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供热泵系统以及安装其的建筑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4513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三联供热泵系统和安装其的建筑物。所述三联供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并设有分别用于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工作模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其中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分别设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并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一侧,其流体换热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被并联连接到相同的流体供应源、或者被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流体供应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分别实现制冷、制热、全热回收、制冷及全热回收、制热及部分热回收五种高能效工作模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以及安装有该三联供热泵系统的建筑物,属于制冷及热回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之外,对于卫生热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涌现出了许多三联供热泵制冷装置(即具有制冷+制热+制热水功能的三合一装置),并且其中一部分装置还可以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工作模式。然而,现有的这些三联供热泵制冷装置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在热回收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例如,由于一部分产品仅具备部分热回收功能,因此能提供的热水量很少,无法在过渡季节制出热水。又如,虽然一些具备全热回收功能的产品可以在过渡季节提供热水,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同时供热与供热水的要求,在急需热水时只能通过牺牲供热来保证制取热水。尽管有些装置试图通过采取两个制冷系统来解决此问题,其中一个系统用于制热,另一个系统用于制取卫生热水,但是在整体上仍需要耗费一半能力用来制热水或者以牺牲制热量为代价来满足制热水的需求,这样不仅导致系统体积庞大、复杂度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由于整个系统容量过大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根据本技术的三联供热泵系统中,其包括压缩机并设有分别用于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工作模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分别设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并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一侧,其流体换热端与第一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被并联连接到相同的流体供应源、或者被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流体供应源。在根据本技术的三联供热泵系统的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四换热器、第四单向阀、储液器、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三四通阀;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换热器、第二单向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其中,第一四通阀的D端口、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二四通阀的D端口、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二单向阀与第二四通阀的D端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四通阀的D端口、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四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第三四通阀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三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经由所述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与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并且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还经由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与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各自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分别与第一泵、第二泵、第三泵、第四泵连通,并且第一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一泵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二泵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在根据本技术的三联供热泵系统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五控制阀、第二四通阀、第四换热器、第四单向阀、储液器、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三四通阀;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五控制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五控制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五控制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五控制阀、第二换热器、第二单向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和第四换热器;其中,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其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二单向阀与第二四通阀的D端口连通,并且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还经由第五控制阀与第二四通阀的D端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四通阀的D端口、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四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第三四通阀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三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经由所述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与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并且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还经由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四控制阀与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各自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分别与第一泵、第二泵、第三泵、第四泵连通,并且第一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一泵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二泵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其中,以上所述的第五控制阀可以是电磁阀或电动阀在根据本技术的三联供热泵系统的又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第四换热器、第四单向阀、储液器、节流器、第五单向阀、第三控制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三四通阀;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所述节流器、第六单向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并设有分别用于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工作模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分别设有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3),并且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换热端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一侧,其流体换热端与第一换热器(7)的流体换热端被并联连接到相同的流体供应源、或者被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流体供应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并设有分别用于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工作模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分别设有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3),并且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换热端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一侧,其流体换热端与第一换热器(7)的流体换热端被并联连接到相同的流体供应源、或者被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流体供应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联供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5)、第四换热器(8)、第四单向阀(12)、储液器(18)、节流器(17)、第五单向阀(16)、第三控制阀(15)、第三换热器(9)和第三四通阀(6); 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三换热器(9)、第三单向阀(14)、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8); 所述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一换热器(7)、第一单向阀(10)、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8); 所述第四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一换热器(7)、第一单向阀(10)、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五单向阀(16)、第三控制阀(15)和第三换热器(9); 所述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换热器(3)、第二单向阀(4)、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三换热器(9)、第三单向阀(14)、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⑶; 其中,第一四通阀⑵的D端口、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⑴的排气口、第二四通阀(5)的D端口、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I)的吸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二单向阀(4)与第二四通阀(5)的D端口连通; 第二四通阀(5)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四通阀(6)的D端口、第四换热器⑶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⑴的吸气口连通,第四换热器⑶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四单向阀(12)与所述储液器(18)的入口连通; 第三四通阀(6)的C端口、E端口和S端口分别与第三换热器(9)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第一换热器(7)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和所述压缩机(I)的吸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9)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三单向阀(14)与所述储液器(18)的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7)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一单向阀(10)与所述储液器(18)的入口连通; 所述储液器(18)的出口经由所述节流器(17)、第五单向阀(16)、第三控制阀(15)与第三换热器(9)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并且所述储液器(18)的出口还经由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与第四换热器(8)的制冷剂换热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9)、第四换热器(8)各自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分别与第一泵(21)、第二泵(23)、第三泵(19)、第四泵(20)连通,并且第一换热器(7)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一泵(21)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22),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流体换热端入口和第二泵(23)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联供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五控制阀(25)、第二四通阀(5)、第四换热器⑶、第四单向阀(12)、储液器(18)、节流器(17)、第五单向阀(16)、第三控制阀(15)、第三换热器(9)和第三四通阀(6); 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五控制阀(25)、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三换热器(9)、第三单向阀(14)、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⑶; 所述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五控制阀(25)、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一换热器(7)、第一单向阀(10)、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⑶; 所述第四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五控制阀(25)、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一换热器(7)、第一单向阀(10)、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五单向阀(16)、第三控制阀(15)和第三换热器(9); 所述第五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包括:所述压缩机(I)、第五控制阀(25)、第二换热器(3)、第二单向阀(4)、第二四通阀(5)、第三四通阀(6)、第三换热器(9)、第三单向阀(14)、所述储液器(18)、所述节流器(17)、第六单向阀(13)、第四控制阀(11)和第四换热器⑶; 其中,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换热端入口与所述压缩机(I)的排气口连通,其制冷剂换热端出口经由第二单向阀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寿峰尹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热力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