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537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燃烧用气体的投入量无关地能够实现稳定的燃烧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预先混合气体和空气而使其燃烧的预混合燃烧器中,其特征在于,部分被切开的多个板重叠而形成燃烧器主体部,所述多个板布置为相邻的板之间被切开的部分相互交叉,以形成混合气体流路和多个焰孔,所述焰孔形成为以所述混合气体的行进方向为基准,混合气体所通过的截面面积相对小的焰孔和相对大的焰孔依次串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尤其涉及具备互不相同的尺寸的双重结构的焰孔,以使燃烧用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流入小尺寸的焰孔之后,通过大尺寸的焰孔喷出,从而提高燃烧器的调节比,据此与气体的投入量的多少无关地能够实现稳定的燃烧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
技术介绍
通常,锅炉或热水器等燃烧设备中所使用的气体燃烧器可依据混合燃烧用气体和空气的方式区分为本生(Bunsen)燃烧器和预混合(Pre_mixed)燃烧器。本生燃烧器是从喷射气体的喷嘴部提供燃烧所需的最少量的一次空气,并在形成火焰的部位提供过量的二次空气,从而实现完全燃烧的燃烧器,本生燃烧器具有燃烧稳定性出色的优点,然而由于火焰基于二次空气而形成,因此还具有火焰长度变长的缺陷。与此相比,预混合燃烧器采用燃烧在混合室预先混合燃烧用气体和空气的预混合气体的方式,由于可以以低空气比运行,因而能够实现高效率、高负荷燃烧,而且在减小整体火焰的长度的同时降低火焰的温度,因此还具有可减少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公害物质的产生的优点。以往主要使用了本生燃烧器,但最近为了减少公害物质的产生量并使燃烧室小型化,主要使用预混合燃烧器。以往的预混合方式的气体燃烧器形成为如下结构,从送风机供应的空气和通过供气管供应的燃烧用气体在燃烧器主体内部被预混合,由此被供应至配备于其上侧的燃烧器焰孔部。以往的预混合燃烧器的焰孔部使用了在平板或圆筒形的一个板材上穿孔而形成焰孔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具有因热应力导致燃烧器的燃烧面变形或严重时焰孔被损坏而引起不完全燃烧和逆火的问题,而且还具有由于在低负荷燃烧时燃烧器表面的蓄热,导致累积热膨胀,于是给固定燃烧器的结构体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结构体变脆弱,耐久性降低的问题。而且,以往的预混合燃烧器中,焰孔由相同的大小所构成。作为一示例,仅由小尺寸的焰孔形成时,虽然在气体投入量少的情形下不会有问题,但气体投入量多时,混合气体的喷出速度变得过快,具有发生火焰脱离或火焰的长度过于长的离焰现象的问题。与此相反,当仅由大尺寸的焰孔形成时,虽然在气体投入量大的情形下不会有问题,但气体投入量少时,具有发生火焰被吸入到焰孔内的逆火或严重时灭火的问题。如此,以往的预混合燃烧器采用以相同大小形成焰孔的结构,据此在高负荷区域和低负荷区域中无法实现稳定的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与燃烧用气体的投入量无关地能够实现燃烧器的稳定的燃烧的具备双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备双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该预混合燃烧器即便由燃烧器表面的蓄热引起的热膨胀累积,也能够防止较大的力施加于固定燃烧器的结构体,从而可以延长燃烧器的耐久寿命,并防止因热应力引起的焰孔的变形,据此可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预先混合气体和空气而使其燃烧的预混合燃烧器中,部分被切开的多个板重叠而形成燃烧器主体部,所述多个板布置为相邻的板之间的被切开的部分相互交叉,以形成混合气体流路和多个焰孔,所述焰孔形成为以所述混合气体的行进方向为基准,混合气体所通过的截面面积相对小的焰孔和相对大的焰孔依次串联连接。此时,所述焰孔可由设置在所述混合气体所流入的一侧的第一焰孔和具有相比所述第一焰孔更大的截面面积的第二焰孔的双重结构形成,由此构成为所述混合气体经由所述第一焰孔并通过所述第二焰孔喷出。而且,所述燃烧器主体部可构成为包括:由相邻的板之间侧面的一部分被开通的形状构成的套件单位的板反复重叠的内侧板;结合于所述内侧板的前面和后面,密闭所述混合气体流路的前后面的外侧板。而且,所述内侧板可包括:布置在两侧的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之间以预定的间隔布置,上部形成有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的所述焰孔的多个焰孔形成部;在所述两侧的主体部之间沿横向设置,以结合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多个焰孔形成部的固定部。而且,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安装孔,由此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的安装部件相互结合。