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5557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19:51
一种气体清洗装置,对包含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其能够提高净化性能。该气体清洗装置设置有将形成于水槽(3)的上方的空间分隔成排出气体流入的第一室(R1)和与气体排出口(16c)连通的第二室(R2)的隔板(4),使该隔板(4)的下端部没入清洗液(W)中,并且,设置有在第一、第二室(R1)、(R2)之间产生差压的差压产生装置,通过产生差压,经由形成于隔板(4)的下方的连通部使清洗液(W)移动,将第一室(R1)的第一液面(H1)压下到连通部的位置为止,另一方面,将第二室(R2)的第二液面(H2)抬起,经由隔板的下方的连通部将流入第一室而受到清洗的排出气体引导至第二室侧的清洗液中,在第二室侧再次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含有各种恶臭成分、微细的尘埃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而排出清洁的气体的气体清洗装置的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在对含有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的气体清洗装置中存在这样的气体清洗装置,该气体清洗装置具有水槽、流入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排出口;该水槽到规定的液面位置为止储存清洗液;该流入装置使排出气体从水槽的上方朝清洗液流入而对清洗液和排出气体进行气液混合;该气液分离装置对与清洗液混合了的排出气体进行气液分离;该排出口用于将被清洗过了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通过排出气体与清洗液的气液混合,对包含在排出气体中的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清洗而将其除去。在这样的气体清洗装置中,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是,延长排出气体与清洗液的接触时间、增大接触面积等,使气液混合状态良好,从而提高清洗效果。因此,倡导这样的气体清洗装置,该气体清洗装置用隔板对形成于水槽(箱体)的水面上的空间进行分隔,形成排出气体流入的前室和与将清洗过了的气体排出的排出口连通的后室,并且,在后室设置有倒S形截面板,由该倒S形截面板和隔板的下端部形成洗涤部,并且在排出口侧设置吸入泵,随着吸入泵的吸引,使排出气体高速地流入洗涤部,从而对排出气体与清洗液进行气液混合,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清洗而将其除去。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登记第3122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气体清洗装置中,水槽由下端部没入清洗液中的大致S形截面板和隔板分隔,大致S形截面板以比隔板更深地没入清洗液中的方式设置。另外,由吸入泵从后室侧吸引,从而使排出气体朝前室侧流入,并且使水槽内的液面高度变化,但在该气体清洗装置中,以较深地没入清洗液中的大致S形截面板为基准使液面变化,从而使比大致S形截面板更靠下游侧(排出口侧)的清洗液的液面上升,另一方面,以将处于大致S形截面板的上游侧(流入口侧)的洗涤部及前室侧的清洗液的液面压下的方式使其变化,这样,在隔板的下方与清洗液的液面之间形成间隙,将该间隙作为孔口部,形成为用于使排出气体朝洗涤部高速地流入的流入口。这样,排出气体从流入口(孔口部)高速地流入洗涤部,从而一边强劲地与清洗液的液面接触、与清洗液相伴(气液混合),一边在大致S形截面板与隔板的相向空间中成为涡流状态,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清洗而将其除去。在该场合,由于为通过使高速的排出气体简单地在清洗液的液面上通过来实现排出气体与清洗液的接触的结构,因此,难说排出气体与清洗液的接触时间充分地得到了保证,不能形成为良好的气液混合(气液接触)状态,存在不能期待高清洗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应解决的问题就在这里。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那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包含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包含水槽、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以及排出口而构成;该水槽到规定的液面位置为止储存清洗液;该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使排出气体从水槽的上方朝储存的清洗液流入;该排出口经由气液分离装置将清洗过了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其中:在水槽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的下端部以规定的深度没入清洗液中,由该隔板将形成在清洗液的上方的空间分隔成排出气体流入的第一室和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室,并且,设置有在第一、第二室之间产生差压的差压产生装置,借助于第一、第二室的差压,使第一室侧的清洗液经由形成在隔板的下方的连通部向第二室侧移动,从而将第一室的液面压下到连通部的位置为止,另一方面,将第二室的液面推高,将流入第一室而被清洗的排出气体经由隔板的下方的连通部引导至第二室侧的清洗液中,在第二室侧再次进行清洗。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1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的下端部由多个前端尖锐状的齿体形成为锯齿状。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1或2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差压形成装置由清洗液喷射装置构成,该清洗液喷射装置按规定的喷射压力向排出气体喷射清洗液而促进气液混合,并且由喷射压力使水槽的第一室成为高压状态。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差压形成装置由设在水槽的排出口侧的用于对第二室进行减压的吸引装置构成。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差压形成装置由清洗液喷射装置和吸引装置构成;该清洗液喷射装置以规定的喷射压力向排出气体喷射清洗液、促进气液混合,并且,由喷射压力使水槽的第一室成为高压状态;该吸引装置设在水槽的排出口侧、对第二室进行减压。