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香玲专利>正文

一次性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100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灌肠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灌肠器不能满足保留灌肠和小儿灌肠患者需要的问题。其含有灌肠管,灌肠管的管头处有直孔,管身上有刻度,管身上套有吸水圈垫,管尾有匹配一次性注射器乳头的针栓接头,管头为球面形状,管身靠近管头处旁开有2—3个侧孔。吸水圈垫中心处有孔并套接在管身上,吸水圈垫靠近管尾侧有隔水材料。灌肠管由透明的医用PVC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灌肠袋、注射器和导尿管几种护理用品的关键点,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一次性保留灌肠、小儿灌肠和局部伤口冲洗的一次性灌肠器,经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灌肠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对病人实施灌肠操作时,一般都是将灌肠药袋挂在高处,然后打开连接管上的止血钳或调速夹,让药液流入肠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灌肠器不能满足保留灌肠和小儿灌肠患者的需要。结肠炎患者肠道用药治疗、小儿、幼儿检查前及躁动不安病人的镇静,采用肠道用药起效快,副作用小。因此,可以选择应用灌肠的方法给予解决,但传统灌肠器不能满足需要,医务人员只有应用其他医疗器械代替灌肠管,容易对肠道粘膜造成损害或药液浪费。为了规范保留灌肠操作和减轻病人痛苦,本技术结合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灌肠袋、注射器和导尿管几种护理用品的关键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灌肠器,可用于一次性保留灌肠、小儿灌肠和局部伤口冲洗,经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灌肠器不能满足保留灌肠和小儿灌肠患者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一次性灌肠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次性灌肠器:含有灌肠管,灌肠管的管头处有直孔,管身上有刻度,管身上套有吸水圈垫,管尾有匹配一次性注射器乳头的针栓接头,管头为球面形状,管身靠近管头处旁开有2— 3个侧孔。吸水圈垫中心处有孔并套接在管身上,吸水圈垫靠近管尾侧有隔水材料。灌肠管由透明的医用PVC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技术一次性灌肠器具有以下优点:不易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可根据药液量选择不同容量的注射器;管头表面光滑,插入不易损伤肠粘膜或局部组织,药液流入顺畅,不易堵塞;操作简便,便于掌握和测量插入深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次性灌肠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中标号I是直孔,2是管头,3是侧孔,4是管体,5是刻度,6是吸水圈垫,7是管尾,8是针栓接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次性灌肠器作进一步说明:如图中所示,将一次性灌肠器管头2插入患者肛门内,根据患者的年龄可选择3—5_的管径,管体制造长度为20cm,插入深度可以根据管体上的刻度5灵活掌握。在针栓接头8处可以连接不同容量的一次性注射器,由于管头2设计有直孔I和侧孔3,因此在使用时不易发生堵管现象。灌肠结束后,直接用手将套在管体上的吸水圈垫6按在肛门上,可以防止管体4中的残液滴漏,由于吸水圈垫的外侧有隔水材料,不会污染患者衣服和操作者的手,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卫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灌肠器,含有灌肠管,灌肠管的管头(2)处有直孔(1),管身(4)上有刻度(5),管身(4)上套有吸水圈垫(6),管尾(7)有匹配一次性注射器乳头的针栓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头(2)为球面形状,管身(4)靠近管头(2)处旁开有2—3个侧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灌肠器,含有灌肠管,灌肠管的管头(2)处有直孔(1),管身(4)上有刻度(5),管身(4)上套有吸水圈垫(6),管尾(7)有匹配一次性注射器乳头的针栓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头(2)为球面形状,管身(4)靠近管头(2)处旁开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香玲党军丽李慧玲李美兰江丽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香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