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06877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箱体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底层水过滤区与上层水过滤区,底层水过滤区内设有水污分离结构、底层水进水管、排污管,水污分离结构呈具有上封盖、外形略小于底层水过滤区直径且与箱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的倒置桶状,底层水进水管在箱体内穿过分离结构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扰流器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开孔或者条缝;上层水过滤区内设有多层过滤材料、上层水进水管、放水管,多层过滤材料下方设置有出水管,在水泵作用下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大大减轻了水质的过滤压力,减轻了清洗过滤装置的工作量,使养鱼变得轻松而快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观赏鱼缸的过滤装置均靠设置在装置内的过滤材料对含有颗粒污物的水进行过滤净化,但随着长时间的过滤,过滤材料上会沉积很多污物,影响水流流通、增加过滤压力、过滤效果变差,需清洗过滤材料,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频繁拆洗、轻松排污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一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另一侧的上层水过滤区,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相连通,所述的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其中: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呈具有上封盖、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所述的箱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所述的底层水进水管在所述的箱体内穿过所述的分离结构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所述的扰流器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开孔或者条缝;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所述的多层过滤材料下方设置有出水管,在水泵作用下通过出水管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外形呈球面,污物不易残留且易于清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从而在扰流器侧壁形成均匀的水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朝向相同方向偏斜,所述的扰流器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的扰流器侧壁的条缝沿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减少颗粒污物与底层水过滤区外侧壁的碰撞,避免颗粒污物在碰撞过程中击碎为更小尺寸的颗粒(随水体进入下一级过滤系统中)而分解有机物污染水质、不利分离,且达到最佳旋转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扰流器的条缝与侧壁的交接处通过圆角连接,可以顺利的让颗粒污物通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的内侧壁安装有用于强制水流旋转的多个螺旋片,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螺旋片朝相同方向偏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内侧壁安装有滤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上方安装有毛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各自底部周围朝向中心倾斜,从而使得污物易于堆积并排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下方安装有具有多个通孔的污物隔离板,便于污物的沉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轻松将水中大部分的污物分离排出,大大减小了污物对水质的污染及对过滤材料的累积,提高了水质质量及稳定性,减轻了清洗过滤装置的工作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与附图4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侧剖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主剖示意图;其中:1、箱体;21、底层水进水管;211、底层水进水管阀;22、上层水进水管;221、上层水进水管阀;3、放水管;31、放水管阀;4、排污管;41、排污阀;5、水污分离结构;51、扰流器;52、条缝;53、毛刷;54、污物隔离板;55、螺旋片;6、水泵;7、出水管;8、过滤材料;9、隔板;10、过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箱体I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左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右侧的上层水过滤区,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 10相连通,箱体I的顶部设置有与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21、与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22,底层水进水管21通过底层水进水管阀211控制,上层水进水管22通过上层水进水管阀221控制,箱体I的底部设置有与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4、与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3,排污管4通过排污阀41控制,放水管3通过放水管阀31控制。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各自底部周围朝向中心倾斜。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5,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5上方安装有毛刷53。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8,每层过滤材料8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隔板9,多层过滤材料8下方设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过出水管7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参见附图2至附图5所示,附图2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与附图4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水污分离结构5呈具有上封盖、夕卜形小于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箱体I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水污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的外形呈球面,底层水进水管21在箱体I内穿过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51,扰流器51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条缝52,条缝52朝向相同方向偏斜。参见附图6与附图7所示,附图6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侧剖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主剖示意图。位于扰流器51侧壁的条缝52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扰流器51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扰流器侧壁的条缝52沿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延伸,扰流器的条缝52与侧壁的交接处通过圆角连接。由于采用了以上方案,本技术的核心水污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水流流速慢、冲击力小颗粒才有可能沉降。使水流分流和水流旋转是重力沉降中的两个最有效技术。本水污分离技术充分利用了水流分流技术与水流旋转技术在颗粒物重力沉降中的有益作用,进行了有机结合,创造出平缓、旋转的水流,最大程度的达到了颗粒物的重力沉降分离的效果。2.本水污分离技术将第一级重力沉降分离(主分离)水流设计成向下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平缓水流对颗粒物的(向下)作用力与颗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的叠加,从而加速了颗粒物的重力沉降。在此只要重力大于平缓水流作用力的、绝大部分颗粒都会下沉。3.本水污分离技术将接下来的水流设计成向上流动,在用过滤材料阻滤没有沉降下来的少量微小颗粒的第 二级阻滤分离中,利用颗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冲减了平缓水流对颗粒物的(向上)作用力,以更小的(向上)受力使微小颗粒物以悬浮形态向上缓慢移动,或沉降或吸附在过滤材料的下表面。例如一个微小颗粒碰到毛刷的刷毛就粘附在刷毛上,以后可能有二个、三个……微小颗粒粘附在一起,当粘附在一起的微小颗粒达到一定重量,又会向下沉降。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水污分离结构5的内侧壁安装有用于强制水流旋转的多个螺旋片55,开孔或者条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一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另一侧的上层水过滤区,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10)相连通,所述的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21)、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22),所述的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4)、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3),其中: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5),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5)呈具有上封盖、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所述的箱体(1)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所述的底层水进水管(21)在所述的箱体(1)内穿过所述的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51),所述的扰流器(51)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开孔或者条缝(52);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8),所述的多层过滤材料(8)下方设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过出水管(7)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君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君之旺水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