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与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750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装置与一种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以及一支撑架。外壳包括一金属机壳以及一塑胶件。金属机壳具有一基底与一侧壁,侧壁从基底向外延伸以定义出一内部,而机壳具有一开口,开口延伸并穿过机壳。塑胶件机械结合至金属机壳,而塑胶件跨越开口。支撑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外壳内,以使支撑架增加外壳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与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装置例如是电子装置(如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手持式全球导航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装置等等)的趋势朝向于小尺寸与轻量等特性。这种趋势特别是显现在此类装置具有外壳的情况下。然而,降低此类装置的重量但不降低理想的机械特性例如是对于扭力的阻抗是件困难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轻量与抵抗扭力的特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用以形成轻量且能抵抗扭力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零件,藉由上述的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所形成而具有轻量与抵抗扭力的特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以及一支撑架。外壳包括一金属机壳以及一塑胶件。金属机壳具有一基底与一侧壁,侧壁从基底向外延伸以定义出一内部,而机壳具有一开口,开口延伸并穿过机壳。塑胶件机械结合至金属机壳,塑胶件跨越开口。支撑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外壳内,以使支撑架增加外壳的刚性。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外壳,外壳由一金属机壳与一整合式塑胶件所形成,外壳定义出一内部。安装一支撑架,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以使支撑架跨越塑胶件的一宽边与一长边而增加外壳的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述的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所形成的零件。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电子装置、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与其所形成的零件将塑胶件机械结合至金属机壳,并将支撑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外壳内,以使支撑架增加外壳的刚性。据此,电子装置、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与其所形成的零件具有轻量与抵抗扭力的特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提供外壳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20:电子装置102、222:外壳104:金属机壳106:塑胶件108:内部110:内部元件112、150:基底118:侧壁120:开口121:本体122、124:凹槽123、146:空隙136、224:支撑架137、138、139:角落140、142:模具表面144、152:流动部148:瓶颈区154:外露表面226:液晶显示器模块228:透明盖板230:区域232:周边w1、w2:宽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支撑架与机械接合的塑胶件的电子装置与形成此电子装置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多个凹槽形成于一金属机壳内,而后将机壳放置于一模具内。塑胶流入模具而部分塑胶在固化之前进入凹槽内。位于凹槽内的塑胶的流动部产生出乎预期地稳固的机械结合,从而产生一金属与塑胶的整合式外壳而展现轻量的功能。一支撑架安装至外壳内以增加结构刚性,特别是增加对于由扭转力所造成的弯曲的阻抗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撑架跨越外壳的长边与宽边并包括一区域,区域的厚度比支撑架的周边的厚度薄。此类电子装置可包括移动装置(例如是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或配件等等。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外壳102,外壳102包括金属机壳104与塑胶件106。塑胶件106机械结合至机壳104。有关结合塑胶与金属的实施例的流程会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外壳102定义出内部108,而内部元件110(在此不多加描述其细节)安装于其中。机壳104包括基底112与侧壁118,侧壁118从基底112向外延伸并位在基底112的周围。此外,多个开口(例如是开口120)延伸并穿过机壳104。众所皆知,开口倾向降低机壳104的结构完整度,且开口的尺寸通常与机械特性的退化程度有直接相关。为了提高外壳102的结构完整度,塑胶件106整合至金属机壳104。具体而言,塑胶件106包括本体121,而多个流动部(例如是图3所示的流动部152)从本体12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21通常是矩形,而本体121包括一个空隙123,用以协助内部元件110的配置。