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薄膜结构贴覆至透镜毛坯上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768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2:52
一种用于将薄膜结构(10)贴覆至透镜毛坯(1)上的工艺,当使用弹性垫将薄膜压靠在透镜毛坯上时,通过楔形件的实施使得该工艺得到改良。该楔形件对薄膜结构施力,使得薄膜结构与透镜毛坯在所述透镜毛坯上的下陷痕迹(4)处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装配有该薄膜结构的透镜毛坯具有得到加强的最终光学有效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将薄膜结构贴覆至透镜毛坯上的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薄膜结构贴覆至透镜毛坯上的工艺。
技术介绍
许多透镜制造工艺需要将薄膜贴覆至透镜毛坯上。该薄膜被设计成使最终透镜具有透镜毛坯本身原本不具备的附加特性或功能。此类特性或功能可以是光学类型的例如抗反射功能、机械类型的其包括防划伤表面保护、防静电等等。这使得透镜毛坯和薄膜能通过不同途径供应,并因此提高透镜制造的总产量。但是透镜生产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实际上,在将薄膜贴覆至透镜毛坯上的过程中产生的瑕疵能影响最终透镜的光学效率,例如产生被瑕疵散射的光线。更大的瑕疵可以是薄膜中的皱褶、裂缝或不均匀拉伸,也可以是薄膜或毛坯表面上的刮擦。所有这些瑕疵能造成所制造透镜的报废,尤其是当透镜用于眼科使用时,因为美学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该用来将薄膜结构贴覆至透镜毛坯上的工艺被优化,以降低最终透镜中产生的瑕疵。此类工艺包括下列步骤:/a/将薄膜结构布置在透镜毛坯顶面和弹性垫之间;以及/b/通过移动弹性垫和透镜毛坯使其彼此更加靠近,来将薄膜结构压靠在透镜毛坯顶面上,从而挤压弹性垫并且抑制薄膜结构和透镜毛坯顶面之间初始存在的间隙,伴随着的是当弹性垫被挤压时,薄膜结构与顶面的接触区增大。当透镜毛坯顶面突起时,此类工艺能有效地将薄膜结构均匀地贴覆至透镜毛坯上。但是在透镜毛坯顶面包括凹陷图样时会产生困难。实际上,弹性垫无法将薄膜推进凹陷图样中使得薄膜结构牢固地贴合图样的形状。此外,使用弹性更大或更小的垫并不能获得薄膜结构在凹陷图样中令人满意的贴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出对所述现有应用工艺的改良,该改良在透镜毛坯顶面呈现特殊凹陷图样时,提高薄膜贴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透镜毛坯由顶面、底面以及外围边缘界定时,该外围边缘将顶面连接至底面,其中顶面包括突起表面部分和余边部分,该余边部分位于突起表面部分和外围边缘之间,以及本专利技术运用于突起表面部分和余边部分沿着它们两者之间的下陷痕迹形成凹角时。在上述工艺的压靠步骤/b/中,薄膜结构和透镜毛坯顶面的接触区从初始区逐渐增加到最终区,其中该初始区被包含在突起表面部分中,该最终区延伸跨越至少一部分突起表面部分和至少一部分邻接突起表面部分的余边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的特征在于,楔形件被布置在弹性垫和薄膜结构之间,以便于通过被挤压的弹性垫,使楔形件压靠在薄膜结构上,并且在沿着弹性垫和透镜毛坯相对移动的方向上,当接触区到达最终区时,楔形件与下陷痕迹对齐。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压靠步骤/b/中运用附加元件,该附加元件对薄膜结构施力以使薄膜更深地贴合到透镜毛坯顶面的凹角中。这样,被薄膜结构适当覆盖的透镜毛坯顶面的突起表面部分的区域便增加了。根据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良,楔形件可以是初始布置好的,以便于沿着移动方向,楔形件在透镜毛坯顶面上的投影被包含在远离下陷痕迹的突起表面部分中。这样,在压靠步骤/b/中,通过被挤压的弹性垫使楔形件滑向下陷痕迹。此类楔形件的初始布置及其在贴覆工艺中的逐渐移动进一步确保:褶皱不会产生于突起表面部分一侧的下陷痕迹附近的薄膜中。