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抛光光纤连接器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250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纤抛光设备,其包括:一个支撑系统;一个联接至所述支撑系统并包括多个垫的抛光子组件;以及一个保持多个光纤连接器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邻近所述多个垫定位,使得所述多个光纤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端面与一个相应的垫保持接触。一个驱动机构联接至所述支撑系统以移动所述夹持机构而抛光所述多个光纤连接器中的每个光纤连接器的端面。所述多个垫中的每一个垫独立地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抛光子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幅抛光膜、一个构造为将水引导至所述膜上的流体喷射模块、以及一个构造为摩擦所述多个光纤连接器中的每个光纤连接器的端面以去除碎屑的冲洗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光纤连接器的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抛光光纤连接器以提高所述连接器的性能特性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用于端接光缆的端部。具有许多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类型。光纤连接器类型的实例包括FC型、SC型、ST型以及D4型。图1示出一个典型的连接器10。一个套圈12位于连接器10之内。套圈12是一个相对长而薄的圆筒,优选地由诸如陶瓷之类的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诸如金属或塑料等其它材料来制造套圈12。套圈12限定一个中央开口14,该中央开口的尺寸适于容纳一根具有给定覆层直径的光纤。通常在将光纤16插入以将光纤16保持在适当位置之前,在开口14内置入环氧树脂。套圈12用于最准与对中光纤16,并保护光纤16免遭损害。还是参见图1,套圈12被支撑在连接器体部18内,体部18通常由诸如金属或塑料之类的材料制造。连接器体部18通常接合至光纤线缆20(例如,线缆20能够包括一个由诸如凯夫拉尔(Kevlar)之类的材料制成的加强层,所述材料附于所述连接器18上)。一个应变消除保护罩22保护连接器18和线缆20之间的连接。两个连接器优选地通过使用一个适配器24而相互连接。适配器24包括一个套管26,套管26的尺寸适于容纳所需连接之连接器的套圈。例如,连接器10的套圈12被插入到套管26的第一端28之内,需连接至连接器10之连接器的套圈(未示)被插入到套管26的第二端30之内。在这样插入时,套圈的端部在套管26之内彼此抵靠,使得它们的相应光纤保持彼此对准。期望使通过光纤的信号的损失最小化。用于评价连接器性能的参数包括插入损耗与回波损耗。插入损耗是指对通过从输入光纤至输出光纤的联接而传递功率量的测量值。回波损耗是指反射回输入光纤的功率量的测量值。为了提高信号质量并因此优化插入/回波损耗,希望抛光套圈12的端面13。在抛光工艺中,套圈12通常保持在固定装置中,而将端面13压向一个振动和旋转的抛光盘。一般地,该端部13被抛光成球形的抛光表面,该表面沿着一个垂直于光纤16纵轴的平面取向。然而,对于某些应用场合,抛光端面13以形成一个相对于光纤16的纵轴成一个倾斜角的球形表面。图2是一个方框图,示出了对套圈进行抛光以提供一个圆形的套圈末端的传统技术的步骤。在第一抛光步骤70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手工打磨工艺或诸如环氧树脂去除机械之类的自动系统去除套圈端部的杂乱的光纤与残余的环氧树脂。在杂乱的光纤与环氧树脂被去除之后,使用两个或多个抛光膜(例如,具有不同的粗糙度)对套圈的末端进行机械抛光,以更精确地形成套圈末端的顶点和半径(见步骤72)。接下来,如步骤74所示的,用一个最终抛光膜对套圈的末端进行机械抛光。在所述抛光工艺中,在套圈内光纤的末端形成一个折射层(index layer)。折射层的光学特性是不符合需要的。这样,在最终步骤76,用氧化铈膜抛光套圈的末端,使得光纤轻微凹入所述套圈一个足以去除所述折射层的距离。对于一些应用场合,所述末端在最终抛光之前凹入,例如,在2002年2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071,856中所公开的那样,该申请被援引合并于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抛光设备与方法,所述设备与方法用于对光纤连接器进行抛光以提高连接器的性能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一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一部分通过所述描述而变得明晰,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而理解。可以理解,前述的大致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与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所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与所述描述一起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解释。对所述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示出了一个典型的现有技术连接器;图2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抛光工艺;图3是一个透视平面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制造的抛光设备的一个示例具体实施方式;图4是一个正视图,示出了图3中的所述示例抛光设备;图5是一个侧视图,示出了图3中的所述示例抛光设备;图6是一个俯视图,示出了图3中的所述示例抛光设备;图7是图3中抛光设备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晰起见,省略了包括驱动结构该在内的多个零部件;图7A是沿图26中CC-CC线的截面图,其中,为清晰起见,省去了包括夹持机构在内的多个零部件;图8是图7中抛光设备的正视图;图9是图7中抛光设备的第一侧视图;图10是图7中抛光设备的第二侧视图;图11是图7中抛光设备的俯视图;图12是隔离显示的夹持机构的一个示例具体实施方式的透视平面图;图13是图12中夹持机构的侧视图;图14是图12中夹持机构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6是隔离显示的抛光子组件的示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立体图;图17是图16中抛光子组件的第二立体图;图18是图16中抛光子组件的正视图;图19是图16中抛光子组件的第一侧视图;图20是图16中抛光子组件的第二侧视图;图21是图16中抛光子组件的俯视图;图22是沿图18中的B-B线剖切所述抛光子组件的截面图;图23是图22中示出的子组件中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4是沿图21中的C-C线剖切所述抛光子组件的截面图;图25是图24中示出的子组件中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6是抛光设备的示例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其中,夹持机构在嵌套位置;图27是沿图26中的D-D线剖切所述抛光设备的截面图;图28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至夹持机构的夹持臂以及移至非嵌套位置的夹持机构;图29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位于前推位置的夹持机构;图30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位于后推位置的夹持机构;图31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位于开始抛光循环的夹持机构;图31A是抛光子组件之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位于升起位置的垫系统;图31B是抛光子组件之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位于降下位置的垫系统;图32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Y’方向上移动的夹持机构; 图33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Y方向上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的夹持机构;图34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Y方向上移动的夹持机构;图35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Y’方向上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的夹持机构;图36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X’方向上移动的夹持机构;图37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X方向上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的夹持机构;图38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X方向上移动的夹持机构;图39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X’方向上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的夹持机构;图40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位于所述嵌套位置的夹持机构;图41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沿X’方向移位的夹持臂;图42是沿图26中的D-D线的截面图,示出了在一个抛光子组件上沿X方向移位的夹持机构。尽管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而得到各种不同的改型和替代形式,在下文中以示例的方式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例子。但是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包括落在由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型、等同或替代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参考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抛光设备,包括:一个支撑系统;一个联接至所述支撑系统并包括多个垫的抛光子组件;一个包括多个连接器位置的夹持机构,其配置为保持多个光纤连接器,该夹持机构邻近所述多个垫,使得所述多个光纤连接器中的每一个的端面与所述多个垫中相应的一个垫保持接触;以及一个驱动机构,其联接至所述支撑系统而在至少两个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以抛光所述多个光纤连接器中每一个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J比安基
申请(专利权)人:ADC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