多个凹槽(例如是凹槽122与124)位在机壳104的周围以形成塑胶件106的结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凹槽是经由在机壳104的表面进行化学蚀刻例如是现有的纳米成型技术(NanoMoldingTechnology,NMT)制作工艺而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种其他类型的直接将金属与塑胶结合的技术也可使用。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他方法可用来形成凹槽。此外,或者另外,各种粘贴方法能在将塑胶引入模具之内之前先行执行,例如是将粘贴底漆选择性地应用于机壳的表面等等。凹槽的排列与机壳104的各种特性有关,例如是排列在开口的周围或是在边缘的周围。凹槽形成塑胶件106机械结合至金属机壳104的结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凹槽具有相对的关系。举例来说,互相面对的多个凹槽跨越了基底112的宽边。支撑架136跨越了机壳104的宽边与长边以形成一个更有刚性的扭力箱。此状况可经由将支撑架136接触塑胶件106的反面(例如是塑胶件106的侧壁的反面)而达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36展现多个角落(例如是角落137)和切口(cutout),支撑架136上的角落嵌入并接触塑胶件106上对应的角落(例如是角落138),而塑胶件106上的角落嵌入并接触外壳102上对应的角落(例如是角落139)。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02的不同的部位可塑形成能容纳部分的支撑架13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36实质上为平板状并制作成一个连续的金属板材。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架136可显现出空隙。然而,为了加强外壳102的刚性而将支撑架136安装于其中,若支撑架136具有空隙(例如是可能用来降低零件的重量),则支撑架136的配置应使支撑架136维持其阻抗平面变形的趋势。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用以显示凹槽122于组装配置处的细节。如图2所示,外壳102位在模具内,模具包括模具表面140与142。塑胶流入模具内而塑胶件106的流动部144进入凹槽122并允许在凹槽122内硬化。更佳地,塑胶能经由选择其粘性而能完全填满凹槽122,虽然凹槽122内可能出现一些空隙(例如是空隙146)。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22展现了瓶颈区148,瓶颈区148实质上形成了干涉而配合塑胶件106上相对的流动部144。举例而言,凹槽122展现了会随着其深度而变化的宽边以形成瓶颈区148,而瓶颈区148的宽度w1比基底150的宽度w2窄。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种其他形式的凹槽可包括或可不包括瓶颈区148。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用以显示塑胶件106于外露表面154处的细节。具体来说,图3绘示部分机壳104,此部分为塑胶件106的流动部152填满机壳104的开口120之处。此处需注意的是,塑胶件106的外露表面154与机壳104周围的表面对齐,以使塑胶件106的流动部152的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装置与形成电子装置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外壳,包括:金属机壳,具有基底与侧壁,该侧壁从该基底向外延伸以定义出内部,该机壳具有开口,该开口延伸并穿过该机壳;以及塑胶件,机械结合至该金属机壳,该塑胶件跨越该开口;以及支撑架,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该外壳内,以使该支撑架增加该外壳的刚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9 US 13/329,460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外壳,包括:金属机壳,具有基底与侧壁,该侧壁从该基底向外延伸以定义出内部,该机壳具有开口,该开口延伸并穿过该机壳;以及塑胶件,机械结合至该金属机壳,该塑胶件位于该金属机壳内且跨越该开口;以及支撑架,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该外壳内,以使该支撑架增加该外壳的刚性,其中该塑胶件位于该金属机壳与该支撑架之间,其中该机壳具有多个凹槽,位于该开口的附近,而该塑胶件经由该塑胶件的多个流动部位于该些凹槽内而机械结合至该金属机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架具有区域与环绕该区域的周边,而该周边的厚度比该区域的厚度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架安装至该塑胶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塑胶件具有侧壁,该侧壁机械结合至该机壳的侧壁,而该支撑架跨越该塑胶件的宽边与长边,以使该支撑架接触该塑胶件的该侧壁的反面,其中该支撑架为金属支撑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器模块,其安装至该机壳,其中该支撑架至少部分地位于该机壳的该基底与该液晶显示器模块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架具有切口,该切口形成于该支撑架并穿过该支撑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切口位于该支撑架的区域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外壳展现多个内部的角落,而该支撑架展现多个角落,使得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森D玛瑞诺巴特P瑞尔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