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拉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322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寓拉削、镗削加工功能于一体的拉镗机,其结构上将原液压拉床的活塞杆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装一根主轴,主轴与活塞杆之间通过径向轴承和端面轴承连接成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相对移动的整体,主轴的一端加工成花键轴与变速箱内变速齿轮的花键轴套连接,使主轴成为又能转动又能随活塞杆移动的构件,从而具有了拉、镗双重功能,可以进行镗削、拉削、铰压等多种机加工,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适合汽车保修企业使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兼有镗削、拉削和铰压多种加工功能的拉镗机,特别适用于汽车修理企业。对机修特别是汽车修理企业,镗床和拉床是不可少的设备。用拉床进行拉削加工,具有劳动生产率高,加工粗糙度低的优点,所以对圆柱孔、复杂柱孔、花键、单键孔的加工,多采用专用拉刀通过拉床拉削加工。但对阶梯孔、锥孔、平面的加工,以及在机修中常遇到特殊的无拉刀的圆柱孔的加工,还须通过镗床进行加工。镗床的加工功能虽能替代拉床,但因其加工效率低粗糙度高,仍不能完全替代拉床,这就要求机修企业必须同时配置这两种机床,占地面积大,费用高,对小型规模的机修企业,难于承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有拉削、镗削和铰压多种功能的拉镗机床。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包括主轴箱、油缸、活塞、活塞杆、床体、主轴箱升降机构。油压系统、油路控制装置在内的油压拉床基础上,增加镗削加工机构而成。其结构特征是将活塞杆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穿装一根主轴,主轴与空心活塞杆之间通过径向轴承和端面轴承连接,使之只能同轴相对转动而不能轴向相对移动。主轴的一端安装刀具快换卡头,其另一端加工成花键轴,并插入安装在主轴箱后端的变速箱内,与固定安装有从动变速齿轮组的花键套连接,变速箱的驱动力由专用电动机供给。本方案中还设置了用于手操纵活塞杆的齿轮齿条啮合副,其中齿条与活塞杆固定连接,齿轮、齿轮轴、手柄安装在主轴箱上。油路控制阀采用了H型三位四通电磁滑阀,其中间位用于接通油缸两端油管,供镗削加工手操纵时使用。本技术用做拉床使用时。只要电机39不启动或将变速箱操纵杆置于空档,即可通过液压系统操纵活塞杆进行拉削作业。当用做镗床使用时,将变速箱操纵杆置于所需速度的档位,启动电动机使主轴旋转,即可进行镗削加工。镗削时,一是可以通过液压系统进行自动进刀;二是通过齿轮齿条啮合副进行手操纵。进行手操纵时,将H型三位四通电磁滑阀置于中间位,使油缸两端油管接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结构上由于采用了空心管状结构的活塞杆,其内安装主轴使之成为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相对移动的整体部件,再配以包括变速箱、电动机在内的转动机构,使镗床功能完全寓于拉床之中,成为拉镗机床。不仅可以进行拉、镗削加工,还可进行铰压等多种加工,一机多用,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灵活,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适合机修厂特别是汽车保修厂使用。下列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给予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油压系统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活塞杆手操纵机构示意图。图6为主轴箱升降机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主轴箱2和变速箱5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12为油缸,11为油缸前端盖,18为油缸后端盖,15为活塞杆,16为活塞,17为活塞上的Y型密封圈。37为油缸12的左腔进油口,它与来自油压系统的油管38连接,41为油缸12的右腔进油口,它与来自油压系统的油管40连接。本技术为了增加镗削功能,将活塞杆15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穿装一根主轴14,主轴14与活塞杆15之间通过径向轴承10、21和端面轴承1320连接,使之只能同轴相对转动,而不能轴向相对移动。主轴14的一端安装刀具快换卡头43,主轴的另一端加工成花键轴并插入安装在主轴箱2后端的变速箱壳体26内,与花键轴套27连接。花键轴套27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壳体26上。花键轴套27上固定安装有从动变速齿轮组30,本实施例中,它是由三个齿轮23、24、25组成。