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085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静电防护结构,其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以及一跨接部,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其跨接于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以及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接至第一和第二传输导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触控面板遭遇大电压或大电流时,让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快速地释放至接地端,提升产品的ESD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当前,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 PD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游客导览系统、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工业控制系统等诸多场合。一般地,按照触控面板侦测触控位置的物理原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和波动式触控面板。具体来说,电阻式面板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的触头轻按以产生电压,电容式面板以手指轻压以产生电容值的变化,而波动式面板以声波或红外线覆盖整个表面,再以手指或物体的触头阻断驻波图样。众所周知,在触控面板的制程上必须考虑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的设计和防护。在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并不包含半导体层,无法制作类似于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的ESD防护组件,以致于触控面板的抗静电防护能力较为薄弱。例如,在对一些产品进行ESD测试时,裸片的抗静电防护能力约为IKV 2KV,而ESD炸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透明电极桥(Transparent Electrode Bridge)或金属导线桥(MetalBridge)中的两个导电层交界处,造成双层导电层形成短路,进而使厂商因ESD影响而出现减产,降低了制程效率,加剧了制程成本。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当外在的电压或电流过大从而在触控面板产生静电时,仍然可以提供快速的静电释放路径,提高产品的ESD防护性能,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触控面板在静电防护方面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跨接部,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所述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以及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导线;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遭遇静电时,让所述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所述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接地端。优选地,所述跨接部由金属材料或透明电极材料构成。更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优选地,所述静电防护结构位于所述触控面板最外围的金属走线区域。优选地,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间通过一金属导线或透明电极材料相连接,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间通过该透明电极材料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第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稱接至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以及一第二导体叠层结构,其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跨接部,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遭遇静电时,让所述第二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所述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接地端。优选地,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间通过一金属导线或透明电极材料相连接,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间通过该透明电极材料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优选地,所述触控面板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所述第二传输导线的线宽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的线宽,所述第二传输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或第二传输导线;—第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稱接至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以及一第二导体叠层结构,其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跨接部,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遭遇静电时,让所述第二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所述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接地端。优选地,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对应于静电防护通道,且所述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优选地,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间通过一金属导线或透明电极材料相连接,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间通过该透明电极材料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每一静电防护单元设置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传输导线和第二传输导线,将该第一传输导线和第二传输导线分别电性连接至一导体叠层结构和一第一透明电极,并将该静电防护单元的跨接部跨接于该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该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当触控面板遭遇大电压或大电流时,让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快速地释放至接地端,提升产品的ESD防护性能。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诸如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100和102、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104和106、一静电防护单元。具体地,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100和102构成一第一透明电极对,第一透明电极100通过一导线114电性连接至第一透明电极102。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104和106构成一第二透明电极对,第二透明电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跨接部,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所述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以及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导线;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遭遇静电时,让所述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所述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接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 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 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 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 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 一跨接部,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所述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以及 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传输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导线; 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遭遇静电时,让所述导体叠层结构提前进行崩溃,从而藉由所述跨接部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接地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部由金属材料或透明电极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防护结构位于所述触控面板最外围的金属走线区域。5.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 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交错设置; 一静电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静电防护单元,且每一静电防护单元包括: 一第一传输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透明电极, 一第二传输导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设置,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以及 一跨接部,跨接于所述第一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一节点且跨接于所述第二传输导线从而形成一第二节点; 一第一导体叠层结构,电性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佩蓉叶家骏庄文奇何政达邱冠焴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