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927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包括肾盂段和引流段,所述肾盂段的一端设有弹性圈,所述引流段的管体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孔,其中,引流段置于患者的输尿管内,肾盂段置于患者的肾盂内,且肾盂段的弹性圈一端伸出患者的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其引流段置于患者的输尿管中,不进入膀胱,同时可以达到支架和引流的目的,其肾盂段的一端伸出患者体外,病人康复后需要取管时,只需通过体外的肾盂端就可以拔出整个管体,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
技术介绍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适用于肾积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上尿路手术以及输尿管狭窄的扩张等治疗过程中,它植入输尿管后能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的重要作用。目前使用的输尿管支架管主要为双“J”管,又名猪尾巴管,双“J”管既可以作支架又兼有引流作用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应用于儿童时,由于双“J”管是整个置入体内,其两端分别位于肾盂和膀胱内,治愈后必须通过膀胱镜或膀胱镜来拔除,取管过程会让病人痛苦不堪,成年人还可以忍受疼痛,但是儿童的疼痛承受能力较弱,取管操作痛苦大,难以耐受,容易损伤,往往需要全身麻醉,增加了取管的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引流肾赃尿液、又具有输尿管支架作用,并且无需输尿管镜或膀胱镜取管的输尿管支架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既能引流肾脏尿液、又具有输尿管支架的作用,并且取管方便,能明显减轻取管时的疼痛感,特别适用于儿童。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包括肾盂段和引流段,所述肾盂段的一端设有弹性圈,所述引流段的管体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孔,其中,引流段置于患者的输尿管内,远端不进入膀胱,肾盂段置于患者的肾盂内,且肾盂段的弹性圈一端伸出患者的体外。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其引流段置于患者的输尿管中,同时可以达到支架和引流的目的,其肾盂段的一端伸出患者体外,病人康复后需要取管时,只需通过体外的肾盂端就可以拔出整个管体,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肾盂段,2、引流段,3、引流孔,4、肾盂,5、体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包括肾盂段I和引流段2,所述肾盂段I的一端设有弹性圈。所述引流段2的管体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孔3。其中,引流段2置于患者的输尿管内,肾盂段I置于患者的肾盂4内,且肾盂段I的弹性圈一端伸出患者的体表5外,并可以通过手术线将肾盂段I管体与患者的皮肤做简单的固定,防止输尿管支架管移动,本技术的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其引流段2置于患者的输尿管中,同时可以达到支架和引流的目的,引流段2在输尿管内的长度为7-9cm。其肾盂段I的一端伸出患者体表5外,伸出长度为4-5cm。病人康复后需要取管时,只需通过体外的肾盂端I就可以拔出整个管体,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且本技术的支架管可以用现有的双“J”管改装而成,制作简单,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包括肾盂段(1)和引流段(2),所述肾盂段(1)的一端设有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2)的管体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孔(3),其中,引流段(2)置于患者的输尿管内,肾盂段(1)置于患者的肾盂内,且肾盂段(1)的弹性圈一端伸出患者的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肾盂端外置型儿童输尿管支架管,包括肾盂段(I)和引流段(2),所述肾盂段(I)的一端设有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2)的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江杨红伟解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