主动变速齿轮组32为一个三联齿轮,其轴孔直接加工成花键套安装在花键轴33上,花键轴33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壳体26上。花键轴33通过齿轮35、36与电动机39的输出轴连接。图中4为变速箱变速手柄,它是通过拨杆、拨叉拨动主动变速齿轮组32进行调速的。图中29为变速箱体26上的端盖。19、42为安装在油缸盖与活塞杆之间的Y型密封圈。本技术为了能手动操作进行镗削加工,油路控制装置中的控制阀74采用了H型三位四通电磁滑阀,其中中间位86用于接通油缸两端油管38和40,使之联通,以供手动时使用。其左右两端位85、87用于转换驱动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对活塞杆的手动操作是由齿轮齿条啮合副实现的,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62为齿条,它是插装在主轴箱2上的柱孔槽道内,其外端通过连接杆与活塞杆15固定连接。图中61为齿轮,60为齿轮轴,它们是通过轴套63和螺钉67固定安装在主轴箱上,69为手柄杆。如图5中所示,在齿轮轴60上加工有两个定位凹槽68,在轴套63上开一定位孔,孔内装有定位钢球66和弹簧65,用螺钉64压紧固定。当不用手操纵时,将齿轮轴60向里推,使定位钢球66进入外边的定位槽68,此时齿轮与齿条脱节,需要手操纵时,将齿轮轴60拉出,使钢球66进入里边的定位槽68,使齿轮61与齿条62啮合。本技术的油压系统和油路控制装置见图1和图4。控制阀74为H型三位四通电磁滑阀,其两个工作油口A和B分别通过油管38和40与油缸12的左、右腔进油口37、41连接。给油口P与油泵71的出口连接,为了调节油压给油口前安装了溢流阀72。为了调节活塞杆移动速度,控制阀74的回油口0通过二位三通电磁滑阀75并联了两个单向调速阀76和79,之后通过排油管80通到油箱77。图中78为油泵的进油管,73为压力表。本实施例的主轴箱升降机构如图6所示,53为蜗杆轴,其两端通过轴套54、48水平地安装在床体1上,蜗轮46通过键47固定安装在丝杠51上。蜗轮壳体4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床体上,丝杠51通过滚锥轴承49、44竖直地安装在床体和蜗轮壳体上,并使蜗轮蜗杆啮合。丝杠51与固定在主轴箱2上的螺母50啮合,图中55为手轮,56为手柄,图2中3为按钮。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拉镗机,包括床体1、主轴箱2、油缸12、活塞杆15、活塞16、主轴箱升降机构,油压系统及油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活塞杆15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穿装一根主轴14,主轴14与活塞杆15之间通过径向轴承10、21和端面轴承20连接,主轴14的一端安装刀具快换卡头43,主轴14的另一端加工成花键轴并插入安装在主轴箱2后端的变速箱壳体26内,与安装有从动变速齿轮组30的花键轴套27连接,主动变速齿轮组32通过花键轴套28与花键轴33连接,花键轴33通过传动齿轮35和36与电动机3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拉镗机,其特征在于油路控制装置中控制阀74采用H型三位四通电磁滑阀,其左右两端位85、87为换向位,中间位86用于接通油缸两端油管38和40,主轴箱2上设有由齿条62、齿轮61、齿轮轴60和手柄杆69组成的活塞杆手操纵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寓拉削、镗削加工功能于一体的拉镗机,其结构上将原液压拉床的活塞杆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装一根主轴,主轴与活塞杆之间通过径向轴承和端面轴承连接成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相对移动的整体,主轴的一端加工成花键轴与变速箱内变速齿轮的花键轴套连接,使主轴成为又能转动又能随活塞杆移动的构件,从而具有了拉、镗双重功能,可以进行镗削、拉削、铰压等多种机加工,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适合汽车保修企业使用。文档编号B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拉镗机,包括床体1、主轴箱2、油缸12、活塞杆15、活塞16、主轴箱升降机构、油压系统及油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活塞杆15制成空心管状结构,其内穿装一根主轴14,主轴14与活塞杆15之间通过径向轴承10、21和端面轴承20连接,主轴14的一端安装刀具快换卡头43,主轴14的另一端加工成花键轴并插入安装在主轴箱2后端的变速箱壳体26内,与安装有从动变速齿轮组30的花键轴套27连接,主动变速齿轮组32通过花键轴套28与花键轴33连接,花键轴33通过传动齿轮35和36与电动机3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志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五龙背汽车保修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