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膝部假体的非对称胫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03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7:55
一种整形胫骨假体,其包括具有非对称周围部的胫骨基板,其促进在切后胫骨上的合适定位和定向,还有助于完整膝盖假体的提高的运动性、软组织相互作用以及长期固定。这种非对称的基板周围部的尺寸和形状设置充分匹配典型切后近端胫骨表面的周围部的各部分,从而通过将基板安坐在胫骨上实现了合适的定位和定向。基板周围部提供了基板周围部与骨周围部之间的战略定位释放和/或间隙,例如在前内部分中,以防止深度屈膝部件碰撞,并且在前外部分中以避免解剖学髂胫带与假体部件之间的不合适的相互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形/矫形假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膝部假体中的胫骨部件。
技术介绍
整形/矫形假体通常用于修复和/或替代人体中的受伤骨头和组织。例如,膝部假体可以包括胫骨基板,其固定至切后的(resected)或天生的近端胫骨;股骨部件,其安设/附接至切后的或天生的远端股骨;以及胫骨承载部件,其与胫骨基板相连并在胫骨基板与股骨部件之间设置。膝部假体经常用于提供关节联接、类似于膝关节的天生、解剖学关节联接,同时包括提供宽范围的(关节)屈膝(flexion)。胫骨插入部件(有时也称为胫骨承载或半月板部件)被用于在股骨部件与胫骨承载部件之间的交界处提供合适程度的摩擦与接触区域。为了膝部假体具有期望的运动学运动特性地提供足够范围的屈膝,胫骨承载部件和胫骨基板必须尺寸和朝向设置成在整个屈膝范围内与膝部假体的股骨部件合适地相互作用。很多设计工作专注于提供一定范围的假体部件尺寸和形状,从而使得患者骨头尺寸与形状的天生变化性适应于整形/矫形假体,同时保持屈膝范围以及期望的运动学运动特性。除了通过调整假体部件的尺寸和/或几何外形而有助于植入并提供改进的运动学特性以外,天生的膝关节中的软组织的保护和/或保持也是期望的。给定的假体部件设计(S卩,胫骨基板、胫骨承载部件或股骨部件)可以作为包括多种不同尺寸的套件提供给外科医生,从而外科医生可以在外科手术进行时和/或基于事先的手术计划来选取合适的尺寸。各个部件可以自套件基于外科医生对身材和运动学特性评估被选择,即基于部件与患者骨头的天生轮廓紧密匹配程度以及组装后的膝关节假体与相邻的软组织和其它解剖学结构结合起作用的平滑程度。例如,软组织考虑包括合适的韧带张力以及软组织在假体表面上的冲击的最小化。除了假体的尺 寸化设置以外,假体部件在骨头的切后的或天生的表面上朝向也会对外科手术结果带来影响。例如,胫骨基板和胫骨承载部件相对于切后的近端胫骨的转向将影响相应的股骨假体与胫骨承载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胫骨基板在切后的近端胫骨的具体区域上的覆盖类型和量也将影响植入物在骨头上的固定。因而,很大设计工作已经专注于提供这样的假体部件,其中所述假体部件针对不同的患者骨头尺寸被合适地尺寸化并且适合于以特定正确的方位被植入,以获得期望的假体性能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形/矫形胫骨假体,其包括具有非对称周围部的胫骨基板,所述非对称的周围部促使了切后胫骨上的合适的定位和定向,同时还有助于完整膝盖假体的改进的运动性、软组织相互作用以及长期固定。非对称基板周围部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大致匹配典型切后近端胫骨表面的周围部的各部分,从而通过将基板安坐在胫骨上实现合适的定位和定向。基板周围部提供了基板周围部与骨周围部之间的战略定位释放和/或间隙,例如在后内部分中防止深度屈膝部件冲击,并且在前外部分中防止解剖学髂胫带与假体部件之间的不合适的相互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胫骨假体组系,其中所述胫骨假体的尺寸设置成附接至近端胫骨,所述胫骨假体组系包括:多个胫骨假体,其中所述多个胫骨假体限定多个假体周围部,每个所述假体周围部限定:质心;前后轴线,其中所述前后轴线将所述假体周围部分成内侧间室以及外侧间室;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内接角延伸的后内距离;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外接角延伸的后外距离;所述多个假体周围部包括:小型周围部,其对应于小假体尺寸,所述小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小后内延伸尺度以及所述后外距离具有小后外延伸尺度;中型周围部,其对应于中等假体尺寸,该中等假体尺寸为与所述小假体尺寸相比下一个连续更大的假体尺寸,所述中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比所述小后内延伸尺度大的中等后内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一后内发展尺度,所述中型周围部还限定所述后外距离具有比所述小后外延伸尺度大的中等后外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一后外发展尺度;以及大型周围部,其对应于大假体尺寸,该大假体尺度为与所述中等假体尺寸相比下一个连续更大的假体尺寸,所述大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比所述中等后内延伸尺度大的大后内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二后内发展尺度,所述大型周围部还限定所述后外距离具有比所述中等后外延伸尺度大的大后外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二后外发展尺度,所述第二后内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一后内发展尺度,并且所述第二后外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一后外发展尺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形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胫骨假体组系,其中所述胫骨假体的尺寸设置成附接至近端胫骨,所述胫骨假体组系包括:多个胫骨假体,其中所述多个胫骨假体限定多个假体周围部,每个所述假体周围部限定:质心;前后轴线,其中所述前后轴线将所述假体周围部分成内侧间室以及外侧间室;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内接角延伸的后内距离;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外接角延伸的后外距离;所述多个假体周围部包括:小型周围部,所述小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小后内延伸尺度以及所述后外距离具有小后外延伸尺度;以及大型周围部,所述大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外内距离具有比所述大后内延伸尺度大的更大后内延伸尺度,以表现出后内发展尺度,所述大型周围部还限定所述后外距离具有比所述小后外延伸尺度大的大后外延伸尺度,以表现出后外发展尺度,所述后内发展尺度大于所述后外发展尺度。