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变后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加工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68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刀具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用于麻花钻制造的塑变后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设备。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棒料以常规的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上的沟槽留出磨削加工余量;b.将半成品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c.在进行磨沟加工之前,先对工件相对磨削砂轮的起始加工位置进行定位;d.定位后,夹紧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沟机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直至公称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备了全磨麻花钻和塑性变形麻花钻加工的优点,提高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刀具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用于麻花钻制造的塑变后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麻花钻的生产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产生沟槽的方法不同,其生产工艺主要有铣槽工艺、磨槽工艺、塑性变形工艺(四辊轧、四板搓、轧扭、挤压等工艺),目前这几种生产工艺仍然被广泛的采用。它们各有优缺点,铣槽、磨槽工艺由于需要大量的切削加工,其生产效率要大大低于塑性变形工艺,同时其材料浪费也较多,但铣槽、磨槽工艺与塑性变形工艺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因而依然被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所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获得较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加工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棒料以常规的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的刃背宽度和钻头芯厚与钻头的公称尺寸相比留出磨削加工余量;该余量的范围可根据产品规格在0.5~0.8mm之间选择;b.将带有塑性变形方法产生的沟槽的半成品粗磨外圆,除净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毛刺,然后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c.在进行磨沟加工之前,先对工件相对磨削砂轮的起始加工位置进行定位,其方法是,使用导套对待加工工件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轴向定位装置对待加工工件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与待加工工件轴向垂直的定位销,将定位销插入一侧沟槽,使定位销的端面与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从而对沟槽的周向角度位置进行限定;d.定位后,工件相对磨削砂轮具有确定的起始加工位置,此时夹紧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沟机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直至公称尺寸。本专利技术的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加工定位装置包括有安装在床身上的可供待加工工件穿过的导套,导套的轴向前方设置有一个可限定待加工工件轴向位置的顶杆,在导套的一侧开有一个穿销孔,穿销孔中穿有一个可进、出的定位销,定位销前端的表面与待加工工件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一方面其具有塑性变形加工麻花钻优点,即,材料组织致密、刚性好、强度高、节约原材料、生产效率高;另一方面其具有全磨麻花钻的优点,即,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钻孔精度高、钻孔的寿命分散小、可进行表面涂层;另外,由于其磨削量较少,因而带来了砂轮消耗小、砂轮修整次数减少、金钢损耗少、被磨钻头烧伤减轻、磨削时油烟减少、对周围空气污染减轻、机床电机功率可减少、机床磨损减轻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定位装置在与钻头纵向平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定位装置在与钻头截面平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及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下加工公称直径为φ10的麻花钻,经过以下步骤 (1)对毛坯棒料经断料、磨外圆后送四辊轧机(型号为HNJ-1013),以常规的轧沟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的刃背宽度和钻头芯厚留出0.8mm的磨削加工余量;(2)将轧制后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切磨尖、粗磨外圆,再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4)在普通全自动磨沟机上加装一个用来对待加工工件起始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机床床身5上的可供待加工工件穿过的导套1,导套的轴向前方设置有可限定待加工工件轴向位置的顶杆2,在导套的一侧开有穿销孔3,穿销孔中穿有一个可进、出的定位销4,定位销前端的表面与待加工工件一侧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上述装置通过顶杆对穿在导套中的半成品6进行轴向定位,并通过定位销对沟槽的周向角度位置进行定位;(5)定位后,工件相对磨削砂轮具有确定的起始加工位置,此时夹紧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削砂轮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去除磨削余量直至公称尺寸;(6)一侧沟槽加工完成后,机床自动分度,完成另一侧沟槽的磨削加工,获得最终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棒料以常规的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的刃背宽度和钻头芯厚与钻头的公称尺寸相比留出磨削加工余量;b.将带有塑性变形方法产生的沟槽的半成品粗磨外圆,除净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毛刺,然后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c.在进行磨沟加工之前,先对工件相对磨削砂轮的起始加工位置进行定位,其方法是,使用导套对待加工工件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轴向定位装置对待加工工件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与待加工工件轴向垂直的定位销,将定位销插入一侧沟槽,使定位销的端面与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从而对沟槽的周向角度位置进行限定;d.定位后,工件相对磨削砂轮具有确定的起始加工位置,此时夹紧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沟机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直至公称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a中,半成品的刃背宽度和钻头芯厚为0.5~0.8mm。3.一种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加工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安装在床身上的一个可供待加工工件穿过的导套(1),导套的轴向前方设置有一个可限定待加工工件轴向位置的顶杆(2),在导套的一侧开有一个径向的穿销孔(3),穿销孔中穿有一个可径向进、出的定位销(4),定位销前端的表面与待加工工件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刀具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用于麻花钻制造的塑变后全磨麻花钻的加工方法及设备。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棒料以常规的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上的沟槽留出磨削加工余量;b.将半成品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c.在进行磨沟加工之前,先对工件相对磨削砂轮的起始加工位置进行定位;d.定位后,夹紧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沟机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直至公称尺寸。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了全磨麻花钻和塑性变形麻花钻加工的优点,提高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3Q3/18GK101081475SQ20061004072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江明华, 姚文岳 申请人:江苏飞达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变全磨麻花钻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棒料以常规的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出带有沟槽的半成品,半成品的刃背宽度和钻头芯厚与钻头的公称尺寸相比留出磨削加工余量;b.将带有塑性变形方法产生的沟槽的半成品粗磨外圆,除净塑性 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毛刺,然后经过热处理、磨外圆后送至磨沟机进行磨沟加工;c.在进行磨沟加工之前,先对工件相对磨削砂轮的起始加工位置进行定位,其方法是,使用导套对待加工工件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轴向定位装置对待加工 工件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一个与待加工工件轴向垂直的定位销,将定位销插入一侧沟槽,使定位销的端面与沟槽底部对应部分的曲面相吻合,从而对沟槽的周向角度位置进行限定;d.定位后,工件相对磨削砂轮具有确定的起始加工位置,此时夹紧 工件,将定位销和轴向定位装置退出,然后启动磨沟机对沟槽进行磨削加工直至公称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华姚文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达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