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0694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保温毯为上下粘连的双层毯式结构,整体呈一体两翼的形状,中间为体部,两侧分别为上下两翼,体部和上下两翼的内腔连通,表面均匀分布着细小的出气孔,下翼的后端设有连接充气温控机接口的开口,上、下翼的两侧均可向中间反折,在充气的状态下,源自充气温控机接口的气体经开口依次进入下翼、体部和上翼的内腔,使之膨胀,气体最后经出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满足了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保温的需要,较大限度的提高了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的保温面积,并有利于婴幼儿术中体位的固定,保证足够的体表消毒面积,并且该保温毯上下两翼配备自粘拉锁结构,方便护理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具,是一种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充气式保温毯。
技术介绍
婴幼儿在生理上,体温调节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在体形上,头大下肢小,相对体表面积大,散热快,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婴幼儿腹部手术常用的体位是患儿平卧、双上肢上举、双下肢自然伸直位。接受腹部手术的婴幼儿,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更大,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更高,对患儿危害较大,术中保温必不可少。目前的保温方法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空气加热不能避免由于对流而造成的热损失,而对流散热是体热散失的主要方式,另外,手术间温度过高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舒适感;覆盖保温不能预防手术中体温的下降,难以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电热毯和循环水毯保温由于用在患儿身体下面,较多的热量由体表散失,保温效果受到局限,电热毯由于消毒液及术中渗血渗液的影响,容易造成短路,另外,电热毯无温度显示,对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容易造成烫伤。充气式保温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术中保温方法,此方法采用高对流加温装置、可选性加温垫,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时,常规覆盖会阴部以下的双下肢。由于婴幼儿头大下肢小的特点,覆盖面积相对缩小,术中保温效果不理想,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很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保温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保温毯为上下双层毯式结构,周边粘连,内部多个部位上下粘连,双层之间形成连通的腔室。保温毯整体呈一体两翼的形状,中间为体部,两侧分别为上下两翼,体部和上下两翼的内腔连通,表面均匀分布着细小的出气孔,下翼的后端设有连接充气温控机接口的开口,上、下翼的两侧均可向中间反折,在充气的状态下,源自充气温控机接口的气体经开口依次进入下翼、体部和上翼的内腔,使之膨胀,气体最后经出气孔排出,形成气流通道。本技术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优化设计:所述出气孔分布在双层毯式结构其中一层的表面,另一层表面密闭,以便暖气流可以集中向患者的身体方向吹送。所述体部的宽度比翼部的宽度窄。体部的宽度可以略大于人体的宽度。所述一体两翼的形状可呈哑铃形。所述体部的宽度与长度的比值优选介于1.5和1.0之间。所述上、下翼各自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优选介于0.6和0.8之间。所述上翼的左右两侧设有一个或多个自粘拉锁,用于将患儿的双上肢固定于上举位,或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上翼的左右侧及顶部,形成帽状结构。所述下翼的左右两侧设有一个或多个自粘拉锁,用将患儿的双下肢固定于自然伸直位,或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下翼的左右两侧,形成筒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有效满足了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保温的需要,较大限度的提高了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的保温面积,并且与婴幼儿腹部手术术中体位相匹配,有利于术中体位的固定,保证足够的体表消毒面积,并且该保温毯上下两翼配备自粘拉锁结构,方便了护理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该技术的实施方式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保温毯为上下双层毯式结构,周边粘连,内部形成连通的腔室,腔室内选取多个部位上下粘连以加固上下双层粘连的效果。该保温毯整体呈哑铃形状,中间为体部2,两侧分别为上翼I和下翼3。上翼1、体部2、下翼3的内腔连通,同一侧的表面上均匀分布着大量细小的出气孔(因出气孔较小,图中未示出)。下翼3的后端设有连接充气温控机接口的开口 4。沿上翼1、体部2和下翼3方向为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体部2的宽度比上翼1、下翼3的宽度窄。体部2的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为1.2,上翼I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8,下翼3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8。手术时,婴幼儿平躺在保温毯上,胸腹部位于体部2,双上肢呈上举位,头部、肩部以及双上肢位于上翼1,双下肢位于下翼3,将上翼I的两侧向中间反折,上翼I的前端向后端反折,形成帽状,将下翼3的两侧向中间反折,形成筒状,将气温控机接口插入开口 4,在充气的状态下,源自充气温控机接口的气体经开口 4依次进入下翼3、体部2和上翼I的内腔,使之膨胀,气体最后经出气孔排出,形成气流通道。气体通过这些出气孔不断排出,一定温度的暖风又源源不断自充气温控机充入保温毯,保证保温毯温度的恒定,以达到对患儿保温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即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应用该保温毯对48名接受腹部手术婴幼儿进行保温与应用常规双下肢充气保温毯对50名接受腹部手术婴幼儿进行保温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使用该保温毯的48名婴幼儿,发生术中低体温8例,发生率为16.67% ;使用常规双下肢充气保温毯的50名婴幼儿,发生术中低体温34例,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本技术提供的保温毯保温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双下肢充气保温毯。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体部2的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为1.5,上翼I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7,下翼3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7。上翼I的两侧设有两个自粘拉锁,在手术中可用于将患儿的双上肢固定成上举的状态。下翼3的两侧设有一个自粘拉锁,用将患儿的双下肢固定于自然伸直位。实施例3:实施例3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体部2的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为1,上翼I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6,下翼3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8。上翼I的两侧设有一个自粘拉锁,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上翼I的左右侧及顶部,形成帽状结构。下翼3的两侧设有一个自粘拉锁,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下翼3的左右两侧,形成筒状结构。实施例4:实施例4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体部2的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为1,上翼I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6,下翼3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为0.8。上翼I的两侧设有三个自粘拉锁,一个自粘拉锁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上翼I的左右侧及顶部,形成帽状结构,另外两个自粘拉锁用于将患儿的双上肢固定成上举的状态。下翼3的两侧设有自粘拉锁,在反折时用于连接下翼3的左右两侧,形成筒状结构。本技术可根据所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应用情况设计其他实施方式。只要是功能相同的结构形状的简单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其特征在于,为上下粘连的双层毯式结构,整体呈一体两翼的形状,中间为体部,两侧分别为上下两翼,体部和上下两翼的内腔连通,表面均匀分布着细小的出气孔,下翼的后端设有连接充气温控机接口的开口,上、下翼的两侧均可向中间反折,在充气的状态下,源自充气温控机接口的气体经开口依次进入下翼、体部和上翼的内腔,使之膨胀,气体最后经出气孔排出,形成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其特征在于,为上下粘连的双层毯式结构,整体呈一体两翼的形状,中间为体部,两侧分别为上下两翼,体部和上下两翼的内腔连通,表面均匀分布着细小的出气孔,下翼的后端设有连接充气温控机接口的开口,上、下翼的两侧均可向中间反折,在充气的状态下,源自充气温控机接口的气体经开口依次进入下翼、体部和上翼的内腔,使之膨胀,气体最后经出气孔排出,形成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分布在双层毪式结构其中一层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腹部手术充气式保温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育璇王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