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装置和具有该轴承装置的电动机,径向轴承(92,95)被容纳在包括大直径部分(191)和小直径部分(192)的轭状壳体(6)的轴承容纳部分(91)中并固定到轴承容纳部分(91),以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轴(1)。推力滚珠(93)和推力板(94)在与可旋转轴(1)相反的径向轴承(92,95)的轴向侧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91)中。大直径部分(191)容纳并保持径向轴承(92,95)。小直径部分(192)保持推力滚珠(93)。推力板(94)被小直径部分(192)的轴向端区域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装置和具有该轴承装置的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装置和具有该轴承装置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通常,电动机经常用作车辆的车载设备诸如刮水器设备、电动座椅设备或电动车窗设备的驱动动力源。当电动机用作这种车载设备的驱动动力源时,除了径向负荷之外,推力负荷也被施加于电动机的可旋转轴。因此,除了主要支撑施加于电动机的转子的轴的径向负荷的径向轴承之外,还必须提供能够有效地支撑施加于电动机的转子的轴的推力负荷的结构。考虑到以上需要,例如,JPH08-196050A和JP2002-155930A教导这样的结构:在推力轴承中使用推力滚珠以支撑推力负荷。推力滚珠通过将轴的滑动损失转换为滚动摩擦来减小轴的滑动损失。JPH08-196050A教导一种小型电动机的轴承装置。具体地讲,如图9A中所示,小型电动机包括转子202和侧板205。可旋转轴203延伸穿过转子202并具有旋转中心轴线。锥形孔203c形成在位于可旋转轴203的侧板205所在的一侧的由金属制成的端面中。由金属制成的轴承滚珠210被容纳在孔203c中。放置轴承滚珠210以接触侧板205,从而形成具有枢轴轴承结构的推力轴承。另外,JP2002-155930A教导电动机的可旋转轴的轴承结构。具体地讲,如图9B中所示,齿轮电动机的电枢轴216的径向负荷由金属环220支撑,并且电枢轴216的推力负荷由在保持孔224中保持的推力滚珠232支撑。轴孔222形成在金属环220中并容纳电枢轴216的端部。此外,与轴孔222同轴并与轴孔222连通的保持孔224形成在金属环220中。推力滚珠232被放置在保持孔224中。推力滚珠232接触容纳于轴孔222中的电枢轴216的端面并通过推力板234与轭状壳体212的内端表面接合。因此,电枢轴216和推力滚珠232相对于彼此可旋转以支撑推力负荷。如以上参照JPH08-196050A和JP2002-155930A所讨论,当使用径向轴承和推力滚珠的结构被使用时,能够有效地支撑推力负荷。然而,根据JPH08-196050A的技术,必须在轴203的端部中形成构造为锥形形状(具有V形横截面)的孔203c,还必须将轴承滚珠210放置在这个孔203c中。通过切削过程制造孔203c,从而轴203需要由能够通过切削过程加工的材料制成。具体地讲,具有高刚性的材料难以在切削过程中加工,由此,难以为轴203选择这种材料。另外,当轴203的直径小时,轴203的切削过程变得困难。另外,当轴的直径小时,推力滚珠的直径需要较小。因此,推力表面压力增加,由此,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缺点。另外,根据JP2002-155930A的技术,作为径向轴承的金属环220相对较大以形成保持推力滚珠232的保持孔224。因此,成本不利地增加。此外,作为径向轴承的金属环220的安装方向被确定为特定方向。因此,使用自动组装机器的电动机的组装变得复杂。另外,根据这种技术,滚珠232可被从保持孔224取出,除非轴216被安装到作为径向轴承的金属环220。因此,在这种结构的操作方面存在困难。另外,在作为径向轴承的金属环220里面,轴边缘和推力滚珠彼此干扰,从而引起噪声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以上缺点而提出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缺点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容纳部分、径向轴承、推力滚珠和推力板。轴承容纳部分沿轴向从电动机的轭状壳体向外伸出,并容纳电动机的可旋转轴的端部。轴承容纳部分与轭状壳体的其余部分无缝地并且一体地形成。径向轴承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中并固定到轴承容纳部分。径向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轴的端部以支撑可旋转轴的径向负荷。推力滚珠和推力板在与可旋转轴相反的径向轴承的轴向侧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中,以支撑可旋转轴的推力负荷。轴承容纳部分包括容纳并保持径向轴承的大直径部分和具有比大直径部分的内径小的内径并保持推力滚珠的小直径部分。推力板在沿轴向与可旋转轴相反的推力滚珠的一个轴向侧被小直径部分的轴向端区域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以上讨论的轴承装置和电枢的电动机。附图说明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而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轴承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径向轴承中形成的凹槽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各部件的尺寸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径向轴承中形成的凹槽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A是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径向轴承中形成的凹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B是沿图7中的箭头VIIIB的方向获得的局部放大图;图9A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和图9B是显示另一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至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M。