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837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用于减少末端软管(9)的摆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末端软管(9)上部的固定环(10)和固定在末端软管(9)中部的复位环(14),拉力环(1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末端软管(9)中且位置位于在固定环(10)和复位环(14)之间,其通过设置在末端软管(9)边上的拉力安全绳(11)与固定环(10)连接,所述拉力环(12)下部通过复位弹簧(13)与复位环(14)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对末端软管瞬间摆动时进行限制,从而提高末端软管的操作安全性能,减少施工时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泵车末端软管固定机构,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建设对机械化技术要求与依赖也越来越高,由于混凝土输送泵车(简称泵车)在浇注混凝土时比较灵活、便捷,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中浇注混凝土的主导设备之一。混凝土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着特定的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车底盘1、泵送机构3、臂架系统2等组成。其中臂架系统是混凝土泵车中比较危险的部分;系统主要由多节臂架4、连杆5、油缸6和连接件7等铰接而成,臂架上面固定着混凝土输送管道8。如图2所示,布料在管道的未端设置有软管,称未端软管9。未端软管9的危险在于臂架4的摆动、输送管道8内的压力变化等因素造成未端软管9摆动,而未端软管9是与作业面和作业人员最接近的部位,一般未端软管9采用长度为3米,故其摆动起的危险区域为软管长度两倍的直径范围,即6米,所以容易伤及周边作业人员。目前,一些混凝土泵车生产厂家也研发了一些装置来减少臂架的摆动;但管道内混凝土与未端软管的摩擦力以及管道内混凝土压力的变化造成未端软管的瞬间摆动仍然存在。 例如:中国专利,一种混凝土泵车及其终端软管装置,申请号:CN201110025823.6,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车的终端软管装置,包括软管和控制所述软管运动方向的牵引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软管的外部,且沿所述软管的轴向伸缩的弹性元件,沿所述弹性元件伸缩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软管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牵引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操作人员在控制该软管装置时,只需克服软管沿其轴向窜动的作用力,并在保证软管沿其轴向能够运动基础上,具有控制比较容易的特点,但是该专利技术依旧无法解决末端软管瞬间回摆的问题,同时弹性原件到单一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泵车末端软管中存在的容易回摆的问题,提供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在未端软管瞬间摆动时进行限制其摆幅,从而达到既不影响末端软管的方便性,也提高未端软管的操作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用于减少末端软管的摆动,包括固定在末端软管上部的固定环和固定在末端软管中部的复位环,拉力环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末端软管中且位于固定环和复位环之间,其通过设置在末端软管边上的拉力安全绳与固定环连接,所述拉力环下部通过复位弹簧与复位环连接。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在在末端软管的上部和下部固定两个拉环,并通过拉力安全绳和弹簧将一活动的拉力环可滑动的设置在软管中部。当末端软管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其摆动的幅度不大,且由于拉力安全网绳是柔性的,所以不影响末端软管的工作区域;当末端软管突然大幅度摆动时,由于末端软管的弯曲使得弧线内与弧线外的拉力安全网绳受力不一,弧线外的拉力安全网绳拉动拉力环,使拉力环与末端软管形成一夹角而紧紧的卡住末端软管,这样,拉力安全网绳与拉力环就紧紧拉住了未端软管,限制了未端软的摆动幅度;当未端软管返回到垂直位置的瞬间时,固定在复位环上的复位弹簧就自动的把拉力环拉回到原始位置上。在惯性的作用下,未端软管仍会向反方向进行摆动,此时,反方向的拉力安全网绳与拉力环又在反方向紧紧拉住未端软管;另外,复位环紧固在未端软管上,通过复位弹簧预紧拉住拉力环,除了让拉力环复位外,还起到固定拉力环不能转动,确保拉力安全网绳保持在弧线上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力安全绳有4条,其均匀分布在末端软管边上,由于在未端软管的4个方向都有拉力安全网绳,因此不管未端软管往哪个方向摆动都会受到限制,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并且使得拉力安全网绳不影响末端软管的工作。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簧有8-10条,其均匀分布在末端软管边上,这些数量的复位弹簧可以更好的使得拉力环迅速复位。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制,所述拉力环的高度大小为10-12cm,所述复位弹簧长度为l_3cm,以上设置是基于现有的3米末端软管设置的范围,这样位置的设置使得末端软管的限摆效果最佳。本专利技术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是: 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对末端软管瞬间摆动时进行限制,从而提高末端软管的操作安全性能,减少施工时的危险系数。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采用的拉力安全网绳设置在末端软管周边,质软料轻,不影响末端软管的使用;同时复位弹簧的作用是,可以将拉力环拉回到原始位置,还起到固定拉力环不能转动的作用,确保拉力安全绳保持在弧线上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对末端软管的限制效果明显,可对末端软管各个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运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混凝土泵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导线端线夹A ; 车底盘1、臂架系统2、泵送机构3、臂架4、连杆5、油缸6、连接件7、输送管道8、末端软管9、固定环10、拉力安全网绳11、拉力环12、复位弹簧13,复位环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包括固定在末端软管9上部的固定环10和固定在末端软管9中部的复位环14,拉力环1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末端软管9中且位于固定环10和复位环14之间,其通过设置在末端软管9边上的4条拉力安全绳11与固定环10连接,拉力环12与末端软管9保持一定的松度,能够上下滑动;拉力环12下部通过8条复位弹簧13与复位环14连接,其中,拉力环12与复位环14之间的距离以复位弹簧13预紧距离为准,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13的长度为lcm,末端软管总长度为3米,其中拉力环的高度大小为10cm,以确保拉力环12在受力不均衡时能够牢牢的卡住末端软管9。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末端软管总长度为3米,其中拉力环12的高度大小为11cm,复位弹簧13的长度为2cm。其余操作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末端软管总长度为3米,其中拉力环12的高度大小为12cm,复位弹簧13的长度为3cm。其余操作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本专利技术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并由技术研发人员通过的创造性劳动所得,其已经在本公司内部进行试用。由于本专利技术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因此受到广大一线工作者的好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用于减少末端软管(9)的摆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末端软管(9)上部的固定环(10)和固定在末端软管(9)中部的复位环(14),拉力环(1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末端软管(9)中且位于固定环(10)和复位环(14)之间,其通过设置在末端软管(9)边上的拉力安全绳(11)与固定环(10)连接,所述拉力环(12)下部通过复位弹簧(13)与复位环(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09 CN 201310007538.01.一种泵车末端软管安全装置,用于减少末端软管(9)的摆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末端软管(9)上部的固定环(10)和固定在末端软管(9)中部的复位环(14),拉力环(1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末端软管(9)中且位于固定环(10)和复位环(14)之间,其通过设置在末端软管(9)边上的拉力安全绳(11)与固定环(10)连接,所述拉力环(12)下部通过复位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乔李志雄韦炳军雷振宁蒙飞丞陆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