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超声处理以防止纤维幅材因超声处理而损毁的设备和方法。在超声处理沿机器方向(MD)行进的纤维幅材(31)的设备中,由超声变幅杆(67)和砧(68)中的一个限定的第一机械元件和由超声变幅杆(67)和砧(68)中的另一个限定的第二机械元件沿交叉于机器方向(MD)的方向向前或向后运动,以横向地经过纤维幅材(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超声处理沿机器方向连续行进的纤维幅材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适于制造以纤维幅材的形式沿机器方向行进的含有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或热塑性合成树脂薄膜并在行进过程中超声地处理这种幅材的设备。例如,JP1983_39836U(PTL I)中公开的超声处理机包括处理变幅杆和适于与处理变幅杆配合的压力辊。处理变幅杆和压力辊分别旋转,以向目标应用超声波,使得该目标可被连续地密封。JP1998-513128A(PTL 2)中公开的旋转密封系统包括沿纤维幅材形式的目标被处理的方向旋转的鼓、连接至所述鼓的外周表面以沿着鼓旋转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热能输入装置和连接至所述鼓以与所述鼓一起旋转并同时沿交叉方向运动的第二热能输入装置。被处理的目标位于第一热能输入装置与第二热能输入装置之间。在鼓旋转期间,第二热能输入装置与第一热能输入装置组合沿交叉方向运动,以将热能喷入被处理的目标,在完成热能输入时,第二热能输入装置运动远离第一热能输入装置至其初始位置。第一热能输入装置和第二热能输入装置之一为超声振动变幅杆,另一个为砧。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 1}JP 1983-39836 U{PTL 2}JP 1998-513128 A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PTL I所公开的机器中,超声处理区域形成在必须与机器方向平行的纤维幅材上,该机器不可能获得沿交叉方向延伸的超声处理区域。在PTL 2公开的旋转密封系统中,对于沿机器方向行进的被处理目标,可获得沿交叉方向延伸的超声密封区域。然而,在该旋转密封系统中,第一热能输入装置固定在鼓上。另外,被处理的目标固定在第一热能输入装置上;换句话说,在目标遭受热能输入时,相对于旋转鼓保持不可动。在第一热能输入装置以此方式使用的情况下,被处理目标中所含的熔化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成分小结块会粘附到第一热能输入装置上;或者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最终该小结块增长成更大的结块。不论这种结块小还是大,这种结块在第一热能输入装置与第二热能输入装置之间的聚积会阻止这些装置向被处理目标均匀地喷射热能,从而阻止密封区域的强度增加和/或外观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声处理的改进型设备和方法,以解决该问题。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设备和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用于通过适于沿其厚度方向夹住纤维幅材的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反复超声处理沿机器方向连续行进的纤维幅材的设备。当被这样夹住时,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二机械元件用于超声地处理所述纤维幅材,优选通过提供密封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设备包括适于沿所述机器方向连续运转所述纤维幅材的上游侧输送装置和下游侧输送装置。鼓位于所述上游侧输送装置和所述下游侧输送装置之间,所述鼓具有适于以等于所述纤维幅材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沿逆时针方向RD连续旋转、并适于支撑位于其上的所述纤维幅材的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形成有每个都与所述鼓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多个超声处理空间。所述第一机械元件每个都在所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机械元件适于沿着与所述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反复地来回运动,以横向地经过所述纤维幅材。所述第二机械元件每个都在所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的外侧,并适于使所述第二机械元件反复地沿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来回运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的来回运动同步地来回运动。在向前和向后运动之一期间,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适于彼此配合,使位于各处理空间中的纤维幅材受到超声处理,并且在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的另一个期间,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纤维幅材间隔开,以停止所述超声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用于通过适于沿其厚度方向夹住纤维幅材的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反复超声处理沿机器方向连续行进的纤维幅材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所述机器方向连续地供给所述纤维幅材,并将所述纤维幅材置于沿逆时针方向RD以等于所述纤维幅材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连续旋转的鼓的外周表面上;使用在多个超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内侧的第一机械元件,以沿着与所述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反复来回运动,且横向经过所述纤维幅材,并且使用在所述超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外侧的第二机械元件沿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来回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的来回运动同步地来回运动,其中所述超声处理空间形成于所述鼓的外周表面中,以与所述鼓的内侧和外侧连通;和在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期间,将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布置成彼此配合,以使位于每个处理空间中的所述纤维幅材经受超声处理,并在所述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中的另一个期间,将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纤维幅材间隔开,以停止所述超声处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由超声变幅杆和砧中的一个限定的第一机械元件及可由超声变幅杆和砧中的另一个限定的第二机械元件沿着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向前运动,以横向经过纤维幅材,从而该纤维幅材受到超声处理。