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耕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654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0:35
一种燃气耕作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第一枢轴和与第一枢轴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枢轴;耦联到框架的电机;联到框架以及可操作地耦联到电机的一组可旋转耙齿;枢转耦联到框架且可绕第一枢轴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的摆臂,所述第一臂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臂位置分别对应于耕作机的行进构造和耕作构造,摆臂包括耦联到其的一个或多个轮子;以及耦联到框架且可绕第二枢轴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枢转的拖曳棒。摆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拖曳棒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耕作机,以及更具体的,本技术涉及具有运送和耕作构造的燃气耕作机。
技术介绍
由于在正常操作期间导向轮和耙齿被设定成在一定的深度处接合土壤,因此旋转式耕作机会难于被运送到工作地点以及从工作地点运送走。因此,为了确保在运送过程中不会不慎地与土壤接合,用户一般而言必须保持耕作机手柄处于难于操作的位置(例如,非常接近地面或在空中非常高)以便抬高耙齿。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独立的实施例中,燃气耕作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第一枢轴和平行于第一枢轴且与第一枢轴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枢轴;耦联到框架的电机;耦联到框架以及可操作地耦联到电机的一组可旋转耙齿;枢转耦联到框架且支撑至少一个轮子的摆臂,所述摆臂可绕第一枢轴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第一臂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轮子与地面支撑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臂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轮子不与地面处于支撑接合状态;耦联到框架以便绕第二枢轴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的拖曳棒,所述第一棒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脱离接合,以及所述第二棒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接合,摆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拖曳棒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移动。在另一个独立的实施例中,燃气耕作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第一枢轴和平行于第一枢轴且与第一枢轴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枢轴;耦联到框架的电机;耦联到框架以及可操作地耦联到电机的一组可旋转耙齿;枢转耦联到框架且支撑至少一个轮子的摆臂,所述摆臂可绕第一枢轴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过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臂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轮子与地面支撑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臂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轮子不与地面处于支撑接合状态;以及耦联到框架以便绕第二枢轴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枢转运动过第二角度的拖曳棒,所述第一棒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脱离接合,以及所述第二棒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接合,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摆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拖曳棒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移动。在另一个独立的实施例中,燃气耕作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第一枢轴和平行于第一枢轴且与第一枢轴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枢轴;耦联到框架的电机;耦联到框架以及可操作地耦联到电机的一组可旋转耙齿;限定槽和支撑至少一个轮子的摆臂,摆臂耦联到框架以便绕第一枢轴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运动,所述第一臂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轮子与地面支撑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臂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轮子不与地面处于支撑接合状态;以及耦联到框架且延伸穿过所述槽的拖曳棒,拖曳棒可绕第二枢轴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第一棒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脱离接合,以及所述第二棒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接合,摆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拖曳棒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移动。