除了以下描述的轴承装置S1的结构之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M类似于已知的直流有刷电动机。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M包括:轴1、电枢3、永磁体5、轭状壳体6和轴承装置S1。轴1是可旋转轴,它延伸穿过电枢3以与电枢3一体地旋转并形成电动机M的输出轴。线圈2缠绕在电枢3上。磁体5用作磁场产生机构。轴1的中心轴线O(参见图2)是电枢3的旋转中心轴线,并且轴1由轴承装置S1可旋转地支撑。由于轴承装置S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所以稍后将描述轴承装置S1的细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机M构造为围绕轴1的旋转轴线O旋转。电枢3固定到轴1,并且磁体5围绕轴1。另外,整流器4在与轴承装置S1相反的轴向侧固定到轴1。整流器4是可沿一个方向与轴1一体地旋转的圆柱形管状构件。整流器4包括沿旋转方向相继地排列的多个整流片4a。整流器4改变当电刷装置8的电刷8a、8b在整流器4旋转时相继地顺序接触不同的整流片4a时流经每个对应线圈2的电流的流向。另外,电刷装置8通过整流器4将电流提供给线圈2。电力通过软辫线被提供给电刷装置8,软辫线从电刷8a、8b延伸并连接到供电导线(未示出)。轭状壳体6是杯形构件,它由金属制成,容纳并覆盖电枢3。轴承装置S1形成在轭状壳体6的轴向底部6b中,轴向底部6b在轴向上与轭状壳体6的开口6a相反。电枢3的整流器4侧放置在轭状壳体6的开口6a,并且与整流器4相反的轴1端部1a由轴承装置S1可旋转地支撑。当电动机M通电时,电动机M的电枢3由于磁体5的排斥力和由传导电流的线圈2产生的电磁力而围绕轴1的中心轴线O旋转。如以上所讨论,每个对应线圈2中的电流的流向由整流器4改变。现在,将详细描述轴承装置S1。图2是图1的轴承装置S1的局部放大图。轴承装置S1包括:轴承容纳部分91、径向轴承92、推力滚珠93和推力板94。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容纳部分91形成为轭状壳体6的组成部分,并与轭状壳体6的其余部分一起无缝地形成。轴承容纳部分91构造为从在轴向上与轭状壳体6的开口6a相反的底部6b的中心部分沿轴向向外伸出的杯形。由此,根据本实施例,轴承容纳部分91与轭状壳体6无缝地并且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容纳部分(91),沿轴向从电动机的轭状壳体(6)向外伸出并容纳电动机的的可旋转轴(1)的端部(1a),其中,轴承容纳部分(91)与轭状壳体(6)的其余部分无缝地并且一体地形成;径向轴承(92,95),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91)中并固定到轴承容纳部分(91),其中,径向轴承(92,95)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轴(1)的端部(1a)以支撑可旋转轴(1)的径向负荷;和推力滚珠(93)和推力板(94),在与可旋转轴(1)相反的径向轴承(92,95)的轴向侧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91)中,以支撑可旋转轴(1)的推力负荷,其中:轴承容纳部分(91)包括容纳并保持径向轴承(92,95)的大直径部分(191)和具有比大直径部分(191)的内径小的内径并保持推力滚珠(93)的小直径部分(192);以及推力板(94)在沿轴向与可旋转轴(1)相反的推力滚珠(93)的轴向侧被小直径部分(192)的轴向端区域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3 JP 2011-2725141.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容纳部分(91),沿轴向从电动机的轭状壳体(6)向外伸出并容纳电动机的可旋转轴(1)的端部(1a),其中,轴承容纳部分(91)与轭状壳体(6)的其余部分无缝地并且一体地形成;径向轴承(92,95),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91)中并固定到轴承容纳部分(91),其中,径向轴承(92,95)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轴(1)的端部(1a)以支撑可旋转轴(1)的径向负荷;和推力滚珠(93)和推力板(94),在与可旋转轴(1)相反的径向轴承(92,95)的轴向侧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分(91)中,以支撑可旋转轴(1)的推力负荷,其中:轴承容纳部分(91)包括容纳并保持径向轴承(92,95)的大直径部分(191)、具有比大直径部分(191)的内径小的内径并保持推力滚珠(93)的小直径部分(192)以及结合在大直径部分(191)和小直径部分(192)之间的中间直径部分(193);推力板(94)在沿轴向与可旋转轴(1)相反的推力滚珠(93)的轴向侧被小直径部分(192)的轴向端区域保持,以及推力滚珠(93)放置成使沿垂直于轴(1)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延伸穿过推力滚珠(93)的中心(C)的推力滚珠(93)的直径的虚线(93a)位于远端部分(192)的内圆周壁表面和中间直径部分(193)的内圆周壁表面之间的边界(190)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容纳部分(91)构造为沿轴向从轭状壳体(6)的轴向底部(6b)向外伸出的杯形形状;大直径部分(191)构造为大体上圆柱形管状形状,无缝地并且连续地从轭状壳体(6)的轴向底部(6b)延伸;小直径部分(192)构造为杯形形状并具有封闭小直径部分(192)的轴向端区域的底壁(192b);中间直径部分(193)被构造为限定中空截锥形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朝着小直径部分(192)逐渐减小的内径;大直径部分(191)、小直径部分(192)和中间直径部分(193)结合在一起以从轴承容纳部分(91)的外侧封闭位于大直径部分(191)、小直径部分(192)和中间直径部分(193)的里面的内部空间;推力板(94)接触小直径部分(192)的底壁(192b)的内壁表面(192b1);以及推力滚珠(93)在延伸穿过径向轴承(92,95)的可旋转轴(1)的端部(1a)和沿轴向与小直径部分(192)的底壁(192b)的内壁表面(192b1)相反的推力板(94)的内端表面(94a)之间的位置被可旋转地支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轴(1)的端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