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361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送风管包括:吸入空气的入口;出口,该出口与将被供给从所述入口吸入的空气的细长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相对地布置,并且具有细长开口形状;通道部,在该通道部中形成有用于允许空气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流动的通道空间;和抑制空气流动的多个抑制部,其中,所述多个抑制部至少包括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最初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中的第一上游抑制部以及以相同间隔形成延长间隙的间隙调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在记录片材上形成由显影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例如电晕放电器,该电晕放电器在诸如感光体之类的潜像保持构件被充电或电擦除的过程期间、未定影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片材的过程期间等执行电晕放电。在电晕放电器中,还设置送风装置以向诸如放电导线或栅电极之类的组成部件送风,由此防止诸如纸尘或电晕产物之类的不需要的物质变得附着至组成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送风装置通常具有供给空气的送风机和将从送风机发送出的空气引导并发送到诸如电晕放电器之类的目标结构的管道(送风管)。在相关技术中,对送风装置进行各种改进,使得相对于诸如放电导线之类的组成部件的纵向方向均匀地供给空气。具体地说,送风装置等使用如下构造,即,设置整流板等来调整空气在管道的通道空间内的流动方向的构造,而不是管道空气所流过的通道空间具有特殊形状的构造。送风装置或电晕放电装置使用这样的空气管道作为用于将送风风扇的空气引导到电晕放电装置的空气管道,在这样的空气管道中,竖立地设置沿电晕放电装置(的屏蔽罩)的纵向方向具有间隙的分隔壁,从送风风扇发送来的空气流(气流)的压力在分隔壁前方暂时增加。(JP-A-10-198128 (专利文献I))在JP-A-10-198128中,根据送风装置或电晕放电装置,当在管道中流动的气流穿过分隔壁时,气流在屏蔽罩的纵向方向上变得均匀,并且被均匀地供给到屏蔽罩内。在JP-A-10-198128中,所述分隔壁由空气过滤器构成,设置所述空气过滤器是为了关闭空气管道中的流动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管,在该送风管中,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从入口吸入,空气从出口输出到细长目标结构(空气将被供给到该目标结构中)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以沿着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流动,并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具有不同的开口形状,使得即使在从所述入口吸入的风量比较大时,也可以使得空气在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上和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都具有降低的风速不规则性的情况下从所述出口输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所述送风管的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送风管,该送风管设有入口以及出口,所述入口吸入空气,所述出口与细长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相对地布置,从所述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供给至所述细长目标结构,并且所述出口具有与所述目标结构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所述部分平行而与所述入口不同的细长开口形状,所述送风管包括通道部和多个抑制部,在所述通道部中形成有用于允许空气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流动的通道空间,所述多个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通道空间中的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部位中,并且抑制空气流动,其中所述多个抑制部至少包括:最下游抑制部,该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该最下游侧部位中的通道空间被一通风构件封闭,在该通风构件中分散有多个通风部;和第一上游抑制部,该第一上游抑制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通道部中的所述最下游抑制部最初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对应的所述部位中的通道空间的一部分沿着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被阻挡,并且设置呈在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间隙,以允许空气穿过该间隙,并且在所述通道部中的位于所述最下游抑制部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之间的部位中设置间隙调整部,该间隙调整部以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所述间隙相同的间隔形成延长间隙,该延长间隙从所述间隙以沿远离所述最下游抑制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延伸出并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送风管中,所述通道部具有最终弯曲通道部,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所述空气流动方向最终接近所述目标结构的方向弯曲,所述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位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末端的所述出口处,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借助在如下位置处布置有板状构件来设置,在该位置处,所述间隙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正前面的通道部的通道空间中接触或接近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在弯曲方向上的内侧对应的通道空间的内壁部,并且所述间隙调整部借助布置板状构件来设置,所述板状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通道空间的内壁部中的在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中以适当间隔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相对的状态下竖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送风管中,所述目标结构是电晕放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送出空气的送风机;送风管,该送风管设置有入口、出口和通道部,所述入口从所述送风机吸入空气,所述出口与细长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相对地布置,从所述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供给至所述细长目标结构,并且所述出口输出空气以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流动,在所述通道部中形成有用于允许空气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流动的通道空间,所述出口形成为与所述目标结构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部分平行的细长开口形状,并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形成为不同的开口形状;以及多个抑制部,所述多个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送风管的所述通道部的所述通道空间中的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中,其中,所述多个抑制部至少包括最下游抑制部和第一上游抑制部,所述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该最下游侧部位中的通道空间被通风构件封闭,在该通风构件中分布有多个通风部,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通道部中的所述最下游抑制部最初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对应的所述部位中的通道空间的一部分沿着