附图说明通过参照结合附图的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说明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获取它们的方式还有本专利技术本身,其中: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胫骨基板以及胫骨承载部件的分解立体图1B是如图1A所示的胫骨基板以及胫骨承载部件的组装立体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一组九个胫骨基板的周围部的俯视图,其中各周围部根据图页的右下留空中的所示毫米比例尺等比例示出;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胫骨基板的周围部的俯视图2C是曲线图,示出了用于如图2A所示的胫骨基板的后内侧间室的非对称发展尺度;图2D是曲线图,示出了用于如图2A所示的胫骨基板的后外侧间室的非对称发展尺度;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的胫骨基板的周围部的俯视图,示出了由该周围部所限定的不同的圆弧; 图3B是如图3A所示的周围部的局部俯视图,示出了可选的外侧接角周围部;图3C是如图3A所示的周围部的局部俯视图,示出了可选的内侧接角周围部;图3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的胫骨基板的周围部的俯视图,示出了没有PCL切口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区域计算;图4A是根据本说明书所制的胫骨基板的俯视图4B是如图4A所示的胫骨基板的侧视图5是切后的近端胫骨表面的俯视图,在该胫骨表面上安装有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的假体胫骨基板部件以及胫骨承载部件;图6是切后的近端胫骨表面的俯视图,在该胫骨表面上具有合适尺寸的胫骨试用部件;图7是如图6所示的胫骨试用部件的侧视图;并且图8是如图1A所示的胫骨部件与股骨部件结合的侧视图。在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代表对应的部件。在此提出的示意性说明表明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并且这些示意性说明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非对称的膝关节假体,所述非对称的膝关节假体有助于胫骨基板以及胫骨承载部件在切后的近端胫骨上的正确的转动与空间方位,同时还提供了与切后的近端胫骨的大面积接触。该假体允许宽范围的屈膝运动、保护邻近膝关节假体的天生软组织、并且优化假体的长期固定特性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4 US 61/367,375;2010.09.10 US 61/381,8001.一种胫骨假体组系,其中所述胫骨假体的尺寸设置成附接至近端胫骨,所述胫骨假体组系包括: 多个胫骨假体,其中所述多个胫骨假体限定多个假体周围部(200X),每个所述假体周围部(200)限定: 质心(C); 前后轴线,其中所述前后轴线将所述假体周围部分成内侧间室(22)以及外侧间室(20); 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内接角延伸的后内距离(DMP); 从所述质心到所述假体周围部的后外接角延伸的后外距离(DLP); 所述多个假体周围部包括: 小型周围部,其对应于小假体尺寸,所述小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小后内延伸尺度以及所述后外距离具有小后外延伸尺度; 中型周围部,其对应于中等假体尺寸,该中等假体尺寸为与所述小假体尺寸相比下一个连续更大的假体尺寸,所述中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比所述小后内延伸尺度大的中等后内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一后内发展尺度,所述中型周围部还限定所述后外距离具有比所述小后外延伸尺度大的中等后外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一后外发展尺度;以及大型周围部,其对应于大假体尺寸,该大假体尺度为与所述中等假体尺寸相比下一个连续更大的假体尺寸,所述大型周围部限定所述后内距离具有比所述中等后内延伸尺度大的大后内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二后内发展尺度,所述大型周围部还限定所述后外距离具有比所述中等后外延伸尺度大的大后外延伸尺度,以表现出第二后外发展尺度, 所述第二后内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一后内发展尺度,并且 所述第二后外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一后外发展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内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一后外发展尺度,因而与 所述小型周围部相比,在所述中型周围部中,所述内侧间室比所述外侧间室发展更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内发展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后外发展尺度,因而与所述中型周围部相比,在所述大型周围部中,所述内侧间室比所述外侧间室发展更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内发展尺度比所述第一后内发展尺度大大约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外发展尺度比所述第一后外发展尺度大大约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周围部包括: 前边缘(202); 与所述外侧间室对应的外侧周围部,所述外侧周围部包括: 外后边缘(204),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外侧间室(20)的后边界; 外侧边缘(212),其限定相对于所述前边缘的大致垂直的切线(212A);以及 前外接角(210),其横贯所述前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角扫描部(2L), 所述后外接角相对于所述外侧边缘与所述前外接角相反,所述后外接角横贯所述外侧边缘与所述外后边缘之间的角扫描部(4L)。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外距离(DLP)沿着一条直线从所述质心(C)延伸至所述假体周围部(200),其中该直线限定自所述前后轴线120度的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周围部包括: 前边缘(202); 与所述内侧间室对应的内侧周围部,所述内侧周围部包括: 内后边缘(206),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内侧间室(22)的后边界; 内侧边缘(222),其限定相对于所述前边缘(202)的大致垂直的切线(222A);以及 前内接角(220),其横贯所述前边缘与所述内侧边缘之间的角扫描部(IR), 所述后内接角相对于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前内接角相反,所述后内接角横贯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内后边缘之间的角扫描部(3R)。