附图说明图1a和Ib分别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2a至2d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在四个连续时刻的实施方式。图3a和3b是展示本专利技术效果的放大截面图。为了清楚起见,图中的元件并不以实际尺寸显示,也不以实际尺寸的比例显示。此夕卜,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现描述的领域是眼科眼镜镜片制造。但这种眼科应用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且本专利技术也能用于制造其它不是眼科眼镜镜片的光学透镜。图中,附图标记I通常表示被设计用于眼镜镜片生产的眼科透镜毛坯。附图标记11、12、13分别表示当佩戴者使用最终眼镜镜片时,相对于该最终眼镜镜片的位置的透镜毛坯I的前面、后面以及外围边缘。因此,在本专利技术工艺的实施方式中前面11被称为顶面,后面被称为底面。因此,外围边缘13在透镜毛坯I周围将顶面11连接至底面12。外围边缘13通常是圆形的,例如其直径在60_(毫米)和85_之间。透镜毛坯材料能是任一种用于光学的材料。顶面11包括突起表面部分2和余边部分3,余边部分3位于突起表面部分2和外围边缘13之间。突起表面部分2和余边部分3沿着它们两者之间的下陷痕迹4形成凹角。本专利技术文本中,当从透镜毛坯I的外侧测量时,下陷痕迹4处分别与突起表面部分2和余边部分3相切的角度Θ小于180°。余边部分3能被包含在平面中。例如,突起表面部分2能形成眼镜镜片的光学有效区,并且余边部分3能是环绕突起表面部分2(图1a和Ib)的平面边沿。在透镜毛坯I的简单而非限制性结构中,突起表面部分2能是球形的。这样,下陷痕迹4在顶面11中是圆形的,环绕着突起表面部分2。附图标记10表示薄膜结构,以下称为薄膜。薄膜10能是任意种类和组合物,以及任意初始形状的。尤其是,薄膜10能是单层或多层结构。薄膜能是初始平面形状的。薄膜10被设计用于为眼镜镜片提供附加功能,该眼镜镜片是在透镜毛坯I顶面11覆盖上薄膜10后获得的。例如,薄膜10可以包括抗反射外涂层,和/或它可以适用于产生光偏振效应。薄膜10的可能结构是三层结构,具有中间偏振PVA(聚乙烯醇)层,该PVA层的各侧附着在保护TAC(三醋酸纤维素)外层上。这种薄膜结构可以在其中一个TAC层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具有抗反射涂层,该抗反射涂层背向待生产的最终眼镜镜片中的透镜毛坯I。薄膜10具有弹性,以便于其能贴合透镜毛坯I顶面11的形状。至此,需要对薄膜10进行加热和/或预成形,但是这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薄膜10贴覆至顶面11上,以便于薄膜10在或接近于下陷痕迹4处与顶面11相接触。图3a示出这种薄膜10和透镜毛坯I的装配体,其中薄膜10在下陷痕迹4处完全渗透到突起表面部分2和余边部分3之间的凹角Θ中。出于对比的目的,图3b重现了本专利技术之前获得的薄膜10和透镜毛坯I的装配体。已知的应用工艺中,薄膜10在下陷痕迹4上形成桥体,其中间有间隙G。由于该间隙,使得覆盖了薄膜10的透镜毛坯I的光学有效区相对于整个突起表面部分2减小两或三毫米。另外,间隙G产生褶皱和薄膜脱离,这可能在薄膜贴覆步骤即刻后及更久之后进一步蔓延。如图2a所示,可以通过同时在薄膜10的两侧,同步地挤压透镜毛坯I和弹性垫100,把薄膜10贴覆至透镜毛坯I顶面11上。D表示透镜毛坯I和弹性垫100相互之间相向的移动方向。当对弹性垫100施力使其紧靠薄膜10时,垫和薄膜一起逐渐贴合突起表面部分2的形状(图2b到2d)。实际上,薄膜10和顶面11在接触区S中相互接触,该接触区S随着垫100进一步被挤压而逐渐增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弹性垫100可以是相对于透镜毛坯I被固定支撑的可充气囊袋。这样,能通过对囊袋充气来容易地抑制透镜毛坯I顶面11和弹性垫100之间的间隙,以及使弹性垫100压靠薄膜10。可选的,粘合材料层20可以被初始布置在薄膜10和透镜毛坯I顶面11之间。这样,本专利技术工艺致使薄膜10被固定在透镜毛坯I上。层20的粘合材料可以是,尤其是,热溶粘合材料,其可以被初始放置在透镜毛坯I顶面11上,例如通过旋涂,以便于均匀地贴覆顶面11。可选的,粘合材料层20能初始地由薄膜10的下表面承载。在如图2b所示的第一挤压周期,薄膜10和顶面11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好文·邱泽明·苟
申请(专利权)人: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