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被阻挡,并且设置呈在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间隙,以允许空气穿过该间隙,并且在所述通道部中的位于所述最下游抑制部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之间的部位中设置间隙调整部,该间隙调整部以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所述间隙相同的间隔形成延长间隙,该延长间隙从所述间隙以远离所述最下游抑制部的方向上弯曲的状态延伸出并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送风装置中,所述通道部具有最终弯曲通道部,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所述空气流动方向最终沿接近所述目标结构的方向弯曲,所述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位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末端的所述出口处,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借助在如下位置处布置有板状构件来设置,在该位置处,所述间隙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正前面的通道部的通道空间中接触或接近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在弯曲方向上的内侧对应的通道空间的内壁部;并且所述间隙调整部借助布置板状构件来设置,所述板状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通道空间的内壁部中的在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中以适当间隔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相对的状态下竖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或第五方面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目标结构是电晕放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将被供给空气的细长目标结构;和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朝向所述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供给空气,其中所述送风装置是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送风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管,该送风管设有:吸入空气的入口;和出口,该出口与细长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相对地布置,从所述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供给至所述细长目标结构,并且所述出口具有与所述目标结构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所述部分平行而与所述入口不同的细长开口形状;所述送风管包括:通道部,在该通道部中形成有用于允许空气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流动的通道空间;和多个抑制部,所述多个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通道空间中的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部位中,并且抑制空气流动,其中,所述多个抑制部至少包括:最下游抑制部,该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该最下游侧部位中的通道空间被通风构件封闭,在该通风构件中分散有多个通风部;和第一上游抑制部,该第一上游抑制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通道部中的所述最下游抑制部最初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对应的所述部位中的通道空间的一部分沿着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被阻挡,并且设置呈在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间隙,以允许空气穿过该间隙,并且在所述通道部中的位于所述最下游抑制部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之间的部位中设置间隙调整部,该间隙调整部以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所述间隙相同的间隔形成延长间隙,该延长间隙从所述间隙以沿远离所述最下游抑制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延伸出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5 JP 2011-2744701.一种送风管,该送风管设有: 吸入空气的入口 ;和 出口,该出口与细长目标结构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相对地布置,从所述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供给至所述细长目标结构,并且所述出口具有与所述目标结构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所述部分平行而与所述入口不同的细长开口形状; 所述送风管包括: 通道部,在该通道部中形成有用于允许空气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流动的通道空间;和 多个抑制部,所述多个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通道空间中的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部位中,并且抑制空气流动, 其中,所述多个抑制部至少包括: 最下游抑制部,该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该最下游侧部位中的通道空间被通风构件封闭,在该通风构件中分散有多个通风部;和 第一上游抑制部,该第一上游抑制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通道部中的所述最下游抑制部最初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对应的所述部位中的通道空间的一部分沿着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被阻挡,并且设置呈在与所述出口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间隙,以允许空气穿过该间隙,并且 在所述通道部中的位于所述最下游抑制部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之间的部位中设置间隙调整部,该间隙调整部以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所述间隙相同的间隔形成延长间隙,该延长间隙从所述间隙以沿远离所述最下游抑制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延伸出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管, 其中,所述通道部具有最终弯曲通道部,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所述空气流动方向最终沿接近所述目标结构的方向弯曲; 所述最下游抑制部设置在位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末端的所述出口处; 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借助在如下位置处布置有板状构件来设置,在该位置处,所述间隙在所述通道部的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正前面的通道部的通道空间中接触或接近与所述最终弯曲通道部的在弯曲方向上的内侧对应的通道空间的内壁部;并且 所述间隙调整部借助布置板状构件来设置,所述板状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通道空间的内壁部中的在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的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中以适当间隔与所述第一上游抑制部相对的状态下竖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管, 其中所述目标结构是电晕放电器。4.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 送出空气的送风机; 送风管,该送风管设置有:从所述送风机吸入空气的入口;出口,该出口与细长目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村裕智井波和希长森由贵大塚晃次工藤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