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1~5中的任何一项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液分离装置与第二室的液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和向该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喷射清洗液而进行再清洗的喷淋装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为记载于技术方案5、6的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槽中设置有回收装置和清洗液循环装置;该回收装置对从排出气体分离了的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回收;该清洗液循环装置使水槽内的清洗液分别向清洗液喷射装置和喷淋装置循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3、4的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气体清洗装置,该气体清洗装置具有优良的净化性能,能够切实地对包含在排出气体中的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清洗而将其除去,并且能够将排出气体作为更清洁的净化气体排出。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由起泡产生的清洗效果,获得更清洁的净化气体。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能够迅速地设定第一、第二室之间的差压,并且能够容易地实现恒常地保持规定的差压。根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重复进行清洗而具有更优良的清洗性能的气体清洗装置。根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能够容易进行清洗液的最终处置,而且能够实现气体清洗装置的紧凑化。附图说明图1为气体清洗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气体清洗装置的后视图。图3(A)、(B)分别为气体清洗装置的侧视图、俯视图。图4(A)、(B)分别为说明气体清洗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正视图、图4(A)的要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中,符号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清洗装置,气体清洗装置1这样构成,即,从包含环境污染物质(臭气成分等气体、雾、粉尘、它们的混合物等)的排出气体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清洗而将其除去,将排出气体作为清洁的气体(清洁气体)排出到外气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气体清洗装置具备设置了移动自如的小脚轮2a的移动型基座2。在这里,当说明上述气体清洗装置1时,将图1作为正视图,以该图1为基准说明气体清洗装置1的结构。上述移动型基座2由四棱柱状的管材组合成框架而构成,上下方向高度低的第一基座2b与上下方向高度高的第二基座2c按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状态一体形成。在上述第一基座2a上设置有水槽3,上述水槽3由前后一对前后侧壁3a、3b、左右一对左右侧壁3c、3d、底壁形成为箱形状。上述底壁由左端处于高位的倾斜底壁3e和从该倾斜底壁3e的右端以水平状延伸出的水平底壁3f构成,在后侧壁3b的与水平底壁3f接近的部位,按贯通水槽3的内外的状态形成淤渣排出口3g(与本专利技术的回收装置相当)。另外,在水槽3中储存有清洗液W,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液W为将如下的成分调整成了预先设定的浓度的水溶液,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清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包含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包含水槽、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以及排出口而构成;该水槽到规定的液面位置为止储存清洗液;该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使排出气体从水槽的上方朝储存的清洗液流入;该排出口经由气液分离装置将清洗过了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其特征在于:在水槽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的下端部以规定的深度没入清洗液中,由该隔板将形成在清洗液的上方的空间分隔成排出气体流入的第一室和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室,并且,设置有在第一、第二室之间产生差压的差压产生装置,借助于第一、第二室的差压,使第一室侧的清洗液经由形成在隔板的下方的连通部向第二室侧移动,从而将第一室的液面压下到连通部的位置为止,另一方面,将第二室的液面推高,将流入第一室而被清洗的排出气体经由隔板的下方的连通部引导至第二室侧的清洗液中,在第二室侧再次进行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6 JP 2011-2831201.一种气体清洗装置,该气体清洗装置用于对包含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气体进行清洗,包含水槽、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以及排出口而构成;该水槽到规定的液面位置为止储存清洗液;该排出气体流入装置使排出气体从水槽的上方朝储存的清洗液流入;该排出口经由气液分离装置将清洗过了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其特征在于:在水槽中设置有隔板、淤渣引导板和回收装置,该隔板的下端部以规定的深度没入清洗液中,由该隔板将形成在清洗液的上方的空间左右分隔成排出气体流入的第一室和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室,所述淤渣引导板位于该隔板的下端部与水槽的底壁之间用以将从排出气体分离了的环境污染物质向水槽的底壁引导,所述回收装置对从排出气体分离了的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回收,所述淤渣引导板形成为将平板状的板体在上下方向中间部折曲了的形状,由越往上端则越向右方偏倚的倾斜状的上侧片和垂直状的下侧片构成,该上侧片以及下侧片的前后端缘与水槽的前后侧壁一体化,由此所述淤渣引导板被固定于水槽,所述淤渣引导板按下侧片和隔板处在左右方向相同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淤渣引导板的上侧片的上端部与所述隔板的下端部之间以及在所述淤渣引导板的下侧片的下端部与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川健司小森重一
申请(专利权)人:森川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