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本鉴专利>正文

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70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属于风能动力源结构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杠杆一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杠杆的另一端与中心轴相连接,风斗将风能通过杠杆传递到中心轴,在风能的推动作用下中心轴发生旋转,中心轴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与机架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与机架连接在一起;达到机架托起中心轴并使之上下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目的,中心轴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安装操控方便,设备噪音小,能适应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属于风能动力源结构

技术介绍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目前风能利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用于抽水灌溉、打米磨面;二是风力发电;三是用于采暖、降温和海水淡化。利用风能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在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采用水平转轴,水平轴的风力发动机存在噪音大、机构复杂、体积庞大和抗风能力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安装操控方便、能适应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且噪音小的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安装在杠杆2 —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1,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风斗将风能通过杠杆2传递到中心轴3,在风能的推动作用下中心轴发生旋转,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达到机架托起中心轴并使之上下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目的,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所述中心轴3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杠杆2轴向与中心轴轴向90°垂直。所述风斗I为圆锥形结构,风斗内设有扑风面1-1,扑风面与风斗锥底平面平行。所述风斗I可组成多个不同高度风斗层,同一风斗层的风斗沿圆周均布,且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不同风斗层中圆周位置相同的风斗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风斗层的数量与中心轴的高度、轴径以及支撑架、机架的承载能力相匹配。所述各杠杆之间设有固定杆12,以保障风斗的转动平稳。所述中心轴3的下端装有法兰盘8,方便与外接设备连接,达到向外输出动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 当风斗内的扑风面受到风力作用时,风力会推动风斗顺风力方向运动,其动能通过杠杆2传递到中心轴3,使中心轴发生旋转,通过中心轴的输出端向外输出功率。中心轴输出功率的大小与风斗的锥底平面面积和风斗层相关。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安装操控方便,风斗接受风力推动,带动直立的中心轴转动,从而使输出的动能直接传至地面,方便与外接设备连接,风能转换为动力的过程中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且设备噪音小,能适应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在相同风速、相同时间和相同空间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比传统的水平轴风能设备所采到的功率大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斗层为三层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风斗层为一层、风斗为三只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风斗层为一层、风斗为四只的结构示意 图4:为风斗结构意 图中:1:风斗;1_1:扑风面;2:杠杆;3:中心轴;4:弟一轴承;5:弟一轴承盒;6:弟一支撑架;7:机架;8:法兰盘;9:第二轴承;10:第二轴承盒;11:第二支撑架;12:固定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杠杆2 —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I,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风斗将风能通过杠杆2传递到中心轴3,在风能的推动作用下中心轴发生旋转,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达到机架托起中心轴并使之上下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目的,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中心轴3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杠杆2轴向与中心轴轴向90°垂直。风斗I为圆锥形结构,风斗内设有扑风面1-1,扑风面与风斗锥底平面平行。风斗组成三个不同高度风斗层,同一风斗层的风斗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三个风斗层中圆周位置相同的风斗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风斗同步转动。各杠杆之间设有固定杆12,以保障风斗的转动平稳。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杠杆2 —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1,风斗为三只,圆锥形结构,风斗内设有扑风面,扑风面与风斗锥底平面平行。三只风斗均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风斗将风能通过杠杆2传递到中心轴3,在风能的推动作用下中心轴发生旋转,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达到机架托起中心轴并使之上下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目的,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中心轴3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杠杆2轴向与中心轴轴向90°垂直。各杠杆之间设有固定杆12,以保障风斗的转动平稳。中心轴3的下端装有法兰盘8,方便与外接设备连接,达到向外输出动力的目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如图3所示,包括安装在杠杆2 —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1,风斗为四只,均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风斗将风能通过杠杆2传递到中心轴3,在风能的推动作用下中心轴发生旋转,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达到机架托起中心轴并使之上下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目的,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中心轴3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杠杆2轴向与中心轴轴向90°垂直。中心轴3的下端装有法兰盘8,方便与外接设备连接,达到向外输出动力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杠杆(2)一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1),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杠杆(2) —端、接受风力推动的风斗(1),杠杆(2)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相连接,中心轴(3)的上部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受第一轴承盒(5)架托,第一轴承盒通过第一支撑架(6)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的下部装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受第二轴承盒(10)架托,第二轴承盒通过第二支撑架(11)与机架(7)连接在一起;中心轴(3)的下端为动力输出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3)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杠杆(2)轴向与中心轴轴向90°垂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轴杠杆斗型叠加式风能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斗(I)为圆锥形结构,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本鉴邹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邹本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