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铜矿的酸法堆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8966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氯铜矿的酸法堆浸工艺,其步骤为:将氯铜矿矿石经二段破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直接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筛下物进入浓缩机;浓缩机底流在添加粘结剂调浆后进入造粒机与耐酸性碎石载体混合造粒,得到表面覆盖一层氯铜矿的矿物颗粒;将得到的矿物颗粒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在浸出过程中,实时监控浸出液酸浓度和铜浓度变化情况,依据监控数据调节喷淋液酸度和喷淋强度;堆场中经多次循环喷淋后的富铜浸出液通过萃取-反萃-电积工序后得到阴极铜产品,萃余液经除油或除杂工序后返回堆浸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戈壁滩地区含粘土矿物、易泥化氯铜矿矿石的处理工艺,可以充分利用过去难以利用的氯铜矿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氯铜矿酸法堆浸新工艺,特别是一种从戈壁滩地区氧化程度较大的氯铜矿中浸出提铜的新技术。
技术介绍
氯铜矿是一种稀有矿物,作为次生矿物与孔雀石、蓝铜矿和石英伴生于干旱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中。氧化后的氯铜矿含泥量大、可溶性强,具有可浮选性等共同特点。处理氯铜矿矿石的主要方法有浮选法和浸出法。对于戈壁滩地区氧化程度大、品位低的氯铜矿矿石,传统浮选法回收率低、难以解决粉矿矿泥干扰的问题,且选矿相对耗水量大,在戈壁滩干旱少雨的地区经济效益低;搅拌浸出法具有浸出周期短、铜浸出率高等优点,但存在生产成本高、固液分离难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氯铜矿提铜工艺,最大限度提取氧化程度大、易泥化氯铜矿矿石中的金属铜,拓展戈壁滩地区可利用的铜资源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 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戈壁滩地区产出的氧化程度较大的氯铜矿矿石的浸出提取金属铜的新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氯铜矿的酸法堆浸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氯铜矿矿石经二段破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直接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筛下物进入浓缩机;b.浓缩机底流在添加粘结剂调浆后进入造粒机与耐酸性碎石载体混合造粒,得到表面覆盖一层氯铜矿的矿物颗粒;c.将步骤b得到的矿物颗粒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d.堆场中经多次循环喷淋后的富铜浸出液通过萃取-反萃-电积工序后得到阴极铜产品,萃余液经除油或除杂工序后返回堆浸工序。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筛分可采用高频振动筛分机筛分,所述筛上物粒径大于2mm,所述筛下物的粒径小于2_ ;其中,所述的高频筛分,其筛面振动频率50Hz,振幅O 2晕米,振动强度为重力加速度的8 10倍,是一般机械振动筛振动强度的2 3倍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耐酸性碎石载体为鹅卵石、矿山本身的表外矿或矿山附近的石英类耐酸脉石,碎石载体粒度为10 25mm ;所述造粒机可米用圆筒滚动造粒机,制粒过程中水量为氯铜矿矿石重量的15 25wt%。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粘结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量>40wt%的粉煤灰、水泥窑灰、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的混合物、耐硫酸盐水泥。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更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粘结剂的成分为:水泥窑灰5 15wt%、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的混合物10 20wt%、耐硫酸盐水泥15 25wt%、余量为二氧化硅含量> 40Wt%的粉煤灰。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氯铜矿矿石重量的I 5wt%。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粘结剂的构成为:粉煤灰占30 40wt%,水泥窑灰占5 15wt%,耐硫酸盐水泥占35 45wt%,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的混合物占10 20wt %。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的酸法堆浸,其堆高为1.5 4m,在堆浸过程中滴淋和/或喷淋浓度为40 50mol/L的稀硫酸,堆浸时间I 2个月。 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所述滴淋和喷淋交替进行,日问滴淋,夜间喷淋,滴淋强度为5 IOL/ (m2.h),喷淋强度为10 15L/ (m2.h)。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对筛下物的造粒堆浸后进行卸堆-筛分回收碎石载体。如上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中优选地,步骤e中,所述富铜浸出液中铜的浓度> 2g/L。采用上述酸法堆浸工艺,氯铜矿矿石中铜的浸出率> 80wt%。