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仙丽专利>正文

灌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3971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肠管,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该灌肠管采用柔性塑胶管;该塑胶管前端封闭且前端的外表面为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该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孔。通过改变塑胶管前端的结构和形状,解决了塑胶管前端划伤患者肠道粘膜的问题,使塑胶管更加容易插入患者肠道内,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侧孔出水可更加有效地冲洗肠壁,实现高效、省时的肠道准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肠管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适合医院和家庭一次性使用,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肠道检查等医疗处置前,需要采用灌肠处理,清洗患者的肠道。目前,常规的灌 肠处理方式直接采用直径10-15毫米的普通柔性塑胶管,该塑胶管的前端插入患者肠道 内,后端连通输送灌肠液的管道或仪器。使用中,这种塑胶管的前端很容易划伤患者肠道的 粘膜,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灌肠管,它不会划伤患者肠道的粘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灌肠管,采用柔性塑胶管;该塑胶管前端封闭且前端 的外表面为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该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孔。该灌肠管滑顺的前端不会划伤患者肠道的粘膜,而且有利于插入患者肠道内。出 水孔开在前部的侧壁上,可以更加有效地冲洗肠壁,高效、省时地实现肠道准备。达到更佳 的灌肠效果。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塑胶管的外径为4-6毫米。灌肠管的外径大大减小 后,便于插入患者肠道内,并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感。进而所述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呈螺旋状分布的出水孔,每个出水孔的 直径为0. 8-1. 2毫米。灌肠管上设置多个出水孔,并使这些出水孔螺旋状分布,可以在患者 的肠道内均勻地实施冲洗。出水孔的直径选择在0. 8-1. 2毫米,可以流畅地向患者肠道内 提供灌肠液。本技术灌肠管,将塑胶管的前端改为封闭且滑顺的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并 将出水孔改到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通过改变塑胶管前端的结构和形状,解决了塑胶管前 端划伤患者肠道粘膜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塑胶管更加容易插入患者肠道内,方便 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侧孔出水可以更加有效地冲洗肠壁,高效、省时地实现肠道准备。 本技术灌肠管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适合医院和家庭一次性使用,因而具有广阔 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灌肠管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前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实施例一本技术灌肠管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灌肠管采用外径为4-6毫米,壁厚1毫米的柔性塑胶管1制成,长度1米就可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塑胶 管1的前端2封闭;前端2的外表面为滑顺的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塑胶管1前部的侧壁 上,在10厘米的范围内开有20个呈螺旋状分布的出水孔3。每个出水孔的直径为0. 8-1. 2毫米。使用时,将塑胶管1的前端2插入患者肠道内,塑胶管1的后端4连通输送灌肠液 的管道或仪器。灌肠液通过塑胶管1的内孔11和各个出水孔3流入患者肠道内,直接均勻 地冲洗患者的肠道。当然,在简化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塑胶管1前部的侧壁上只开出一个出水孔3,也 能够使用。只是冲洗效果要差一些了。另外,允许在其它实施例中,使塑胶管1的外径更大一些;但是,塑胶管1外径大, 就难于插入患者肠道内,并会增加轻患者的痛苦感。反之塑胶管1外径再减小,就会影响输 送灌肠液的流量,降低冲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依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 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灌肠管,采用柔性塑胶管;其特征在于:该塑胶管前端封闭且前端的外表面为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该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灌肠管,采用柔性塑胶管;其特征在于该塑胶管前端封闭且前端的外表面为半球形或半椭圆球形;该塑胶管前部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仙丽
申请(专利权)人:李仙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