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杰专利>正文

精制球石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285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制球石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加工:将原料置入球石磨机磨桶内,装料后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距离;磨桶转动使原料相互摩擦;在加工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原料添加过程;(2)中度加工:在初步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初步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摩擦;(3)高度加工:在中度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中度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摩擦;在上述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能够生产出精制的球石,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精制球石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球石在工业、建筑业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球石可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用于铺路或进行建筑装饰;球石还可以放在家中的鱼缸里或摆放成各种造型用以美化环境;球石更可以用于球磨机中,作为磨体用来研磨金属粉末、陶瓷材料及各种颜料等粉末状物体,比如用来研磨石英砂、石英粉、长石粉等矿石。但是,以往人们用的球石,都是在河边捡拾的,随着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的兴旺以及人们对球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在河床挖采大量球石,致使许多地方的河床遭到严重破坏,河床的破坏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制定了相关政策,禁止乱挖乱采球石。作为自然形成的球石现在很难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人们希望能够开发出用来加工球石的机械和加工方法,以加工大量球石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本申请人已于2003年3月31日申请了名称为“罐式球石磨机”(申请号为03243042.6)的技术专利。针对该设备加工的球石,以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法,因此,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精制的球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生产出精制的球石,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加工将原料置入球石磨机磨桶内,装料后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磨桶转动使原料相互磨擦;在加工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原料添加过程;(2)中度加工在初步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初步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3)高度加工在中度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中度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在上述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所述的初步加工在原料首次置入空磨桶后的加工过程中可再进行三次添料。所述的中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进行四次添料。所述的高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进行一次添料。所述生产方法中使用的磨机的磨桶直径为1200mm至3500mm。当采用直径为1800mm的磨桶时,原料首次置入空磨桶时,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的距离为400mm至420mm;以1800mm的直径数值为基准,直径每增加或减小100mm,原料首次置入空磨桶时,原料上表面与该磨桶顶部之间的距离相应增加或减小10至50mm。在初步加工过程中,磨桶第一次添料前,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比首次置入空磨桶时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距离大150至250mm;第二、三次添料前,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分别比上次添料前的距离大15至35mm;在中度加工过程中每次添料前,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分别比上次添料前的距离小35至50mm;在高度加工过程中添料前,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控制在180mm至450mm;在初步加工中各次添料后和中度加工前两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控制在150mm至700mm,中度加工后两次添料后和高度加工中添料后,料的上表面到磨桶顶部的距离控制在140mm至350mm。所述磨机的磨桶以2.6至2.9米/秒的线速度运转,从磨机开始运转到第一次添料,时间为45至75分钟;以后每次添料后的运转时间依次延长10至20分钟;最后一次添料后的运转时间为1.8至3.5小时。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原料开采和原料修整步骤,原料修整采用手工完成,将开采的原料修整为粒径为4至16cm,以供初步加工。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精度加工,在高度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高度加工后的成品继续加工。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由于在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均各添加了前次(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加工时的半成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成品率,使产品达到“定型”的目的,以形成球形或椭圆形球石;同时,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可以使原料或半成品在桶内有足够运动空间,在磨机转动时产生一定的撞击力,将原料的边角棱撞击掉,成为球形或椭圆形,使原料定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包括多次添料的生产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包括原料开采、修正和精度加工的生产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磨桶在各次添料前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侧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磨桶在各次添料后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加工将原料置入球石磨机磨桶内,装料后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磨桶转动使原料相互磨擦;在加工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原料添加过程;(2)中度加工在初步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初步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3)高度加工在中度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中度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如图6、7所示,在上述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N(其中N0表示空磨桶首次置入原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预留距离;N1、N2……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预留距离)。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由于在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均各添加了前次(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加工时的半成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成品率,使产品达到“定型”的目的,以形成球形或椭圆形球石;同时,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可以使原料或半成品在桶内有足够运动空间,在磨机转动时产生一定的撞击力,将原料的边角棱撞击掉,成为球形或椭圆形,使原料定型。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的初步加工在原料首次置入空磨桶后的加工过程中可再进行三次添料。所述的中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进行四次添料。所述的高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进行一次添料。从初步加工到高度加工分多次添料,除可达到前述有益效果外,还可以保护机械设备,防止因磨机运转时间太长、内部空间超大,负荷加大,损坏电机及其它部件。所述磨机的磨桶外周缘以2.6至2.9米/秒的线速度运转,从磨机开始运转到第一次添料,时间为45至75分钟(根据磨桶的直径确定,直径小的时间短些,直径大的时间长些);以后每次添料后的运转时间依次延长10至20分钟;最后一次添料后的运转时间为1.8至3.5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生产方法中,使用的磨机的磨桶直径为1200mm至3500mm范围内的任何一种直径。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过程,下面以直径为1800mm的磨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5、6、7所示,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保持的预留距离用N表示(其中N0表示空磨桶首次置入原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预留距离;N1、N2……分别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预留距离);每次添料前,料的上表面21到磨桶顶部11的距离用M表示(其中M1、M2……分别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添料前,料的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预留距离)。当采用直径为1800mm的磨桶时,原料首次置入空磨桶时,原料上表面21与磨桶顶部11之间的距离N0为400mm至420mm之间的任意数值,本实施例中具体该距离N0为410mm;以1800mm的直径数值为基准,当采用其它直径的磨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制球石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加工:将原料置入球石磨机磨桶内,装料后原料上表面与磨桶顶部之间保持一距离;磨桶转动使原料相互磨擦;在加工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原料添加过程;(2)中度加工:在初步加工 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初步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3)高度加工:在中度加工的基础上,至少添加一次以往中度加工后的半成品,继续进行转动磨擦;在上述初步加工、中度加工和高度加工中,每次添料后,料的上表面与磨桶顶部 之间保持一预留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宋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