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戈壁滩地区含粘土矿物、易泥化氯铜矿矿石的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短、投资和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浸出周期短、铜回收率高等优点,可实现高效、快速回收氯铜矿矿石中的金属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工艺特别适于处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戈壁滩地区出产的氧化程度大、易泥化、渗透性差的氯铜矿矿石,可以充分利用过去难以利用的氯铜矿资源,以及偏远地区的以氯铜矿为主的铜资源,从而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工艺流程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的工艺流程框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酸法堆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破碎:将采矿场剥离出来的氯铜矿矿石,进行二段破碎得到最大粒度为50mm的矿石;步骤2筛分:对步骤I处理后的氯铜矿矿石进行筛分,将粒径小于2mm的细颗粒洗出,筛上物直接进入堆场I筑堆浸出,筛下物进入下一道步骤;步骤3浓缩:筛分后的细颗粒经浓缩后,浓缩溢流返回筛分系统,浓缩底流进入调浆步骤;步骤4调浆:浓缩底流在调浆过程中需要添加粘结剂以增加矿物颗粒在碎石载体上的粘附性;步骤5造粒:调浆后的矿石颗粒进入造粒步骤与预先破碎好的硫酸不溶碎石混合,使得碎石载体上裹覆一薄层氯铜矿矿物颗粒,得到适合酸法堆浸工艺的矿物颗粒,矿物颗粒进入堆场2筑堆浸出;步骤6堆场底垫与管道铺设:堆场经平整、粘土层、HDPE (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防水铺垫、矿石缓冲层和浸液收集管道等处理,得到可用于矿石筑堆操作的堆场基底;步骤7酸法堆浸:将步骤2或步骤5处理后的矿石分别采用后退式筑堆法筑堆,以保证良好的矿石渗透性。筑堆结束后,在堆顶布置滴/喷淋管道和滴/喷淋装置,用稀硫酸进行滴/喷淋操作;滴/喷淋液经堆顶缓慢渗透至堆底,经集液沟到达集液池,再从集液池喷淋到堆顶,实现浸出液循环;步骤8萃取电积:达到萃取浓度要求的浸出液进入萃取电积系统,最终获得阴极铜产品。当萃取液中有害离子含量过高时,需添加石灰石等试剂进行除杂处理,处理后的溶液返回集液池;步骤9卸堆筛分:当堆浸操作结束后可进行卸堆-筛分回收碎石载体,清洗后的筛下物进入尾矿库。以下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国内新疆土屋氧化铜矿位于西部戈壁滩地区,为氯铜矿矿床,该矿床是以氯铜矿和孔雀石为主的氧 化铜矿,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极少量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絹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帘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膏等。有益金属元素铜以氯铜矿和孔雀石为主的氧化铜形式存在,存在少量的斑铜矿、铜兰和黄铜矿。矿石中矿物组成情况:氯铜矿及孔雀石lwt%,褐铁矿8wt%,粘土矿物20wt %,石英 42wt %。由于矿石中的粘土类易泥化矿物多以及铁矿物含量大,因此无论采用浮选工艺还是重选工艺处理,铜的选别效果都较差,均难以获得良好的技术指标。本实施例中,采用如图2的工艺流程框图所示的方法对该矿石进行处理。(I)酸法堆浸前期准备工作如图2所示,矿山开采剥离出来的含铜矿石A经二段鄂式破碎机破碎后得到最大粒度为30mm的矿石产品B。矿石产品B经高频振动筛筛分后,筛上物C直接进入堆场I筑堆浸出,筛下物D进入浓缩机浓缩。浓缩机溢流返回高频振动筛,浓缩机底流E进入搅拌调浆机。在搅拌调浆机中添加粘结剂调节矿浆粘度,调节后的矿浆进入滚动造粒机与耐酸的碎石载体混合,使得碎石载体表面覆盖一薄层氯铜矿矿物颗粒,得到适合酸法堆浸的矿物颗粒,矿物颗粒进入堆场2筑堆浸出。在堆场I和堆场2上:在矿石筑堆前,都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氯铜矿的酸法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氯铜矿矿石经二段破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直接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筛下物进入浓缩机;b.浓缩机底流在添加粘结剂调浆后进入造粒机与耐酸性碎石载体混合造粒,得到表面覆盖一层氯铜矿的矿物颗粒;c.将步骤b得到的矿物颗粒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d.堆场中经多次循环喷淋后的富铜浸出液通过萃取?反萃?电积工序后得到阴极铜产品,萃余液经除油或除杂工序后返回堆浸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铜矿的酸法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铜矿矿石经二段破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直接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筛下物进入浓缩机; b.浓缩机底流在添加粘结剂调浆后进入造粒机与耐酸性碎石载体混合造粒,得到表面覆盖一层氯铜矿的矿物颗粒; c.将步骤b得到的矿物颗粒运送到堆场进行酸法堆浸; d.堆场中经多次循环喷淋后的富铜浸出液通过萃取-反萃-电积工序后得到阴极铜产品,萃余液经除油或除杂工序后返回堆浸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筛分为高频筛分,所述筛上物粒径大于2mm;所述筛下物的粒径小于2_。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耐酸性碎石载体为鹅卵石、矿山本身的表外矿或矿山附近的石英类耐酸脉石,碎石载体粒度为10 25mm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氯铜矿酸法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粘结剂的成分为:水泥窑灰5 15wt%、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的混合物10 20wt%、耐硫酸盐水泥15 25wt%、余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林温建康武彪刘国梁周成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