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502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8:38
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包含一框架及多个热交换板。框架具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这些热交换板固定于框架,这些热交换板之间彼此实质上并排,且相邻的二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具有一第一流道。每一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间隔肋,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至少一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第二流道之间,入气口及出气口连通这些第二流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关于一种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一般除湿轮式除湿机具有一个主风扇鼓动室内空气经过以吸湿材料作成的一除湿轮来吸收空气中的水气,以使除湿机所排出的风为干燥气体而达成室内除湿的效果。至于除湿轮所吸收的水气,则通过一个内部循环气流以热风将除湿轮的水气蒸发。蒸发的水气接着进入一个热交换器而凝结成水滴,水滴则经由出水孔而被移除。以往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包含有多个热交换单元体,这些热交换单元体通常是中空的管路。然而因为工艺的限制,这些热交换单元体无法密集的排列设置,使得热交换器的整体热交换面积较少,造成热交换性能较差。并且,现有的热交换单元体的强度往往不足,造成组装时易产生变形。又,现有的热交换器因结构的关系而不便于其热交换单元体的组装,造成热交换器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借以改善现有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体无法密集排列、刚性不足以及不易组装的问题。本新型所揭露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包含一框架及多个热交换板。框架具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这些热交换板固定于框架,这些热交换板之间系彼此实质上并排,且相邻的二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第一流道。每一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间隔肋,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至少一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第二流道之间,入气口及出气口连通这些第二流道。并且,该框架的底部更具有至少一出液口。并且,该第一流道的流道方向正交于该第二流道的流道方向。并且,每一该热交换板邻近于该框架的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导引斜面。并且,每一该热交换板包含多个该间隔肋,相邻的二该间隔肋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本体的厚度,该本体的厚度为一预定尺寸,以使每一该第二流道让至少单一水滴通过。其中,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邻近该框架的顶部及该框架的底部,且该入气口邻近该框架的顶部,该出气口邻近该框架的底部。其中,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邻近该框架的顶部及该框架的底部,且该入气口及该出气口都邻近该框架的底部。并且,该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更包含一上隔栅及一下隔栅,固定于该框架,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固定于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分别包含多个栅体,该些栅体介于相邻的每二该热交换板之间。并且,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更包含一中隔栅,该框架包含一框体,该中隔栅位于该框体且介于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之间。并且,该框架包含一上架体及一下架体,该入气口位于该上架体,该出气口位于该下架体,该些热交换板介于该上架体及该下架体之间。并且,该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更包含一上隔栅及一下隔栅,该上隔栅固定于该上架体,该下隔栅固定于该下架体,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固定于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分别包含多个栅体,该些栅体介于相邻的每二该热交换板之间。本新型所揭露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包含一框架、一上隔栅、一下隔栅以及多个热交换板。框架具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以及位于框架的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上隔栅及下隔栅分别固定于框架,且分别包含多个栅体。这些热交换板固设于框架,且这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固定于上隔栅及下隔栅,且这些栅体介于相邻的每二热交换板之间。这些热交换板之间彼此实质上并排,且相邻的二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第一流道。每一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多个间隔肋,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这些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第二流道之间。入气口及出气口连通这些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流道方向实质上正交于第二流道的流道方向。每一热交换板邻近于框架的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导引斜面。相邻的二间隔肋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本体的厚度。本新型所揭露的除湿轮式除湿机,包含一除湿轮模块、一第一风流产生模块、一循环气流管、一第二风流产生模块、一加热器及一热交换器。除湿轮模块包含一基体及枢设于基体的一除湿轮。第一风流产生模块用以提供第一风流通过除湿轮。循环气流管固定于基体,循环气流管具有一流管入口及一流管出口。第二风流产生模块连接于循环气流管,并用以提供一第二风流。加热器连接于循环气流管,用以加热第二风流而令被加热的第二风流通过除湿轮。热交换器固定于基体,接引通过除湿轮的第二风流。热交换器包含一框架及多个热交换板。框架具有一入气口、一出气口以及位于框架的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入气口连接流管出口,出气口连接流管入口。这些热交换板固定于框架,这些热交换板之间彼此实质上并排,且相邻的二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第一流道。每一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间隔肋,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至少一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第二流道之间。入气口及出气口连通这些第二流道。根据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其中热交换板的外型为薄型中空板体的设计,故热交换板可适于以树脂押出成形的方式制成,以提升生产速率。并且,各热交换板因薄型而可适当间隔地相靠近,以在有限空间内能提供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因而提高凝水性能。并且,通过这些间隔肋的设置,可确保热交换板于薄型中空板体外形下仍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热交换板于组装时产生变形的问题。此外,通过上隔栅及下隔栅的结构设计,也使得热交换板的组装较为容易,且也可避免组装间隙所产生的泄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根据图1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根据图2的热交换板的结构图。图4为根据图3的热交换板的结构局部放大图。图5A为图2的热交换器的局部结构图。图5B为图5A的热交换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C为图5A的热交换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根据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图。图7为根据本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1-除湿轮式除湿机10-热交换器11-框架111-框体1111-入气流道1112-出气流道1113-分隔件1114-开口112-盖体113-入气口114-出气口115-出液口12-热交换板121-本体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122-间隔肋123-第二流道1231-入口1232-出口124-导引斜面128-第一流道13-上隔栅131-栅体132-间隙14-下隔栅141-栅体142-间隙15-中隔栅20-热交换器21-框架211-框体2111-入气流道2112-出气流道2113-分隔件2114a-开口2114b-开口2115-连通流道212-盖体213-入气口214-出气口215a-出液口215b-出液口22a-热交换板22b-热交换板23a-上隔栅23b-上隔栅24a-下隔栅24b-下隔栅25a-中隔栅25b_ 中隔栅30-热交换器31-框架311-上架体312-下架体313-入气口314-出气口315-出液口32-热交换板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3-上隔栅331-栅体332-间隙34-下隔栅341-栅体342-间隙50-除湿轮模块51-基体52-除湿轮53-转轮马达60-第一风流产生模块61-第一扇叶62-第一马达70-循环气流管71-流管入口72-流管出口80-第二风流产生模块81-第二扇叶82-第二马达90-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结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除湿轮式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具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以及?多个热交换板,固定于该框架,该些热交换板之间彼此并排,且相邻的二该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第一流道,且每一该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间隔肋,该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该至少一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该第二流道之间,该入气口及该出气口连通该些第二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具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 ;以及 多个热交换板,固定于该框架,该些热交换板之间彼此并排,且相邻的二该热交换板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第一流道,且每一该热交换板包含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间隔肋,该本体内具有多个第二流道,且该至少一间隔肋介于相邻的二该第二流道之间,该入气口及该出气口连通该些第二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底部更具有至少一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的流道方向正交于该第二流道的流道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热交换板邻近于该框架的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导引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热交换板包含多个该间隔肋,相邻的二该间隔肋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本体的厚度,该本体的厚度为一预定尺寸,以使每一该第二流道让至少单一水滴通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邻近该框架的顶部及该框架的底部,且该入气口邻近该框架的顶部,该出气口邻近该框架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邻近该框架的顶部及该框架的底部,且该入气口及该出气口都邻近该框架的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上隔栅及一下隔栅,固定于该框架,该些热交换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固定于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分别包含多个栅体,该些栅体介于相邻的每二该热交换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中隔栅,该框架包含一框体,该中隔栅位于该框体且介于该上隔栅及该下隔栅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含一上架体及一下架体,该入气口位于该上架体,该出气口位于该下架体,该些热交换板介于该上架体及该下架体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焕许弘扬刘家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