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美青专利>正文

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81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粉尘会由操作口飞出、粉尘回收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设置在抛光机处,它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罩体,罩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罩体呈方形结构且其内部为空腔,罩体将抛光机罩住,且罩体与抛光机之间留有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空间。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具有吸尘效果好、粉尘便于回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抛光机,特别是一种新型抛光机吸尘罩
技术介绍
抛光机作为一种抛光、磨光设备,在机械加工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抛光机是由罩体、电机、转轴、抛光轮和机架等组成。电机安装在抛光机的机架上,转轴与电机相连接,抛光轮固连在转轴的外端,罩体位于抛光机的抛光轮处。在抛光作业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抛光轮随着转动,抛光轮处产生的粉尘就会积聚在罩体内。由于工作人员是在抛光机的外部进行抛光作业的,罩体上对应于抛光轮处就必须开设操作口,这样才能使得需抛光的工件能够与抛光轮接触。可以看出,虽然罩体上设有用于排放罩体内的带尘空气的出气口,但少量的粉尘还是会由操作口进入外界。显然,进入外界的粉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进入外界的粉尘其回收也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环境清洁舒适、粉尘便于回收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抛光机吸尘罩,设置在抛光机处,它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罩体,罩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呈方形结构且其内部为空腔,罩体将抛光机罩住,且罩体与抛光机之间留有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空间。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将抛光机罩在其内部,操作人员进入罩体内进行抛光作业。通常,罩体的出风口处与吸尘风机连接,这样就使得空气能由进气口进入,并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使得罩体内的带尘空气由出风口排出。由于进气口尺寸可以根据吸尘风机的风量来调节,这样就使得粉尘不会由进气口进入外界;并且这样的结构还使得颗粒较大的粉尘或一部分粉尘会掉落在地上。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罩体正面设有开启门。需要进入罩体内进行抛光作业时,将开启门开启即可;在抛光作业中,将开启门关闭。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开启门为推拉门。推拉门在开闭过程中不会占据空间。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开启门为门框结构,其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挡板,挡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调整挡板没有完全占据整个开启门,因此在开启门中还留有空隙。调整挡板的位置,就可改变进风口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进风量的目的。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罩体上还设有若干个内侧呈锥状的导流罩,导流罩尺寸较大的底部连接在罩体上,上述的出风口位于导流罩尺寸较小的上部。这样的结构使得罩体内的带尘气流能够顺畅的进入出风口处。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罩体的进风口设有可左右移动的小挡板。通过调整小挡板的位置也可改变进风口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出风口位于罩体的背面。另外,所述的出风口位于罩体的顶部。相对而言,出风口位于罩体背面的效果较好,但是从占用空间的角度考虑,位于顶部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这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罩体的侧部还设有可开启的侧门。这样的结构使得操作者可方便的进入罩体内。在上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所述的罩体的侧部设有连接口。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将多个罩体连接在一起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由于进风口的尺寸是根据吸尘风机的风量而调节的,这样就使得罩体内的粉尘无法由进风口处往外扩散。可以看出,未及时由出风口排出的部分粗的粉尘就会掉落在罩体内的底部,使得粉尘能够得到回收。当然,由于进风口的位置和大小可调节,这样使得本吸尘罩的适用性较好。可以看出,吸尘罩内的粉尘只能由出风口排出,也就是说粉尘不会进入外界;而且,出风口又可与除尘装置连接,这样就使得粉尘不会扩散出去,其使用效果较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因吸尘罩内空气是流通的,所以工作时可节省其它配套通风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导流罩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导流罩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的正面示意图。图8是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实施例三的水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抛光机;2、罩体;21、导流罩;22、出风口;3、开启门;31、进风口;32、挡板;33、导轨;34、小挡板;4、侧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新型抛光机吸尘罩设置在抛光机1处,它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罩体2。罩体2呈方形结构,且在罩体2上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22。抛光机1被罩在本罩体内,且罩体2内侧与抛光机1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该空间为操作者的操作空间。如图1、图3和图7所示,为了方便地使操作者进入罩体2内,在罩体2的正面设有开启门3,本实施例中,开启门3为推拉门。开启门3中设有三块可上下移动的挡板32,挡板32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31,进风口31处设有较小的可左右移动的挡板34,调整挡板32和小挡板34的位置就可以相应地调整进风口31的大小和位置。本实施例中,开启门3为框架结构,其门框上设有导轨33,上述的挡板32就卡于导轨33内,见图3所示。罩体2的背面设有两个与罩体2内部相通的导流罩21,导流罩21的内部呈倒锥状且导流罩21尺寸较大的底部连接在罩体2上。出风口22位于导流罩21尺寸较小的上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将导流罩21和出风口22设在罩体2的顶部也是可行的,见图4和图5所示。在抛光作业时,将开启门3打开,操作者进入罩体2内后再将开启门3关闭,与此同时,将出风口22处的风机开启。由于进风口31尺寸较小,风机运转过程中,未掉落至罩体2内底部的粉尘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就会随着气流由出风口22排出。也就是说,粉尘只会由出风口22排出或是直接掉落在罩体2内。这样使得粉尘便于回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为了方便安装,将罩体2底部设为开口式结构也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在安装过程中,将罩体2由抛光机1的上部直接将抛光机1罩住即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原理同实施例一基本一样,不同的地方是在罩体2的侧部还设有可开启的侧门4。这样使得操作者更方便的进入罩体2内,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原理同实施例一基本一样,不同的地方是将三个新型吸尘罩制造为一体式,两相邻的新型吸尘罩中间设有一个侧门4。这种设计适合需要多个吸尘罩的场合,节省了多个吸尘罩占用的场地。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抛光机吸尘罩,设置在抛光机(1)处,它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罩体(2),罩体(2)上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2)呈方形结构且其内部为空腔,罩体(2)将抛光机(1)罩住,且罩体(2)与抛光机(1)之间留有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2)正面设有开启门(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启门(3)为推拉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启门(3)为门框结构,其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挡板(32),挡板(32)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3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抛光机吸尘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2)上还设有若干个内侧呈锥状的导流罩(21),导流罩(21)尺寸较大的底部连接在罩体(2)上,上述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抛光机吸尘罩,设置在抛光机(1)处,它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罩体(2),罩体(2)上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2)呈方形结构且其内部为空腔,罩体(2)将抛光机(1)罩住,且罩体(2)与抛光机(1)之间留有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青
申请(专利权)人:陈美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