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械方式倒圆构件边缘用的磨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79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磨边装置,以机械方式将通过该磨边装置(20)的构件(19)的边缘磨圆,包括有相对传送方向D横向上延伸的支承辊(7)的一个主架(1),辊子上支承着被朝前驱动的该构件(19),其特征为,它至少有一个具有可动磨削元件(13)的磨削组件(10),该磨削组件(10)以枢轴方式装于一个框件(2)上,可绕着一个大体与构件(19)送进轴向平行的轴(22)转动,该枢轴(22)位于构件(19)的外侧,该磨削元件(13)的横截面形状与该枢轴(22)的位置和该磨圆边缘的曲率半径相适应,该磨削元件以可屈服方式或有回弹能力形式被压靠到该边缘上,它还包括用作构件(19)导向用的垂直和水平位置上的导辊(8,9)。2.按权利要求1的磨边装置,其特征为,该磨削组件(10)采用一种带式磨削器,该磨削元件为一种其横截面形状为一个磨削导板(12)所接受的磨削带或砂带,而该磨削带就跨在导板上运行。(*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边装置,用于以机械方式将通过该磨边装置的构件的边缘弄圆,它包括有一个相对传送方向的横向上延伸的支承辊的主架,辊上支承着被向前驱动的构件。此类磨边机已为荷兰专利NL-9002175所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诸如轧钢型材及板材之类的构件边缘弄圆的机器。如今对海上构件其全部钢材的边缘要有至少2毫米,有时甚至更大的曲率半径的要求。这是维修及防侵蚀方面的要求。目前这种磨圆加工一般以手工方式用斜磨或平磨机完成的。实验证明按本专利技术原理的磨边装置磨出的高质量磨圆钢材边缘远比如今用斜磨机所达到的质量要好。按照本专利技术,业已提供的是一种如在说明书诸言部分中描述的那种磨边装置,特点为具有至少一个带可移动磨件的磨削机组,以绕构件送传方向大致平行的轴为枢轴的方式装在一个框架上,所述枢轴位于构件的外侧,而该磨件的横截面形状具有能适应该枢轴位置及打磨边缘曲率半径的一个预定几何形状,而且该磨件抵靠住边缘以屈服方式、或称可回弹形式被施压的。这种设计所带来的特殊好处是该磨件在其整个横向区域内能完全均匀地磨耗,于是更换前各磨件有相对长的使用寿命。该磨削组件可以设想采用具有预定几何形状表面、由马达驱动的磨轮方式,可是事实证明采用绕于两辊间转动的磨带或砂带的带式磨削器方式的磨削组件会有更多的好处。尽管实际上对于每个磨边装置不必具有多个磨削组件,但在构件各侧边装上这种组件同时磨削两个边缘不失为更好的方案。再进一步,则可在该第一磨削组件或第一对磨削组件的构件下游的各边上再装两个磨削组件,用于例如具有I或H截面形状钢梁,于一次运动中对两个附属边缘的同时磨削。该磨边装置还可包括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安装的导向辊,用作构件通过磨边装置时的导向控制。该磨削组件则可进一步包括压缩空气的喷气装置,用作在该磨削组件的导板与磨削带间形成气垫以减少摩擦和/或冷却磨带。各个磨削组件可以是由独立的动力或马达操纵。各个导向板则可是通过一种诸如流体压力缸的装置,使其升、降以压靠住边缘,达到磨削压力可调的作用,而这样相对构件的边缘形成一种屈服性或带有一定的回弹能力,致使能容让其间存在的凹凸不平,同时在金属被磨下时该磨件即能向该边缘方向进给。各个磨削组件可通过一个连接机构和流体动力缸作用使能绕所述枢轴转动,而作一种摆动运动。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例,通过其旨在说明、而非限制专利技术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遂会更清楚,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按本专利技术有四个独立磨削组件的磨边装置实例的立体图;图2A为按图1的具有前磨部分1和后磨部分2的磨边装置的侧向示意图;图2B为按图2A的具有在左侧的磨部1及右侧磨部2的该磨边装置的一幅示意性的端视图;图3A示意性示出该磨部1中的摆动运动;图3B示意性示出磨部2的摆动运动;图4为该磨削组件中导板的侧向简图;图5为按图4导板的端视图;图6A-6D示意性示出磨削区的几何设计及其完成的摆动运动;和图7示出的为被磨掉的材料,而r的中心一般被认为是该磨削组件摆轴所在位置。