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工件的位置或外形偏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它包括检测杆、位于检测杆后面的可以推动检测杆运动的气缸,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检测杆作直线运动的导轨、固定导轨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位置传感器和安装在检测杆上的可随检测杆移动的感应块。所述的气缸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推杆与检测杆相连,另一个通过拉杆与检测杆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只要根据工件的外形,设计出不同的检测杆,就可对型材、板材、管材等进行检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制造方便且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的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无侧向推力,可对工 件的位置或外形偏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二)
技术介绍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工件的位置或外形偏差进行检测, 检测的方式一般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此两种形式的检测的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1. 接触式检测装置,它虽然对使用环境,以及工件的材质和距离没有 特殊的要求,但是往往在接触工件的瞬间对工件加载或大或小的附加推力, 会影响工件的检测精度,尤其在工件处于非夹紧状态下。2. 非接触式检测装置,虽然不产生附加推力,但对工件的材质、环境、 和检测距离有着要求,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应用的产品类型也各不相同。目前,检测装置通常包括检测杆、安装在其后面的弹簧、检测开关等, 检测装置采用单个气缸带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检测杆碰到工件时,检 测杆向后压縮弹簧,然后由检测开关检测到检测杆位置,将数值记录传输 到系统中,最后气缸返回,完成检测。采用这种结构检测装置对工件进行 检测时,会产生一个附加力即在压縮弹簧时,产生的弹簧力,造成测量结 果不准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检测不准确、不同工件条件检测要求条 件不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侧向推力,工件在自由状态下,只要根据工 件的外形,设计出不同的检测杆,就可对型材、板材、管材等进行检测的 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杆、位于 检测杆后面的可以推动检测杆运动的气缸,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检测杆作 直线运动的导轨、固定导轨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位置传感器和安装在 检测杆上的可随检测杆移动的感应块。其进一歩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气缸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推杆与检 测杆相连,另一个通过拉杆与检测杆相连。两个气缸分别起到推动检测杆 到前端位置和拉回检测杆到末端位置的作用。其更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检测杆后端固定有一开有孔的推拉 板,所述的拉杆穿过推拉板固定在气缸上的活塞杆上,所述的推杆与推拉 板相接触固定在气缸上的活塞杆。为了准确检测气缸是否到达顶端或末端位置,并向控制系统发讯,所 述的气缸上固定有磁性开关。为了保证检测杆运动时的直线度和运动精度,所述的两个气缸的活塞 杆与导轨平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检测装置时,由气缸带动检测杆触碰工 件来实现测量。两个气缸分别起到推动检测杆到前端位置和拉回检测杆到 末端位置的作用。当测量时,检测装置在操作者设定的工件的不同部位触 碰工件进行测量,测量的数值由数控系统自动纪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由于检测杆在直线导轨副上运动,具有优越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无 间隙、运动精度高的特点,因而可以做到高速、高效的对检测的数值进行 记录。2. 由于在接触过程中,仅有滑块在直线导轨上移动时的摩擦力产生, 由于直线导轨副的摩擦系数非常小,其摩擦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 以认为对工件没有附加力,所以检测准确。3. 只要根据工件的外形,设计出不同的检测杆,就可对型材、板材、 管材等进行检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制造方便且实用。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4为检测装置未接触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检测杆在气缸的作 用下处于前端位置;图5为图4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6为检测装置未接触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但此时起推动作用的气 缸已经返回;图7为图6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8为检测装置刚接触到工件的结构示意图9为图8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io为检测装置接触工件后,感应开关开始发讯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检测杆已经从最初的顶端位置向后移动到感应开关发讯时的位置,此时的位置也就是检测处的位置;图11为图10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12为检测装置检测完成后,检测杆在返回气缸的作用向返回到末端 位置的结构示意图13为图12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14为工件为圆形时,检测杆前端的结构示意图15为工件为型钢时,检测杆前端的结构示意图16为工件为不规则形状圆弧时,检测杆前端的结构示意图17为工件为异型时,检测杆前端的结构示意图18为推拉板的结构示意图,为一边有孔,另一边无孔的非对称结构;图19为垫圈、拉杆、推杆与推拉板结构示意图,拉杆空套在有孔的一边,通过螺钉与垫圈,连成一体,而推杆与推拉板无孔的一侧接触。图中l检测杆,2导轨安装座,3直线导轨,4导轨滑块,5推拉板,6 垫圈,7拉杆,8推杆,9返回气缸,IO推进气缸,ll感应块,12位置传 感器,13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13所示的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杆1、位于检测杆1后面 的可以推动检测杆1运动的气缸,用于使检测杆1作直线运动的直线导轨 3、用于安装直线导轨3和导轨滑块4的导轨安装座2,固定在导轨安装座 2上的位置传感器12和安装在检测杆1上的可随检测杆1的移动的感应块 11。其中直线导轨3和导轨滑块4组成的直线导轨副,其主要起到导向定 位的作用,保证检测装置的精度;检测杆1安装在导轨滑块4上,其主要 起到接触工件的作用;位置传感器12主要功能是检测感应块11的位置, 以便向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所述的气缸为两个,其中推进气缸10通过推杆8与检测杆1相连,可 以推动检测杆1到前端位置,另一个返回气缸9通过拉杆7与检测杆1相 连,可以拉回检测杆l到末端位置。如图18. 19所示,所述的检测杆1后端固定有一推拉板5,推拉板5 是一边有孔,另一边无孔的非对称结构的机构,所述的拉杆7穿过推拉板 5固定在返回气缸9上的活塞杆上,所述的推杆8与推拉板5相接触固定 在推进气缸10的活塞杆。推拉板5主要作用是使两个气缸均只能起到单向作用,从而确保气缸 一个起检测杆1到前端位置的作用,另外一个起拉回检测杆1到末端位置 的作用。拉杆7空套在有孔的一边,通过螺钉和垫圈6与推杆8,连成一体,推杆8与推拉板5无孔的一侧接触。当两个气缸同步前进时,由于拉杆7是空套在推拉板5上的,因而在前进时,不起作用,只能依靠推杆8 顶住推拉板5前进。反之,当气缸返回时,由于推杆8没有与推拉板5进 行连接,因而在返回时,不会影响推拉板5的位置,拉杆7则通过与其连 成一体的垫圈6的作用,拉动推拉板5返回。因而与拉杆7相连的气缸为 返回气缸9,而与推杆8相连的气缸为推进气缸10。并且由于每次均只有 一个气缸在运动过程中起作用,因而对气缸的同步要求也并不严格。所述的推进气缸IO、返回气缸9上固定有磁性开关,用于准确检测气 缸是否到达顶端或末端位置进而向控制系统发讯。为了保证检测杆运动时的直线度和运动精度,所述的两个气缸的活塞 杆与直线导轨副处平行。其中检测杆1的前端形状可根据工件13的外形的不同设计,如图14 所示是工件为圆形时,检测杆前端的与工件13接触部分形状为平面;如图 15所示是工件为型钢时,检测杆1前端的与工件13接触部分形状为平面; 如图16所示是工件为不规则的弧形时,检测杆1前端的与工件13接触部 分形状为圆弧状;如图17所示是工件为异型时,检测杆前端的与工件13 接触部分形状为与工件相配的异型;也可以根据工件形状的不同做专用的 检测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运动过程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始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杆(1)、位于检测杆(1)后面的可以推动检测杆(1)运动的带有活塞杆的气缸,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检测杆作直线运动的导轨、固定导轨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位置传感器(12)和安装在检测杆(1)上的可随检测杆(1)移动的感应块(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丁刚,田惠秋,张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