类属的装置,即,使该装置的结构尽量简单而且稳定耐用以及因而很少需要维护,并且因此即便在强负荷下仍达到很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问题以如下方式解决,即:每个枢转单元包括各两个彼此同中心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彼此挨着得到支承并且为了彼此相对移调而与各一个驱动装置联接或可与驱动装置联接,其中,两个枢转单元的各一个环形结构与一个共同的装配组件连接,而各自另外那个环形结构则在一方面与待移调的设备部分联接,在另一方面则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联接。共同的装配组件本身既不与待移调的设备部分直接连接,也不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直接连接,而是表现出一种具有自身状态的装置内部组件。共同的装配组件可以相对两个连接在装置上的设备部分、基座或类似物的每一个仅围绕转动轴线枢转。但通过两条转动轴线以不同的角度固定在共同的装配组件上,总体上获得了所期望的双轴式移调。业已证明有利的是,两个枢转单元具有相同的机械结构或甚至在结构上相同。由此一方面简化了整体系统,以及对两个枢转单元而言,每个备件必须仅以唯一的实施方案被储放。最后,构造相同的枢转单元大致能以同样的力加负荷,因而同时也实现了两个枢转单元的良好的协调。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为:枢转单元的两个环形结构径向彼此相套地布置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中。这种共轴的以及同中心的布置有助于对力关系的进一步简化以及产生了特别稳定耐用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服务于类似目的,按照该改进方案,枢转单元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平坦的连接面。平坦的连接面为了装配而需要平坦的板,因而获得了一种特别易于装配的布置,并且此外共同的装配组件可以设计得特别简单。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如下改进,S卩,枢转单元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具有两个优选平坦的连接面。这两个连接面可以例如用于将太阳能模块单元的两个沿不同方向走向的载体连接起来。这又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将太阳能模块总体上大致与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对称地布置并且可以大致在其重心上得到支撑,从而承载结构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几乎不承受弯曲力。优选的是,两个连接面布置在相关的环形结构的彼此对置的端侧上。因此,两个连接在其上的载体可以平行于相关的转动轴线或甚至与相关的转动轴线同轴地自这些连接面撑开(wegstreben)。按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准则也服务于这个目的,按照此结构准则,两个连接面相互平行,因而钝地设有法兰的管沿其转动轴线的方向远离相关的枢转单元向外指向。处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中的是,两个连接面布置在被驱动的,尤其是设有啮合部的环形结构上,优选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环形结构上。两个连接面可以同时设有设有啮合部的外壳面,以便对相关的环形结构进行转动驱动。极为有利的是,枢转单元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尤其是在一个平坦的连接面中具有多个圈状分布的连接元件。通过多个这样的连接元件,按本专利技术的枢转单元可以稳定而且安全地一方面锚固在机器部件或设备部分上以及另一方面锚固在共同的装配组件上。有利的是,圈状分布的连接元件被构造成钻孔,例如构造成贯通孔或构造成配设有内螺纹的盲孔。因此可以用机器螺栓进行锚固,以及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因此可以在需要时或出于维护目的以较小的耗费拆卸,例如以便替换枢转单元。此外还证实行得通的是,在枢转单元的两个环形结构之间设一个圆形环绕的缝隙。这个缝隙实现了用于支承件的空位,并且因而实现了两个环形结构彼此间几乎无磨损的转动。在枢转单元的两个环形结构之间的缝隙优选在相关枢转单元的两个端侧上可以被密封。由此存在如下可行性方案,即:用润滑剂、尤其是用润滑脂来填充这个缝隙。本专利技术推荐,为了在每个端侧区域中进行密封,设一个、两个或多个圆形环绕的弹性的密封元件。在多个密封圈的情形下,内部的密封圈用于保留润滑脂,外部的密封圈用于防止颗粒侵入。弹性的密封元件可以固定在环形结构上,优选固定在该环形结构的圆形环绕的槽中,并且以其自由的、优选构造成密封唇的纵向边沿按压在另一个环形结构的壳面上。在使用润滑脂作为润滑剂的情况下,未设置对密封唇借助拉紧绞索进行附加按压,而这在流体的润滑油的情况下则是必需的。至少一个枢转单元应当具有至少一个在相关的环形结构之间的滚动轴承件。滚动轴承件具有小到可以忽略的静摩擦阻力,因而能用最高的精度实施最小的相对转动。进一步遵循这个专利技术思想而设置为:在至少一个枢转单元的框架内设置有一列或多列滚动体。尽管一列带有在横截面上与之匹配的滚道的球滚动体就足以传递轴向力和径向力,但合理的是,设多列滚动体,尤其是具有相对于枢转单元的基本平面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的转动轴线。至少一列滚动体可以具有辊状、桶状或球状的构型。在滚动轴承件的框架内,应当在一个或优选两个环形结构上设置有各一个滚道,以用于滚动体的滚动。这些滚道可以在横截面上通过沿其旋转轴线的滚动体与纵剖面相匹配;为了提高这种支承件的使用寿命,滚道可以被附加地硬化处理。当至少一个用于滚动体滚动的滚道处在一列连接元件的高度上时,相关的枢转单元沿相关的轴承-转动轴线的轴向延伸被最小化。为了主动地转动移调枢转单元的两个环形结构,枢转单元的各自至少一个环形结构具有啮合部,优选外啮合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长处在于,环形结构在其面朝与之同中心的环形结构的侧上具有啮合部。由此,可以确定:将驱动装置支承或锚固在另一个环形结构上的方案。这种专利技术思想可以如下具体化,S卩,枢转单元的径向内置的环形结构具有外啮合部。外啮合部不仅适用于小齿轮的嵌接,也适用于蜗杆的啮合式嵌接。此外提供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6 DE 102010014087.21.