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磨边装置20的一张立体图。该磨边装置20设置于坐落于地面的主架1上。通过磨边装置20朝前传送的构件19受支承的三个支承辊7就装在该主架1上。用作通过磨边装置20构件19的侧向控制用的导辊8被装于构件19传送道的各边上。另外导辊9设有水平转轴。该导辊8和9让构件19在控制运动状态下通过该磨边装置20。四个磨削组件10以绕枢轴转动方式装于主架1上。各磨削组件10由最好能在双向转动、并可相互完全独立方式操作的各自的马达17所操纵。图2A表示的是该磨边装置20的侧视图。本例中的磨边装置有前磨部分1和后磨部分2。各磨部有两个磨削组件10,在该构件19的各边上。以总数为四个磨削组件10,则同时可有四个边缘被磨圆。每个磨削组件10包括有两个驱动轮11,而一个磨削带13则围绕着它们运行。该砂带、或磨削带13还横跨一个导板12运行。该导板12由一个磨削压力缸14作用可升可降以选择该磨带13靠于构件19边缘上的压力。由一个延伸器21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导板12。一个驱动轮11可由一个液压缸15调节使磨带13张紧。箭头D指示出构件19通常的传递方向。箭头R1和R2则分别示出组件10工作时磨部1和2中磨带13的方向。如前所述,带13应理解为可在双向上运行。还有,构件19另外的边缘是能在通过该机器的回程中得以磨削的(即与箭头D反向)。不难理解,实例中该磨边装置可以只包括一个磨部1,或者只选择磨部2。其他可选择的磨边装置还可以是只包括一个磨削组件,最好是三个。如果一个I-梁的全部八个边缘要在一次运行中磨出,则需有八个磨削组件,那末最好装成四个磨削部分。各磨削组件固定到一个承载部分2上,再安装到主架1上。图2B为磨边装置的前视图,点划线23的左侧为磨部1而其右侧为磨部2。磨部1处磨的是构件19下凸缘的下边缘。磨部2中磨圆的是构件19下凸缘的上边缘。磨削组件10可绕平行于构件19送进方向,即纵向枢轴22作摆动。磨削组件10的这种转动,或摆动是由点划线示出的一个摆动缸16实现的。通过附着于承载部分2的相应部分的横向缸4的作用,磨削组件10还可彼此移近或分开。该承载部分2是在横向导杆3上移动的。磨削组件10的这种摆动运动相对磨削部分1的进一步表示在图3A中,相对磨部2的示于图3B中。值得注意的是该磨削组件10的枢轴22设在构件19的外侧,而通过这个位置和表示在图6中的导板12承载面的几何形状设计使得在构件19上最终成型圆角边缘成为可能。图4更详细地表示了导板12。它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喷射装置24,用作供给通过供气管25来的压缩空气。于是在磨削导板12与磨带13间,由该压缩空气形成一个气垫。该空气同时还起冷却磨带13的作用。图5表示的是按图4的磨削导板12的端视图。整个装置装在承载部2上。该磨削压力缸14可增/减推向构件19的该磨带13的压力。图6A-6D示意性地表示了该磨带13于其上运行的磨削导板12真实表面的横剖视图。这些图表示出该磨削导板12是如何作从一个外侧边至另一个外侧边的摆动运动的,即例如作一个总体为60°的弧形摆动。同时,该摆动悬置装置,即图4和5中的延伸器21即缸14,确保了该磨削导板12的回弹性能。这种回弹运动在图6B,6C和6D中被设定为A。动力缸15确保磨带13有良好的张紧。缸14和15的压力须得协调一致。缸14推动导板12向上时,缸15也须以相应的方式保持磨带的张力。应当知道,本例中磨削导板12,即其横截面形状乃是获得良好磨削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验证明磨削导板12强劲地把磨带13推向被磨边缘,以及当材料磨掉后磨带13会朝边缘进给是颇为重要的。实际进行中,磨削导板12具有回弹能力而且还能将就构件19的不匀/弯曲表面。还有,如提及的,最好还有冷却作用,否则磨带13会因太热而在连接处断裂。图6A-6D还原则上表示了在取代带式磨削器时的回转磨轮的表面形状。为能得到满意的磨削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该磨削导板12的运动几何形状。这涉及另外的磨削导板形状设计必须有某些弯曲。如果当要求有一个2毫米半径的磨削圆角,那末磨削导板12的回转中心要在如图7中所示的r1的中心位置处才会合适。然而,按该结构的缺点是回转点就必须在被磨材料内侧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桑沃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格罗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