附图说明图1A是处于行进构造(状态)的旋转式耕作机的侧视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旋转式耕作机处于耕作构造的侧视图;图2是如图1A中所示的处于行进构造的耕作机的框架侧视图;图3是如图1A中所示的处于行进构造的耕作机框架的后侧透视图;图4是如图1B中所示的处于耕作构造的耕作机的框架侧视图;图5是如图1B中所示的处于耕作构造的耕作机框架的后侧透视图。在对本技术的任何独立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应该理解本技术并不将其应用限制到在下述说明书中提出或在下面附图中所示组件的构造细节和布置。本技术可具有其它独立的实施例,并可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或以各种方式来执行。此外,应该理解此处所用的用语和术语仅仅是描述说明的目的而不被视为限制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A-5示出用于园艺、农业等以便对土壤进行耕作或其它工作的旋转式耕作机10。在所示的构造中,耕作机10包括框架14、耦联到框架14的电机18、和可转动地安装到框架14且由电机18驱动的一组耙齿22或桨叶。在所示的构造中,摆臂30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14,且轮子32支撑着耕作机10以便在耕作机10的运送过程中在地面上移动。在耕作过程中,拖曳棒34与地面接合,以及在耕作期间,电机18使得耙齿22旋转,导致土壤被粉碎和耕作,例如,为了种植农作物、花卉等。在所示的构造中,耕作机10可在行进构造(参见图1A)和耕作构造(参见图1B)之间进行调整,其中在行进构造下,轮子32与地面处于支撑接合状态,且耙齿22与土壤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当手柄24保持在正常操作高度处时),而在耕作构造下,轮子32不与地面成(处于)支撑接合状态,且耙齿22定位成接合土壤(同样是当手柄24保持在正常操作高度处时)。此外,在行进构造下,拖曳棒34被定位成脱离与地面的接合,而在耕作构造下,拖曳棒34与地面接合。这两种模式允许用户在工作地点之间轻松地运送耕作机10,而不会妨碍耕作时的性能。如图2-5所示,所示的框架14包括大体为平底锅形以便为电机18提供安装位置的主体36。主体36还包括一个突出部38,其邻近前端42向下延伸以便为耙齿22提供安装位置。在所示的构造中,突出部38是中空的,且驱动轴和/或齿轮组延伸穿通过该中空的突出部38以便在电机18和耙齿22之间传递扭矩。突出部38也可被密封以便在其内盛装油或其它润滑剂。在其它构造(未示出)中,框架14可包括适于电机18的另一个安装位置(例如在垂直延伸的臂构件上)。此外,仍在其它构造中,电机18可通过链传动、皮带系统等(未示出)的任何一个而将扭矩传递到耙齿22。主体36还包括第一安装位置46,其与突出部38相对且限定一个凹槽(未示出)。凹槽限定第一轴54,且其大小定制成接收心轴58的至少一部分。主体36还包括第二安装位置62,其与突出部38相对且向外超出安装位置46。第二安装位置62包括一对板66,每个板限定与第二轴74共轴的孔70。第二轴74大体平行于第一轴54且与第一轴54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在所示的构造中,板66彼此间隔开大致相应于拖曳棒34宽度的距离。在组装时,拖曳棒34通过销78定位于两个板66之间且枢转地耦联到两个板66。摆臂30大致呈长方形,具有在一端处的第一对共轴安装凸耳82以及在相对端处的第二对共轴安装凸耳86。第一对安装凸耳82与第一安装位置46轴向对准且通过心轴58枢转地耦联到第一安装位置46 (参见图3和图5)。一旦组装好之后,摆臂30可绕第一轴54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过臂角度Cil,第一臂位置通常对应于行进或运送构造(参见图2),以及第二臂位置通常对应于耕作构造(参见图4)。一组(例如,两个)轮子32通过第二心轴(未示出)可旋转地安装到第二对安装凸耳86上。这样,当摆臂30在对应行进构造和耕作构造之间的臂位置之间旋转时,轮子32的位置相对于框架14和耙齿22有所变化。更具体而言,当摆臂30处于第一臂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参见图1A))时,轮子32定位成与地面支撑接合的位置(处于向前和降低的位置),从而当手柄24保持在上述的相同标准操作位置时,上述使得耙齿22定位成与土壤或地面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允许用户在耙齿22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将耕作机10移动到工作地点以及将耕作机10从工作地点移除。相反,当摆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行进构造和耕作构造的燃气耕作机,所述行进构造用于在地面上运送该燃气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耕作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第一枢轴和平行于第一枢轴且与第一枢轴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枢轴;?耦联到框架的电机;?耦联到框架以及可操作地耦联到电机的一组可旋转耙齿;?枢转耦联到框架且支撑至少一个轮子的摆臂,所述摆臂可绕第一枢轴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第一臂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轮子与地面支撑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臂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轮子不与地面处于支撑接合状态;?耦联到框架以便绕第二枢轴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的拖曳棒,所述第一棒位置对应于行进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脱离接合,以及所述第二棒位置对应于耕作构造且其中拖曳棒与地面接合,摆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拖曳棒在第一棒位置和第二棒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E·考尔伯J·费雷尔B·蒙哥马利
申请(专利权)人: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