用于围绕两个不相互平行地走向的枢转轴线借助每轴线各一个被驱动的或能被驱动的枢转单元(26、27)相对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13)对一设备部分、尤其是太阳能面板单元(I)进行双轴式地移调的装置(17 ),其特征在于,每个枢转单元(26、27 )包括各两个彼此同中心的环形结构(29 ;31、32),将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彼此挨着支承并且为了彼此相对移调而与驱动装置(44)联接或能与驱动装置(44)联接,其中,两个枢转单元(26,27)的各一个环形结构与共同的装配组件(28)连接,而各另外那个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则一方面与有待移调的设备部分(I)联接,以及另一方面则与基座、底盘或第二设备部分(13)联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枢转单元(26、27)具有同样的结构或构造相同。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两个环形结构(29 ;31、32)在径向彼此相套地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29 ;31、32)具有至少一个平坦的连接面。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29 ;31、32)具有两个优选平坦的连接面(19、20)。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面(19、20)布置在径向内部的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上。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面(19、20)布置在相关的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的彼此对置的端侧上。8.按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面(19、20)相互平行。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至少一个环形结构(29 ;31、32)尤其是在平坦的连接面(18-20)中具有多个圈状分布的连接元件。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圈状分布的连接元件(18-20)被构造成钻孔(23-25),例如构造成贯通孔或构造成配设有内螺纹的盲孔。11.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枢转单元(26、27)的两个环形结构(29 ;31、32 )之间设置有圆形环绕的缝隙(54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枢转单元(26、27)的两个环形结构(29 ;31、32)之间的缝隙(54)优选在两个端侧上被密封。1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枢转单元(26、27)具有至少一个在相关的环形结构(29 ;31、32)之间的滚动轴承件。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枢转单元(26、27)的框架内设置有一列或多列滚动体,尤其是带有辊状、桶状或球状的滚动体。15.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滚动轴承件的框架内在一个或优选两个环形结构(29 ;31、32)上设有各一个用于所述滚动体滚动的滚道。16.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并结合权利要求13至15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用于所述滚动体滚动的滚道处在连接元件的列的高度上。1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各自至少一个环形结构(29 ;31、32)具有啮合部(30),优选具有外啮合部。1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环形结构(29;31、32)在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的面朝与所述环形结构(29 ;31、32)同中心的环形结构(29 ;31、32)的一侧上具有啮合部(30)。1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枢转单元(26、27)的径向内置的环形结构(29)具有外啮合部。2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30)与一个或多个所述滚动轴承件处在相同的外壳面上。21.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沿轴向位于两个滚动轴承件之间。22.按权利要求4至8之一并结合权利要求17至21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枢转单元(26、27)中,所述啮合部(30)和至少一个连接面(18-20,52,53)通过对唯一的基体的加工和造型形成。23.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并结合权利要求17至22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枢转单元(26、27 )中,所述啮合部(30 )和圈状分布的所述连接元件(23-25 )通过对唯一的基体的加工和造型形成。24.按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并结合权利要求17至23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枢转单元(26、27)中,所述啮合部(30)和用于滚动体滚动的滚道通过对唯一的基体的加工和造型形成。25.按权利要求17至24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征在于各一个与驱动装置(44)联接或连接的小齿轮或蜗杆,所述小齿轮或蜗杆与相关的环的所述啮合部(30)啮合。26.按权利要求17至25之一所述的装置(17),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里希·鲁斯洛塔尔·塞弗特
申请(专利权)人:IMO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