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内距离(DMP)沿着一条直线从所述质心(C)延伸至所述假体周围部(200),其中该直线限定自所述前后轴线130度的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包括至少七个胫骨假体,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依次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内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内发展尺度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外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外发展尺度更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包括至少八个胫骨假体,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依次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内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内发展尺度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外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外发展尺度更大。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包括至少九个胫骨假体,所述胫骨假 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依次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内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内发展尺度更大; 所述胫骨假体中的每个胫骨假体相应限定一后外发展尺度,其中该后内发展尺度比依次的下一个更小的后内发展尺度的后外发展尺度更大。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包括多个胫骨基板(12)。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其与多个胫骨承载部件(14)结合,所述多个胫骨承载部件中的每个胫骨承载部件包括: 外侧部分(39),其中所述外侧部分针对所述多个胫骨假体之一的所述外侧间室(20)大致对应于所述假体周围部(200);以及内侧部分(41),其中所述内侧部分针对所述多个胫骨假体之一的所述内侧间室(22)与所述假体周围部(200)至少部分地不一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胫骨基板(12)中的每个胫骨基板包括所述内侧间室(22)中的后内基板倒角(32); 所述多个胫骨承载部件(14)中的每个胫骨承载部件包括在其上形成的位于所述内侧部分(41)中的后内承载倒角(50);并且 所述多个胫骨承载部件中的每个胫骨承载部件适于安装至所述多个胫骨基板中的相应一个胫骨基板,以形成相应的胫骨假体组件(10),所述基板倒角与所述承载倒角共操作以在所述胫骨假体组件中形成大致连续的倒角。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其与至少一个股骨部件(60)结合,所述股骨部件适于与所述多个胫骨承载部件(14)中的至少一个胫骨承载部件以一定屈膝范围的方式关节联接。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一个胫骨假体安装至胫骨时,所述前后轴线与母线对正,所述母线限定为一条直线,该直线从 在后交叉韧带与胫骨之间的附接区域的几何中心处的后点(Cp)延伸至在胫骨的前结节(B)上设置的前点(CA),所述结节具有一结节宽度(W),所述前点在所述结节上设置位于自所述结节的中点(Pt)向内侧隔开等于W/6的量的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分别包括: 前边缘(202);以及 PCL切口区域(28),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位于所述外侧间室(20)与所述内侧间室(22)之间, 所述前后轴线将所述前边缘一分为二并将所述PCL切口区域一分为二。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间室(22)关于所述前后轴线相对于所述外侧间室(20)是非对称的,因而每个所述假体周围部(200)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覆盖相应尺寸的胫骨的切后近端表面的大约60%与大约90%之间。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间室(22)与所述前后轴线共操作,以界定内侧表面面积(SAM), 所述外侧间室与所述前后轴线共操作,以界定`外侧表面面积(SAL),并且 所述内侧表面面积大于所述外侧表面面积。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分别包括: 前边缘(202); 外后边缘(204),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外侧间室(20)的后边界,所述外侧间室限定外侧前后延伸尺度(DAPL),其中所述外侧前后延伸尺度自所述假体周围部的所述前边缘延伸至所述假体周围部的所述外后边缘;以及 内后边缘(206),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内侧间室(22)的后边界,所述内侧间室限定内侧前后延伸尺度(DAPM),其中所述内侧前后延伸尺度自所述假体周围部的所述前边缘延伸至所述假体周围部的所述内后边缘, 所述内侧前后延伸尺度大于所述外侧前后延伸尺度。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内接角限定后内接角半径(R3R),并且 所述后外接角限定后外接角半径(R4L),其中所述后外接角半径显著小于所述后内接角半径。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胫骨假体组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胫骨假体分别包括: 前边缘(202);外后边缘(204),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外侧间室(20)的后边界;以及内后边缘(206),其与所述前边缘大体相反并形成所述内侧间室(22)的后边界,所述外侧间室包括自所述前边缘至所述外后边缘延伸的外侧周围部,所述外侧周围部限定多个相邻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S·S·温多夫J·E·比朔夫
申请(专利权)人:捷迈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