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设备,属于空气消毒净化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就促进了各种空气净化消毒产品的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等离子体消毒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空气消毒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如专利号为200320109397.5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空气灭菌净化器,包括壳体、风机、空气过滤器、等离子体反应器、光催化灭菌过滤器、负离子发生区,其空气过滤器采用活性炭过滤器,光催化灭菌过滤器的滤层上设有光化媒涂料层,边上设有能照射到光化媒涂料层的光源。同时,该方案还采用了专利号分别为200320109396.0和200320109398.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丝状等离子体反应器和齿状等离子体反应器。该专利公开的等离子体空气灭菌净化器,虽然采用了等离子体反应器,但是该等离子体反应器不能在高压下工作,不能产生高浓度的等离子体,杀菌效果不如在高压下工作能够产生高浓度等离子体的设备好。其次,该专利公开的等离子体空气灭菌净化器,采用的无论是丝状等离子体反应器还是齿状等离子体反应器,都不能对进入其中被消毒的空气进行扰流使其最大限度扩散到电极丝周围,达到充分消毒的目的。另外,该专利公开的等离子体空气灭菌净化器的光催化灭菌过滤器采用光化媒,成本较高。整个设备没有设置保护电路,在过湿过热、高温短路等状况都不能及时自动断开电源,不仅浪费能源,也使得设备使用寿命不长。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本申请人与2012年6月30日曾提交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包括壳体(1)、风机(2)、等离子体发生器(3)和升压电源(4),风机(2)、等离子体发生器(3)和升压电源(4)均设置在壳体(1)内,等离子体发生器(3)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正、负电极分别与升压电源(4)的正、负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发生器(3)由多个圆柱状的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构成,每个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均包括正、负电极,其中正电极为放电电极丝(310),负电极为空心的金属圆管(320),金属圆管(320)以放电电极丝(310)为中心轴;金属圆管(320)两端分别设置有由不导电的绝缘材料制成的端盖(330),在两个端盖(330)上均设置有多个镂空通孔(B),以便于空气进出金属圆管(320)内的等离子电场,将所有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的正电极串联后用线缆引出构成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正电极,将所有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的负电极焊接连接后用线缆引出构成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负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包括壳体(I)、风机(2)、等离子体发生器(3)和升压电源(4),风机(2)、等离子体发生器(3)和升压电源(4)均设置在壳体(I)内,等离子体发生器(3)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正、负电极分别与升压电源(4)的正、负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发生器(3)由多个圆柱状的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构成,每个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均包括正、负电极,其中正电极为放电电极丝(310),负电极为空心的金属圆管(320),金属圆管(320)以放电电极丝(310)为中心轴;金属圆管(320)两端分别设置有由不导电的绝缘材料制成的端盖(330),在两个端盖(330)上均设置有多个镂空通孔(B),以便于空气进出金属圆管(320)内的等离子电场,将所有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的正电极串联后用线缆引出构成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正电极,将所有圆柱状等离子基本反应单元(30)的负电极焊接连接后用线缆引出构成等离子体发生器(3)的负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其特征在于:放电电极丝(310)采用钨合金材料制作,其线径为0.15-1.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其特征在于:在放电电极丝(310)两端各固定有一个圆球(340),圆球(340)采用锡合金材料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端盖(33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部和配合部,其顶部为正多边形,配合部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并与金属圆管(320)的内孔相配,配合部的圆柱部分嵌入到金属圆管(320)的内孔,两端盖(330)均沿其轴心线设置了贯穿孔(C),在一个端盖(330)的贯穿孔(C)内设置了连接套(360),连接套(360)是一个外表面呈“凸”字形的台阶轴,其台阶轴的小端轴能穿进端盖(330)的贯穿孔(C)内,台阶轴的大端轴径大于端盖(330)的贯穿孔(C)的内径;在另一端盖(330)的贯穿孔(C)内设置了调节栓(370),调节栓(370)的外径小于端盖(330)贯穿孔(C)的内径,在调节栓(370)的外表面上还设置了多个环形的凹槽(A),连接套(360)和调节栓(370)均沿其轴心线设置了贯穿的台阶孔(D、E),其台阶孔的小孔直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邱卫东,徐鸿,青奉李,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