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包括塞体和双腔通液管,双腔通液管包括并行的液道和气道,双腔通液管通过装配中心孔与塞体装配,双腔通液管的前端设有与液道贯通的出液孔和与气道贯通的密封气囊;双腔通液管的尾部按照液道和气道设有相互独立的注液管和充气管,注液管上设有单向注液阀门,充气管上设有充气单向阀门;塞体为圆台体,圆台体的小头为前端;双腔通液管采用医用硅胶或乳胶制成。塞体的外回转面上设有多道环形密封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其弯曲自如,不但患者无不适感,而且还能保护机体软组织;具有防渗漏防脱出功能,保证检查和治疗效果;其操作简便,只需一名医生即可完成通液过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妇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
技术介绍
输卵管通液器是妇科临床上用于检查和治疗过程的常用手术器械。用于检查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向宫腔内注入液体,医生通过观察宫腔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输卵管的通畅程度。若有粘连,靠液体的压力可松解输卵管的粘连,对输卵管阻塞患者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用于治疗时,需要向宫腔内注入药液,经子宫内膜渗透作用起到治疗目的。目前,所使用的输卵管通液器,其通液管多是采用金属硬管,在临床上存在以下诸多问题:一是金属硬管使用时不能弯曲,操作不灵活,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二是实际操作时,医生需要拿人工椎体或橡胶头堵住宫颈口,其密封性不好,特别是对于宫颈口松弛或裂伤的妇女,检查时通入液体后,液体会很快从松弛或裂伤的宫口流出,不但会使施术者误认为输卵管完全堵塞,而且即使有足够量的药液也不能到达需治疗的病变部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三是操作麻烦,需要两名以上医护人员配合才能完成通液的全过程,不但增加了工作负担,而且也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其弯曲自如,使用过程中,不但患者无不适感,而且还能保护机体软组织;具有可靠的防渗漏防脱出功能,保证检查和治疗效果;其操作简便,在实际操作中只需一名医生即可完成通液过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新型输卵管通液器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塞体和双腔通液管,所述双腔通液管包括并行的液道和气道,所述塞体上设有装配中心孔,所述双腔通液管通过装配中心孔与塞体装配,所述双腔通液管的前端设有与液道贯通的出液孔和与气道贯通的密封气囊,所述气道通过一充气孔与密封气囊连通;所述双腔通液管的尾部按照液道和气道设有相互独立的注液管和充气管,所述注液管上设有单向注液阀门,所述充气管上设有充气单向阀门;所述塞体为圆台体,所述圆台体的小头为前端;所述塞体的后端固定有一通液管锁紧栓;所述双腔通液管采用医用硅胶或乳胶制成。本技术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其中,所述塞体的外回转面上设有多道环形密封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本技术中的通液管选用医用硅胶或乳胶制成,具有一定柔韧性,操作灵活,使用时可适度弯曲,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通液管的弊端,并能更好的保护机体软组织。(2)本技术中的塞体呈圆台状,其外回转表面上设有环形凸起,加强了防脱出的可靠性,通液后具有良好的防渗漏功能,避免了由于液体渗漏造成误诊断,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保证药液达到需治疗的部位,提高治疗效果。(3)本技术操作简便,实际操作中只需一名医生即可通液完成,同时,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了精神负担,使其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输卵管通液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通液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通液器的俯视图。图中:1-出液孔,2-充气孔,3-装配中心孔,4-环形密封凸起,5-塞体,6-通液管锁紧栓,7-双腔通液管,8-充气单向阀门,9-注液单向阀门,10-密封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包括塞体5和双腔通液管7,所述双腔通液管7包括并行的液道和气道,所述双腔通液管7的前端设有与液道贯通的出液孔I和与气道贯通的密封气囊10,所述气道通过一用于胀囊的充气孔2与密封气囊10连通;所述双腔通液管7的尾部按照液道和气道设有相互独立的注液管和充气管,所述注液管上设有注液单向阀门9,所述充气管上设有充气单向阀门8 ;所述塞体5上设有装配中心孔3,供双腔通液管7穿过,并且可以在装配中心孔3中沿轴向上下滑动,所述双腔通液管7通过装配中心孔3与塞体5装配,为了在使用时防止塞体脱出,将所述塞体5设计为圆台体,所述圆台体的小头为前端,这样便于插进宫颈管口 ;为了将双腔通液管7与塞体5固定,在所述塞体5的后端固定有一通液管锁紧栓6,将塞体5套在双腔通液管7上后,调整好两者之间的轴向位置,再锁紧该通液管锁紧栓6,就可以将双腔通液管7固定,可有效地防止双腔通液管7脱出;为了操作灵活,本技术中的所述双腔通液管7采用医用硅胶或乳胶制成,以保证该双腔通液管7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既能适当的弯曲,还不会给患者带来损伤。为了使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大小宫颈管口的患者使用,所述塞体5的外回转面上设有多道环形密封凸起4,以防止液体从塞体5与宫颈口之间的缝隙渗漏。本技术在临床使用时,医生按照输卵管通液操作规范常规消毒后,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探明宫腔深度,用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宫颈扩张至通液管能顺利通过即可),再把双腔通液管7放入子宫,并使气囊10处越过宫颈内口,然后用注射器插入充气单向阀门8,大约充气5ml,气囊10鼓起。将塞体5上推至宫颈管内,待圆台状的塞体5的外回转面与宫颈管内壁紧贴住即可,然后,用通液管锁紧栓6固定通液管,可以有效地防止通液时由于宫腔内压的原因使通液管前端的气囊10从宫颈口脱出;取下宫颈钳,用注射器通过注液单向阀门9向液道内加注液体,液体通过液道前端的出液孔I喷出,到达宫腔和输卵管,用于疏通输卵管。充气单向阀门8可以由弹性的橡胶材料构成,不使用时为闭合状态以防止漏气,使用时可用空针注入空气。通液完毕后,用注射器插入充气单向阀门8,将密封气囊内的气体抽出,撤出输卵管通液器。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包括塞体(5)和双腔通液管(7),所述双腔通液管(7)包括并行的液道和气道,所述塞体(5)上设有装配中心孔(3),所述双腔通液管(7)通过装配中心孔(3)与塞体装配,所述双腔通液管(7)的前端设有与液道贯通的出液孔(1)和与气道贯通的密封气囊(10),所述气道通过一充气孔(2)与密封气囊连通;所述双腔通液管(7)的尾部按照液道和气道设有相互独立的注液管和充气管,所述注液管上设有注液单向阀门(9),所述充气管上设有充气单向阀门(8);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5)为圆台体,所述圆台体的小头为前端;所述塞体(5)的后端固定有一通液管锁紧栓(6);所述双腔通液管(7)采用医用硅胶或乳胶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输卵管通液器,包括塞体(5)和双腔通液管(7),所述双腔通液管(7)包括并行的液道和气道,所述塞体(5)上设有装配中心孔(3),所述双腔通液管(7)通过装配中心孔(3)与塞体装配,所述双腔通液管(7)的前端设有与液道贯通的出液孔(I)和与气道贯通的密封气囊(10 ),所述气道通过一充气孔(2 )与密封气囊连通;所述双腔通液管(7 )的尾部按照液道和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荣,王小林,梁智慧,张学敏,王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赵爱荣,王小林,梁智慧,张学敏,王亚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