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泵三联供暖制冷装置。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建筑物上,蓄热器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通,第一管线的另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建筑物内,第二管线的一端与散热器相连通,第二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相连通,第三管线的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第三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地下水温低,水、地源热泵采集热量的COP值低、运行成本高,会产生水源热泵回灌难,地源热泵温度采集量少这个问题。对于水、地源热泵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属于供暖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北方地区冬季地下水温低,水、地源热栗采集热量的C0P值低、运行成本高,会产生水源热栗回灌难,地源热栗温度采集量少的问题。上述技术问题使得水、地源热栗的推广、普及遇到了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S卩北方地区冬季地下水温低,水、地源热栗采集热量的C0P值低、运行成本高,会产生水源热栗回灌难,地源热栗温度采集量少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建筑物、散热器、蓄热器、热栗机组、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和第三管线,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建筑物上,蓄热器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通,第一管线的另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建筑物内,第二管线的一端与散热器相连通,第二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相连通,第三管线的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第三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相连通。本技术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地下水温低,水、地源热栗采集热量的C0P值低、运行成本高,会产生水源热栗回灌难,地源热栗温度采集量少这个问题。本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在夏天自然把热能蓄备到了建筑物的地下,冬天时用热栗提升热量后进行采暖、制冷、供热水、这项技术解决了水源热栗回灌难,地源热栗温度采集量少的问题。对于水、地源热栗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太阳能集热器,2为建筑物(房屋),3为散热器,4为蓄热器,5为热栗机组,6为第一管线,7为第二管线,8为第三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建筑物2、散热器3、蓄热器4、热栗机组5、第一管线6、第二管线7和第三管线8,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设置在建筑物2上,蓄热器4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6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通,第一管线6的另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建筑物2内,第二管线7的一端与散热器3相连通,第二管线7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5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5相连通。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建筑物2下面的地下。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建筑物2以外的地下。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地下2?5米深度。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的工作流程:太阳能集热器将收集的热传给蓄热器并保存,工作时,通过热栗机组将蓄热器中的热提升温度,使其达到供暖、制冷、供热水的程度供用户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技术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建筑物(2)、散热器(3)、蓄热器(4)、热栗机组(5)、第一管线(6)、第二管线(7)和第三管线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设置在建筑物(2)上,其特征在于,蓄热器(4)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6)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通,第一管线(6)的另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建筑物(2)内,第二管线(7)的一端与散热器(3)相连通,第二管线(7)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5)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另一端与热栗机组(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建筑物(2)下面的地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⑷设置在建筑物⑵以外的地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栗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地下2?5米深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泵三联供暖制冷装置。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建筑物上,蓄热器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通,第一管线的另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建筑物内,第二管线的一端与散热器相连通,第二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相连通,第三管线的一端与蓄热器相连通,第三管线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相连通。本技术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地下水温低,水、地源热泵采集热量的COP值低、运行成本高,会产生水源热泵回灌难,地源热泵温度采集量少这个问题。对于水、地源热泵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IPC分类】F24F5/00【公开号】CN205066012【申请号】CN201520793105【专利技术人】吴洪伟 【申请人】黑龙江寒地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蓄热器和热泵三联供暖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建筑物(2)、散热器(3)、蓄热器(4)、热泵机组(5)、第一管线(6)、第二管线(7)和第三管线(8),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设置在建筑物(2)上,其特征在于,蓄热器(4)设置在地下,第一管线(6)的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通,第一管线(6)的另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散热器(3)设置在建筑物(2)内,第二管线(7)的一端与散热器(3)相连通,第二管线(7)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5)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一端与蓄热器(4)相连通,第三管线(8)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寒地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