而且,相邻的所述内侧板的焰孔形成部之间的接合面被布置为相互错开,由此形成使所述混合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而且,所述焰孔可以由所述本体部和与该本体部相邻的焰孔形成部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焰孔形成部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所形成。而且,所述固定部结合于所述焰孔形成部的位置在相邻的内侧板之间上下隔离,流入到形成于任意一个内侧板的下部的混合气体流入口的混合气体被所述固定部转换流路而经由相邻的内侧板的内部空间之后,通过形成于上侧的焰孔喷出。而且,形成于所述内侧板的下部的混合气体流入口以预定间隔和大小形成,从而所述混合气体流入口被分配彼此均匀的量的混合气体而流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通过具备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的双重结构的焰孔,以使燃烧用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经由通过面积小的第一焰孔之后由通过面积大的第二焰孔喷出,从而具有与燃烧用气体的投入量的多少无关地总是可以实现稳定的燃烧的效果。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部分被切开的多个板重叠而形成燃烧器焰孔部,据此可以自吸收燃烧器表面的热膨胀,因此具有可防止较大的力施加于支撑燃烧器的结构体,并可以延长燃烧器的耐久寿命,减少由热应力引起的焰孔的变形程度,从而可以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防止不完全燃烧,据此具有可提高燃烧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内侧板的正面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内侧板的正面图。图5为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剖视图。图6为以图1的B-B线为基准的剖视图。图7为以图1的C-C线为基准的剖视图。图8为以图1的D-D线为基准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预混合燃烧器10:燃烧器主体部21、22:底部支撑框架23、24:侧面支撑框架100:内侧板110:第一内侧板120:第二内侧板130:第三内侧板 140:第四内侧板150:第五内侧板160:第六内侧板170:第七内侧板llla、lllb、121a、121b、131a、131b、141a、141b:本体部112、122、132、142、152、162、172:焰孔形成部113、123、133、143、153、163、173:固定部114a、114b、114c:安装孔 115a、115b、115c:安装部件110a、130a、150a、170a:混合气体流入口120b、140b、160b:内部空间110c、120c、130c、140c、150c、160c、170c:第一焰孔110d、120d、130d、140d、150d、160d、170d:第二焰孔210,220:外侧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构成及作用。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内侧板的正面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内侧板的正面图,图5为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剖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I包括:燃烧器主体部10 ;固定并支撑燃烧器主体部10的底部框架21、22 ;设置在前后方的侧面支撑框架23、24。所述燃烧器主体部10由由部分被切开的多个板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4 KR 10-2010-00964051.一种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预先混合气体和空气而使其燃烧,其特征在于,部分被切开的多个板重叠而形成燃烧器主体部,所述多个板布置为相邻的板之间的被切开的部分相互交叉,以形成混合气体流路和多个焰孔,所述焰孔形成为以所述混合气体的行进方向为基准,混合气体所通过的截面面积相对小的焰孔和相对大的焰孔依次串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焰孔由设置在所述混合气体所流入的一侧的第一焰孔和具有相比所述第一焰孔更大的截面面积的第二焰孔的双重结构形成,所述混合气体经由所述第一焰孔并通过所述第二焰孔喷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部包括:由相邻的板之间侧面的一部分被开通的形状构成的套件单位的板反复重叠的内侧板;结合于所述内侧板的前面和后面,密闭所述混合气体流路的前后面的外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双重焰孔的预混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包括:布置在两侧的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之间以预定的间隔布置,上部形成有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泰植
申请(专利权)人: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