因此,即便由于超声处理形成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小结块粘附至第一机械元件和/或第二机械元件,在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上滑动的纤维幅材也能够刮去该小结块。结果,这种小结块不会干扰超声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图2(a)是示出包括图1中所示一性次尿布的连续尿布幅材的示图;图2(b)是示出获得连续尿布幅材的纤维幅材的示图。图3是从其转轴一端观看的超声处理设备的端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超声处理设备的局部省略的侧视图。图5是类似于图3的拆除了鼓的视图。图6是沿图5中线V1-V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超声处理元件的透视图。图8是超声处理元件的透视图。图9是超声处理设备的示意图,示出了纤维幅材的流动。图10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从下文给出的说明可更加全面地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声处理设备的细节。参考图1,其为使用下述超声处理设备50获得的内裤型一性次尿布I的一个非限制性实例的透视图。尿布I包括前腰区域2、后腰区域3和胯部区域4,其中这些前后腰区域2、3的各侧边缘6、7沿着各自的密封区域8连接在一起,从而尿布I形成有腰口 11和腿口 12。腰口 11和腿口 12沿着其各自外围边缘设有在张力下连接在其上的弹性件(未示出),使得各自的外围边缘可弹性地收缩。在前腰区域2、后腰区域3和胯部区域4中,适于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内衬13由用热塑性合成纤维制成的透液无纺布形成,适于与穿戴者衣服接触的外衬14由层压衬形成,该层压衬包括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的不透液薄膜和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的无纺布,并且该无纺布粘结至薄膜的外表面。尿布I还包括领域内已知的夹在内衬13与外衬14之间的吸收结构(未示出)本身。该尿布I中的密封区域8通过将前腰区域2的侧边缘6放在后腰区域3的侧边缘7上使其彼此重叠、然后通过下述超声处理设备50处理这些侧边缘来提供。更具体地,密封区域8通过将限定前腰区域2的内外衬13、14放在限定后腰区域3的内外衬13、14上、然后通过超声处理设备50处理它们来提供。参考图2(a),其为示出非限制性连续尿布幅材21的局部切除的透视图,连续尿布幅材21包括沿横向方向连续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30 JP 2010-2230751.一种用于通过能够沿其厚度方向夹住纤维幅材的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反复超声处理沿机器方向连续行进的纤维幅材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 能够沿所述机器方向连续运转所述纤维幅材的上游侧输送装置和下游侧输送装置; 位于所述上游侧输送装置和所述下游侧输送装置之间的鼓,所述鼓具有能够以等于所述纤维幅材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沿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并能够支撑位于其上的所述纤维幅材的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形成有与所述鼓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至少一个超声处理空间; 所述第一机械元件每个都在所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机械元件能够沿着交叉所述机器方向的方向反复地来回运动,以横向地经过所述纤维幅材; 所述第二机械元件每个都在所述处理空间之一中位于所述鼓的外侧,并能够使所述第二机械元件反复地沿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来回运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机械元件的来回运动同步地来回运动;并且 在向前和向后运动之一期间,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能够彼此配合,以使位于每个处理空间中的纤维幅材受到超声处理,并且在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的另一个期间,所述第一机械元件和第二机械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纤维幅材间隔开,以停止所述超声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机械元件为超声变幅杆,所述第二机械元件为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机械元件为砧,所述第二机械元件为超声变幅杆。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超声变幅杆具有面向所述砧的工作表面,该工作表面能够绕着平行于与所述鼓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以执行所述超声处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工作表面的执行所述超声处理的部分与所述纤维幅材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可调节的。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砧由能够沿所述向前运动的方向以及沿所述向后运动的方向旋转的辊子形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设在所述鼓内侧并构造成与所述鼓一起旋转的柱; 设在所述柱内侧并构造成保持固定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在其周表面上设有从其周表面突出的肋状凸轮和构造成沿所述柱的周表面滑动的多个支架,每个支架都设有一个第一机械元件和相应的一个第二元件,并且每个支架还都设有能够沿着所述固定筒的肋状凸轮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广喜,二宫彰秀,松本美彦,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